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2节作者:
枉了冲冠发 大家千万别以为“蓍草”这个东西很神奇,其实到处都是,现在北方也有好多。在北京,好多园艺就种这个草。在古代,那就更多了。《诗经》上记载,一个姑娘,想知道自己的男人啥时来娶自己,便顺手从田野里捋来一把蓍草,当场演了一卦。如此简单的事儿,书上为什么写的如此神奇。其实是心理,“祭司”找到一把长寿的蓍草,就像武林高手找到一把利剑,给予自己自信。其实啊,翻开武侠小说就知道了,最厉害的高手肯定是那个不拿任何武器的人。也就是说,没有用的,只是一种仪式。我们用火柴棍儿也可以演卦。
还有就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蓍草预测法”也就是“大衍之术”,是远古就传下来的。不是的,我们现在使用的“大衍之术”是宋代朱熹搞出来的。当时,亦有争议。宋代也有一群搞《易经》的人,大家也搞不清楚前人怎么用蓍草演卦。当时最有争议的是朱熹的“挂仂法”与郭雍的“过揲法”。
这两个都是聪明人,各说各有理,郭雍认为圣人为明道而作《易》,在伏羲之时,只有八卦,没有九、六和大衍数;文王重卦以后,根据天地之数产生九、六之别;文王、周公殁,大道不行,唯有揲蓍流行,人们根据九、六之数推导出大衍之数五十,产生了大衍数蓍法。朱熹认为《易》本为卜筮之书,以自己考订的《河图》《洛书》为象数本原,认为大衍之数以及九六七八均源于《河图》《洛书》,并在此基础上推演蓍法,叫“挂仂法”。
这种争论肯定是郭雍输,尽管郭雍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但朱熹的学术思想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郭雍自然就被打压下去了。郭雍曾著《蓍卦辨疑》,专门论述“过揲法”, 原文已亡佚,朱熹批判郭雍,将郭雍的文章抄录下来,才得以保存。
日期:2010-04-05 19:35:16
不管是“挂仂法”,还是郭雍所失的“过揲法”,其实预测方法并不重要,就像那些不懂《易经》就可以算卦的瞎子们一样,用一本《易断天机》就可以忽悠世人了。
最重要的是怎么解。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卦象,这才是《易经》的密匙所在。王充《论衡》记载了孔子和子贡就同一占卦结果产生不同推断结论的故事:鲁国要攻打越国,子贡占得鼎卦,爻辞说“鼎折足”,子贡说不吉,而孔子说吉,理由是:越国的地方多水,是乘船前往,可以不用足。结果鲁胜越。这个故事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古人用《周易》占筮,既用蓍草成卦又用卦爻辞占断;二是即使得到同一卦象和同样的卦爻辞,其占断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
日期:2010-04-05 19:49:02
打卦得慢慢学,况且有那么多种演卦的方法,肯定是精通那种方法的人说那种方法好。说句实话,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学了“梅花易数”“八柱”“蓍草”“金钱”,学来学去,才明白,方法只是个方法,哪个方法中,都有高手。大家都看过武侠书,高手是什么样子的,就是怎么演卦都会演得特别准确。这就是高手。
怎么才能成为高手。先学好心理学,再挑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演卦方法,边打卦,边想六十四卦中的意思,就明白其中的奥妙了。这样吧,我来打几个卦,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先拿孔子开刀。孔子是个没有运气的人。李零曾说过,中国,无论干个什么事儿,总要把孔子拉出来。发哥搞了一辈子娱乐事来,临老了,还要拿《孔子》来说事儿。《易经》更是离不开孔子了。
孔子会不会武功?在发哥的《孔子》里,一改孔子作为“丧家狗”的落魄知识分子相,成为一名胸怀正义、武艺高强的儒侠。那么,从历史古籍记载的角度,孔子有无可能是一名“太极”高手?
孔子的“六艺”就有“射”,再者,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是鲁国有名的武士,还曾立过两次战功。孔子讲《易经》时说:“易有太极,是生两翼”?
后人看古文,总是断章取义。孔子当年是这样的说的:“易有太极,太极生两翼,两翼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延伸到“六十四卦”。好多人都说《十冀》是孔子写的,这个说法,目前还没有权威考证,但孔子经常用《易经》算卦,历史上多有记载。《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
太史公的话还是可信的。所以,不管我们说《易经》是占卜的书也好,是高深的哲学著作也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易经》是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对天、地、人的认识和人如何顺应事理法则的经典。
孔子是否会太极拳,是否是武林高手,不能从其论述“太极”中寻找似是而非的证据。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孔子熟读《易经》,且“每事必卦”。
《周易•乾凿度》中有一段孔子算命的记载:“仲尼,鲁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瞿氏。曰:‘子有圣智而无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呜呼!天命之也。’叹讫而后,息志停读,礼止史削。五十究易,作十翼……”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孔子因之哭泣的《旅卦》是何含义:
《旅卦》卦辞是“旅,小亨,旅贞吉。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孔子志在行大道,如果得《乾卦》、《大有卦》或者《鼎卦》之类的卦才符合其理想,但却得了一个《旅卦》。旅者,失其本居,寄养他方,六五阴爻顺乎九四、上九之阳爻,而代表其事业发展的离卦下方又有一个艮止之卦,所以只能是小亨通,而且必须依附于他人,这对孔子而言当然是个很大的打击,故而哭泣。
孔子还为自己占过一个《贲卦》,《家语》记载: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愀(qiǎo)然有不平之色。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者吉,而夫子之色不平,何也?”孔子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之兆也。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也。”
孔子自己解释道,“贲卦山下有火,非正色之卦。从质地言,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色应该正。而我现在所得贲卦,非我之好兆头。我听说:一件好东西,涂了朱红色以后,就不必再绘花纹;已然为一块好白玉,也就不用再加以雕刻。总之,质地若已经足够好,就不必再加以修饰了。”天命难违,《旅卦》象征孔子将大半生满腔热血奔走于列国之间,希望能一展宏图,结果却“累累如丧家之犬”而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作为;《贲卦》则象征其晚年安于教育,化成天下,这些对于孔子生前只能算是小亨通。然无论是《旅卦•六五》“终以誉命”,还是《贲卦•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又都说明孔子思想最终会为天下所认可而流芳万世。孔子若地下有知,还会再哭泣吗?
因为这是以前的事,已经发生了,我们也看到了,才会这样说。如果我们在当时,能相信《易经》算卦的准确率吗?
《论衡》记载,鲁将伐越,子贡占得“鼎之蛊”卦,鼎九四动,爻辞为:“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鼎,国之象征也,今折足,表示此战可能失败,导致国运衰败,况且爻辞明示一“凶”字。从卦的本身来说,此仗必败,不能打。孔子却说,这是个好卦,“凶”字不过是告诉我们,越人水居,教我们多备舟楫,马军步军之“足”用不上了。后来,果然鲁国大获其胜。
孔子为什么要这样解卦呢?原因就是孔子对当时鲁国与越国之间的恩怨纠葛非常清楚,不管鲁国国君让不让他打卦,此仗非打不可。与其说凶,不如说吉,这样可以鼓舞将士的斗志。这就是孔子的高明之处,也说明《易经》是一部帮助人“决断”的书、是积极向上的书。同时,这种观念也证明了朱熹所说:“易是用来占卜的,以决断疑惑”。
日期:2010-04-06 09:50:36
昨天准备给奥巴马打卦的时候,看到大家跟帖中提到《推背图》就顺手用“六爻金钱卦”与“八柱”打出此卦。这个也要说清楚,六爻金钱卦,同《推背图》一样,源于《易经》,却有别于《易经》,如果说打卦方法,“大衍法”是《易经》的正宗,而别的打卦方法,都有所区别了。
先上卦。关于“金钱”与“八柱”,之后,我简单写一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