《背包十年,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职业旅行者》
第4节

作者: 小鹏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于自己的故事,我通常会在从A城到B城的交通工具上就把在A城发生的故事写出来。对于别人的故事,则需要旅行回来呆在家中翻阅大量资料后才能写出来,其实这也延伸了我的旅行。而且我发现自己非常享受这种查资料写游记再反复修改的过程,我在每篇游记中投入的热情要远远大于写任何一篇经济学论文,有时为了查找一个典故的出处会耗费掉一下午时间。


日期:2010-03-28 12:04:20

  我会写到许多人的故事。他们或者是伟大的艺术家,或者只是心有梦想的小人物。我写他们的探索,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一辈子可能只做了一件事情,但是做得轰轰烈烈。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理想主义者所散发的耀眼光芒,那光芒也将我前方的路途照亮。

日期:2010-03-28 12:05:32

  最后还想说一下如何打通自助旅行的语言关。我有三点经验。
  首先英语一定要好,因为这是唯一通行世界的语言。许多国家在机场、车站、酒店等外国游客云集的地方除了标明本国语言之外,还会用英语作出注释。另外还要有变通能力,就是通过肢体语言来猜测各种夹杂着浓重地方口音的英语。不过一般来说,跟他们打交道无非就是问路、住宿,只要能把事情办妥,能不能每句都听懂倒也问题不大。另外许多人觉得法国人傲慢,不喜欢讲英语,无法沟通。我有个窍门,就是你先用几句最简单的法语和法国人搭上话,然后再用英语继续交流,那他就会很乐意帮你忙了,反正我百试不爽。


日期:2010-03-28 12:06:51

  不过英语纯熟只是基本条件,要想玩得更好,更舒服,最好再浅尝辄止地学几句当地语言。那浅到什么程度呢?我觉得每种语言只要能听明白说出口四句话就已经足够。这四句话是: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可千万别小看这简单四句话,却占到了我们日常生活对话量的一半。
  当你问路时,如果首先用对方语言说一句你好,人家就会觉得亲切,愿意停下来耐心指引;当别人帮你的时候,说一句谢谢,人家就会很高兴;当你不小心妨碍了别人时,说一句对不起,误会就会迎刃而解。当你办完事跟人家道别,如果大声地说声再见,也一定会在对方的心目中留下一个很好印象。
  那怎么学,去那里学呢?其实根本不用提前很久学习,只要在去那个国家的交通工具上,比如火车、汽车、飞机,脸皮厚一点,主动向坐在你身边的人请教,他们多半会乐意帮助你,因为对于你来说,通过向当地人学习,可以学到比较纯正的语言;对于人家来说,也可以通过帮助一个外国人了解本国语言来打发无聊的乘车时间。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日期:2010-03-28 12:08:15

  如果把英语比作基本武器,把浅尝辄止地突击学习其他语言比作秘密武器,那自助旅行者的终极武器就是微笑了。千万别小看一张笑脸,它可以让人们从陌生到熟悉,从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使两个人完全听不懂对方语言,但只要看到对方的笑脸,两个人就会同时想,“嗯,他应该能帮上我。”“好,我乐意帮助他。”所以出门在外,如果你的脸上一直挂着真诚的微笑,你的旅行一定会畅通无阻。后来我在希腊时认识一个韩国朋友,这哥们已经一个人走遍了整个欧洲,但让我吃惊的是他竟然一句英语都不会讲,当然更不用说其他语言,我想他已经掌握了我所谓的终极武器,因为我看到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


日期:2010-03-28 20:40:35

  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2003年2月
  安道尔
  在比利牛斯山顶的露天酒吧中,我遇到一个年轻的阿根廷人。我以为他也是游客,正懒洋洋地晒太阳。我俩闲聊,原来他不是游客,就在安道尔工作。他的工作是在一家餐馆当厨师,现在是午后休息时间。
  他说要在这里工作3个月,然后换另一个地方,再工作三个月。他已经换过5份工作,算来已经在外面一年多。他知道中国有一个大沙漠叫塔克拉玛干,他说总有一天要去徒步穿越。

  我问他下一站去哪儿?他说还不知道,可能比尔堡,可能瓦伦西亚,但绝不是巴黎或者巴塞罗那,他说他不喜欢大城市。
  我说给他拍张照片,他同意,姿势很帅,像他的人一样,逆光但是坚定。

日期:2010-03-28 20:49:52

  这个偶遇的年轻人让我对旅行有了新的看法。之前,我认为旅行只是吃喝玩乐,之后,旅行是一种融入当地人的常态过程。只是当时我没有那么长时间像他一样慢慢享受融合的过程。但是我知道,早晚有一天,我会那样做。

日期:2010-03-29 09:24:58

  零零六:奇遇
  2003年2月
  意大利,米兰
  清晨的米兰火车站显得空旷的大,几只鸽子无精打采地站着,不飞也不动,如同无人围观的街头艺人,丧失了表演激情。
  火车一路向北开行,驶出米兰市区不久,城市的繁华和紧张就被意大利北部森林的寂静和辽阔迅速覆没。窗外持续着自我复制的单调风景,赶火车时的剧烈心跳慢慢有了平稳的节奏。
  坐对面的是对母子,男孩拿着画笔在空白本子上画画,母亲在旁边微笑着看。我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苹果当早餐,小男孩看了一眼苹果,看了一眼我,又看了一眼他的妈妈。小孩子是极聪明的,几个简单眼神,把他的需求交代得清清楚楚。
  我只有一个苹果,显然把吃剩下的苹果给他是不合适的,只能尴尬地一笑。好在他的妈妈从包里拿出一块巧克力化解了尴尬,男孩立刻乐不思蜀。

  和男孩的母亲聊起来。知道她的丈夫在日内瓦工作,这次是带孩子去瑞士度假。又问瑞士人说什么语言,她说瑞士分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日内瓦是法语区,又说瑞士人都能讲流利英语,让我不必担心。

日期:2010-03-29 09:26:50

  此时火车已经进入阿尔卑斯山南麓腹地,远方的峰峦轮廓清晰可见,都戴着一顶白色的雪帽。
  男孩突然兴奋起来。顺着他的视线望去,我看到山脚下出现一片镜面似的湖泊。湖中有几个小岛,岛上的房子像城堡一样,灰白色墙壁,暗红色屋檐,还有高耸的尖塔。飞升的炊烟与四周隆起的烟雾混在一起,氤氲不散,应该有人在岛上居住。
  我想,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幸福也应该是简单而纯粹的吧,世间再大纷争心中再多不快也一定会随着那缕炊烟灰飞烟灭。可这想法刚一成形,车窗外的湖泊和小岛就已经消失不见,如同旅途中的一场奇遇。
  旅行中总会有许多不期而遇,或者是人,或者是事。那种对未知的向往和期待让我对旅行生涯不可自拔。

日期:2010-03-29 13:24:48

  零零七:风景
  2003年5月
  荷兰,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永远充斥着各种噪音。有从其他城市赶到这里上班或者上学的人,已经完全丧失对性都的任何好奇,只是麻木赶路。他们就像洄游产卵的鱼群,只凭靠本能,而不需要意识指引。也有自助旅行的人,摊开地图或者L.P.,仔细搜寻探索这个城市的路途。
  清晨的阳光明媚耀眼,我不得不腾出一只手遮挡阳光,手的轮廓打在L.P.的书页上留下阴影。

  L.P.上说红灯区是性都标志,一定要去。紧挨着红灯区介绍的就是梵高美术馆。初中时就知道梵高,美术课上老师提到他和他的《向日葵》。后来在伦敦的大英美术馆看到《向日葵》的真迹。朋友说,这幅画价值连城,在索斯比拍卖行,曾经被拍到4000万美元。于是当时简单的想,梵高一定是个有钱人。

日期:2010-03-29 13:26:24

  从中央车站步行大约20分钟可以走到梵高美术馆。那是一座白色建筑,有透明玻璃幕墙,馆藏梵高250多幅油画作品和400多幅素描作品。
  在介绍梵高生平的展室我读到:
  梵高1853年生于荷兰;
  梵高年轻时从事多种职业,如画店店员、教师、传教士等,均被解职;
  梵高在生命中最后10年开始美术创作,大部分作品完成于最后5年;
  梵高与法国画家高更曾是好友,后因艺术见解分歧不欢而散;

  梵高曾用剃刀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送给一个妓女;
  梵高生前只卖出过一副油画,还是他弟弟买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