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16节作者:
枉了冲冠发 孙皓是孙权的孙子,东吴的第四代君主。有一天,孙皓心血来潮,把占卜大师尚广请进宫来为他占卦,问什么时候他可以坐镇中原。尚广占卦的结果,是离下乾上《同人卦》,第三、四、五爻是老阳,均为可变爻。按照尚广一向占卦的习惯,他将可变爻全都看成应变爻,让它们都向各自的反面变化,这样一来,《同人卦》就变成了《颐卦》。于是,他告诉孙皓:“吉。庚子岁,青盖当入洛阳”。意思是:“很好啊,到了庚子那一年,您的车盖就必然会进洛阳”。那一年是壬辰年,也就是公元272年,这样算来,庚子年应该是公元280年,也就是八年之后。青盖,指的是青色的车蓬,在汉代时为王侯车辆专用。
孙皓听了,当然很高兴,喜滋滋地等着八年之后,乘着车子进入西晋的都城洛阳。
然而,就在孙皓沾沾自喜于“黄旗青盖”的时候,一方面,孙皓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东吴将领的不安,他们陆续举家投降了北方的晋国;另一方面,晋武帝司马炎已经在大量造船,谋划灭掉东吴了。西晋造船剩余的边脚木料顺着江水漂到下游,被东吴负责扼守长江重镇秭归的太守吾彦捞了起来。吾彦一眼看出了西晋制造的大船的规格,便派人带着捞起的木料去建邺向孙皓汇报,并请示说,晋国这是在制造大型的战船,我们应该提早做好准备。但孙皓丝毫不予理会,认为长江天险固若金汤。
几年后,面对西晋气势恢宏的战船,孙皓只好叫人反绑了自己的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然后,他终于进入了洛阳城,让“青盖入洛阳”的预言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一年,正是公元280年3月。
面对同一个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论。为什么会这样?人的心态不同罢了。
通过《三国志》中尚广为孙皓卜得同人卦这个故事,我们来看看两人当时的心态——有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概念,叫“热炉效应”,意思是领导的权威就像热炉一样,触摸不得。想来一千多年前的卜师尚广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他算出庚子年(公元280年)吴国将要灭亡、孙皓将以亡国之君的身份被擒往洛阳时,并没有傻乎乎地直接说出来,而是按照字面意思给孙皓做了解释,既没说假话,也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
而孙皓当时的心理状态,用“疯狂”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他是刚刚去世的皇帝孙休的侄儿,但即位后,却逼死了孙休的皇后朱氏,杀害了孙休的两个儿子。朝中大臣悲愤异常,却敢怒不敢言,因为哪怕私下里抱怨,也会被他杀害。不仅如此,他突发其想地要建宫殿,搞得民不聊生;在寒冷的冬天要士兵用车子拉着大臣及后宫数千人去洛阳,结果路上遇到大雪,所有人都又累又冷又饿,逼得士兵想要哗变……就是这样一个残暴、毫无仁德之心的人,已经毁掉祖宗的家业了,居然还梦想着要一统天下,岂不是件很可笑的事情?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他的下场必然是灭亡。
日期:2010-05-10 14:22:17
大有卦:洞悉对方心理的捷径
根据现有的文献,《大有卦》最早出现在《左传•闵公二年》中,鲁桓公即将有第四个孩子,让卜师卜卦,一问男女,二问吉凶。
卜师先用龟卜法,占卦后说:“是个男孩,名字叫友。居公左右,为公室辅。季氏若亡,则鲁不昌。”为了进一步证实,卜师又用《易经》来占卜,得了一个乾下离上的《大有卦》,第一、第二爻都是老阳,为变卦,于是乾下离上的《大有卦》变成了乾上乾下的《乾卦》。乾为君父,离变为乾。因为《乾卦》是纯阳之卦,互卦的上下也都是乾卦,不必再求,卜师的解释也很简单,只有两句话:“同复于父,敬于君所。”也就是说,这孩子有如同他父亲的福气,会受到如同他父亲一样的尊敬。不久孩子降生了,果真是个男孩,看他的手掌纹路,很象是个“友”字,于是,鲁桓公就真的给孩子取名为友。因为他是兄弟中最小的,所以又叫季友。
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春,桓公在齐国被害,季友的大哥庄公即位。庄公的两位妻子是齐国的女子哀姜和叔姜。哀姜没有生育,叔姜生了个儿子名叫子开,但鲁庄公却唯独喜欢一位姓党的夫人,想立这位夫人的儿子斑为太子。
鲁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庄公病重,就谁可继承君位的事情问他的三弟叔牙。叔牙说,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二哥庆父可为嗣君。无人时,庄公又问季友。季友说他拼死也要立斑为君。然后以庄公名义设计抓住叔牙,强迫叔牙喝毒酒,并允诺立他的儿子为叔孙氏。这年八月癸亥日,庄公死,季友立斑为君。斑那时有丧在身,住在外公党家。
庆父原本与哀姜合谋,想立哀姜妹妹的儿子开,但季友却立斑为君,庆父不甘心,在十月己未日,便派人在党家杀死了鲁公子斑,逼得季友逃到了陈国。庆父立开为愍公的第二年,就与哀姜合谋派人杀死愍公,想自立为鲁君。这时鲁国人已经对庆父私通王后、两年内连杀两王不满,声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非常害怕,逃到了莒,几年后无处可逃,被迫自杀。
季友趁机回国,立愍公的弟弟申为僖公,君臣励精图治,鲁国变得强盛起来。
察言观色,是洞悉对方心理的捷径,因为人们在特定环境的交谈中最能表现出其心理状况。鲁庄公临死,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试探两个兄弟,并找到了最终能帮自己完成夙愿的人。
通过《左传》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鲁庄公非常有城府:首先,他明知道父亲是被齐襄公害死的,但考虑到齐襄公残暴异常、毫无人性,于是,不仅避免正面和齐国冲突,还娶了齐国的女子,以赢得时间巩固自己的地位;其次,他一直都清楚来自齐国的妻子哀姜和自己的二弟庆父私通,但并没有治两人的罪,只是借宠幸党夫人、欲立党夫人的儿子为储君,来牵制他们,因为他明白,这件事情一旦公开,不仅兄弟反目,还有可能造成齐鲁两国反目;当然,最重要的是第三点,即使临死,他还是很理智地就立储这样的国家大事询问三弟和四弟。直到叔牙当面直接表态支持庆父,他才迫不得已对季友托孤。
最终,果然应了当年的《大有卦》,后人如同敬重桓公一样敬重季友,但纵观桓公去世后鲁国的整体局势,我们却不得不为庄公的精明所折服。
日期:2010-05-11 16:53:55
谦卦:谦逊的美德是最锐利的武器
据《韩诗外传》记载,周公曾告诫他的儿子伯禽说:“《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可见,圣人在《大有卦》之后设了《谦卦》,其用意很明显,是告诫人们在“大有”之时不能骄奢淫逸,要时刻保持“谦”之道。
历史上很多有识之士的人生都与《谦卦》相关,《尚书•大禹谟》里就讲了一个大禹凭借《谦卦》德服三苗的故事。
舜帝时,水患不断,肆虐百姓。最开始,舜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鲧用堵的方法筑水坝拦截洪水,结果淹没的土地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大,鲧却依然坚持自己的错误意见不改,闹得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舜帝于是杀了鲧,任命鲧的儿子禹继续父亲没干完的工作。大禹自小和父亲一道治水,他熟悉父亲治水的方法,又有自己的主张,决定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在接到任命的第二天,他就率领治水大军奔赴龙门,凿开龙门石壁,开通黄河,将洪水导入东海。疏竣各处江河后,大禹把中原大地分为九州,请示舜帝从治水大军中选派官员前往治理当地的百姓。但是,正当舜为了表彰大禹的治水功绩,打算把国家交给禹治理时,却传来三苗反叛的消息,舜于是正好乘此机会,进一步考察大禹的德行。
三苗,又称苗、蛮或南蛮。相传是颛顼后裔。尧舜时,三苗已成为长江中游以南地区的强大部落联盟,并试图北越长江,扩展其势力。尧在丹水大败三苗,将部分归顺苗人迁至三危(今甘肃敦煌东南一带),分而治之。三苗这次闹事,是因为他们参与了大禹治水,事后却没有得到预想的封赏。大禹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之后,特地就如何解决三苗问题,卜了一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