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23节作者:
枉了冲冠发 韩信善于带兵。一次,韩信率领一千五百名将士与楚军交战,初战楚军败退,汉军也有死伤。韩信带着剩余兵马返营,行至一山坡,忽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见对方有援兵赶来,一时摸不清虚实,军心大乱。韩信趋马来到山顶,看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三人一排,结果多出两名;接着命令士兵五人一排,结果多出三名;他又命令士兵七人一排,结果又多出两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一千零七十三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于是士气大振,交战不久,楚军便大败而逃。
后来,刘邦与韩信闲聊,问韩信:“如果带兵打仗,我能够统领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只能率领十万。”刘邦又问:“那你呢,能统领多少?”韩信说:“我统领的兵马越多越好。”刘邦就问:“那你怎么被我擒住了呢?”韩信说:“陛下不擅长带兵,但是善于指挥大将。”
临卦六五爻辞是:“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意思是说,真正聪明睿智的领导不必事事过问,而应当以智慧统领民众。刘邦的统治之术正是如此——
现代心理学在讨论“费斯诺定理”时,一般的解释是“管理者的耳朵比嘴巴重要。”于是很多人就片面地理解成“学会倾听”、“让对方感觉到你在认真地听他的倾诉以取得他的好感”、“耳朵比嘴巴更重要”等等。然而,如果我们像演员演戏一样,即使演技再好、让人看起来再专注,又有什么用呢?
“费斯诺定理”的精髓在于:让对方做他自己想做、而我也需要他做的事情。他要倾述,我也需要他倾述的内容,于是我只需要让他做,便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项羽和刘邦几乎同时起兵,以实力而论,项羽比刘邦雄厚。灭秦后,战争由反秦转变为刘项二雄争天下,其间刘邦很少有亲身冲杀的经历。《史记-项羽本纪》载,荥阳大战时,项羽曾向刘邦挑战:“天下数岁不安,皆因你我二人。我愿与你单独决斗,一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父老受苦了。”刘邦却一口就拒绝了,笑着回答道:“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可见,刘邦很有自知之明,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他最终夺得了天下,就是因为他能够让“三杰”死心塌地出生入死,而项羽死前的一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却暴露了他至死也没有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这样一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刘邦是多么理解这个在他死后2000多年才被一个身为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的人提出的新观念啊!
日期:2010-05-21 16:20:59
观卦:希望和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最早见诸我国典籍的卦例,是《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中记载的周史所卜的《观卦》。
公元前705年,陈厉公喜得贵子,因为希望自己的领土完整、更希望自己的国家安然无恙,他给儿子取名为“完”。正好在孩子出生那天,周天子的一位太史官带着《易经》经过陈国。陈厉公款待了这位史官之后,就请他为儿子占一卦。
周天子的这位太史官一演的结果为少阴、二演的结果为少阴、三演的结果为少阴、四演的结果是老阴、五演的结果是少阳、六演的结果为少阳。将六次演算的结果重叠起来,便得出了坤下巽上的《观卦》。其中只有第四爻是老阴,为变爻。遇变爻就取它的反面变化,阴变为阳,这样,第四爻的六四,就变为了九四,于是坤下巽上的《观卦》,就变成了坤下乾上的《否卦》。按照当时的说法,便是“遇《观》之《否》”。
古人解卦,有的根据变爻卦辞解卦,也有的只根据卦象来解卦,周天子的这位太史官深通《易》理,则是两者兼而有之。
《观卦》第四爻是阴爻,爻辞为“观光之国,利用宾于王。”周天子的这位太史官在这里把“国”解释称国家政权,但国字下面有光,光自外而来,说明“其身在异国”,孩子将来可能去异国做国君。而国字上面又有观字,所以,“非此其身,在其子孙”。也就是说,公子完将来不在陈国做国君,做国君的也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子孙。
《观卦》下坤地,上巽风,所以有风行地上之象。风行地上,无所不至,万物迎风而起,各得其所化,所以有上观视于下、下观仰于上之意。《否卦》坤下乾上,中间第二、第三、第四爻是艮。艮为山,由土堆积而成,与《观卦》、《坤卦》下面的坤相应。所以,周天子的这位太史官分析说:“《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
顶上有天、下面有土、中间有风,于是有山,有山就意味着有巨大的财富。在那个时代,谁才可能拥有巨大的财富呢?周天子的这位太史官说:“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由此,断定公子完将来是要做一方诸侯的。
肯定了公子完的后代将要做王以后,接下来便是断定在哪里做王。关于这一点,周天子的这位太史官依然是围绕山来分析的。因为尧帝当年曾经命令掌管四岳的姜姓官员协助大禹治水,所以说,“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
于是可以得到结论:这个孩子具有光大一个国家的运气,不过不在陈国本国,而是在姜姓之国。
果然,公元627年,陈国发生动乱,已经35岁的公子完只身逃往山东齐国,齐桓公把田城赏于他。公子完于是以封地为姓,改原来的妫姓为田姓,史称田完。田完去世后,他的子孙势力逐渐扩大,到公元前410年,其八世孙田惮子建立了与姜太公开辟的姜齐并立的田齐。公元前378年,田完的十三世孙进爵为王,便是齐威王,以后,田家长盛不衰,直到六国统一。
要想成功,必须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保证一个人的欲望之火熊熊燃烧,能让人支撑到最后。所以,马克•吐温说:“信念达到顶点,能够产生惊人的效果。”而“韦奇定律”更是直接告诉我们:“希望和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通过《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我们不仅能看到公子完出生时,周天子的太史官为他所卜的卦,还能看出他和他的子孙为实现“光大一个国家”所持有的坚定信念和付出的艰辛努力——
35岁的公子完逃到齐国,一向爱才的齐桓公打算封他为卿,但他却说:“我是出逃而来的臣子,若能获得大王的宽恕,宥免罪过,已经是我的福分了,岂敢接受这一高官。”于是齐桓公改授他掌管各种手工业的基层官工正,公子完接受了,他谦虚谨慎的性格和办事认真的作风,深得齐桓公赏识。有一天,齐桓公去公子完家中饮酒,天色已晚时,公子完说:“臣只在白天请主公饮酒,未曾在夜间相请,故尔不敢留主公吃夜宴。”齐桓公叹道:“敬仲很懂礼节啊!”于是,把田城赏赐给公子完,而公子完的子孙正是因为继承了这样的好品质,谦恭有礼、潜居抱道,才有了后世的数百年基业。
日期:2010-05-23 08:37:34
一为什么许多大科学家都信神?
——许多科学家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一名真正的科学家,能不能同时是一个基督信徒?”这是现代一位法国天文物理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基本粒子物理学权威L•兰盖提出来的问题。他的答复是肯定的,他说:“我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我没有丧失过宗教信仰。”
现在,有些人把科学同唯物论等同起来,但是你知道吗,被称为“伟大的自然科学改造者”(列宁语)二十世纪里最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信仰一个创造宇宙的神(上帝、天主),他说过:“我相信上帝,他通过万有之间的秩序井然的和谐来显示自己。”他坚信宇宙不可能凭机会来运转,“因果律非存在不可。”(见美国“时代”周刊1979,2,19第一期《重新发现爱因斯坦》一文。)文中还说:“爱因斯坦深信自然中存在着基本的和谐和简单性。”
号称“氢弹之父”的美国科学家布劳恩也自称是信神的。他曾说,每当他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他总是要向上帝祈祷的。其他信仰上帝(天主)的科学家多得无数,举不胜举。为了有实据可凭,这里只举几位常见的天主教的科学家: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
安培(电流单位,“安”或 “A”就是他名字的缩写字)
伏特(电压单位,“伏”或 “V”就是他名字的缩写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