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34节作者:
枉了冲冠发 《坎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九卦,下坎上坎,同卦相叠。坎为水、为险,两坎相重,险上加险。所幸上下是阴爻,中间是阳爻,阴虚阳实,象征因诚信而能豁然贯通。明孝宗弘治年间,时任田州知府的孔镛就是因为善用此卦,解决了他上任后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麻烦。
田州是一个民族杂居区,长期以来,当地的侗族民众与官府发生过多次冲突。孔镛到田州后不久,他属下的军队外出执行任务,侗族民众趁田州城内空虚,突然发生暴乱。听说侗族百姓举着锄头扁担声势浩大地驻扎在城外、把州城包围了,城里的官员乱成一团,有的建议赶紧关上城门,有的建议马上去临近的州县借兵。
此时的情形,让孔镛如同坠入了一个《坎卦》。如何才能转危为安呢?孔镛短暂地思考了一会儿,毅然说:“现在,田州是一座孤城,如果坚守,内部空虚,难以持久;如果借兵,更是远水难救近火。最好的办法,是我亲自去见他们。”
城中官员闻言,面面相觑。孔镛只身一人,独自通过大开的城门,走向城外不远处侗族百姓临时搭建的军营,然后径直找到这次暴乱的侗族首领,告诉他们,自己是刚来此上任的本州太守孔镛,知道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饥寒交迫,才不得不聚集起来苟且活命,只是前任官员不能体谅到这一点,动不动就派军队镇压,想把他们剿尽杀绝,才致使事情越来越复杂。自己现在奉朝廷的命令来做他们的父母官,绝不会杀害他们。如果他们愿意放下武器,以往的罪过都将被宽恕。孔镛说完这番话,还建议,如果他们愿意,就把孔镛送回州府,然后领粮食和布匹回家,以后不要再出来抢掠;如果他们不愿意,可以把孔镛杀掉,但真这样做的话,很快就会有官军来兴师问罪,后果便不堪设想了。
侗族首领听了这个合情合理的建议,表态说,要是孔镛真的能像刚才讲的那样体恤百姓,就是百姓的福气。如果他们能好好生活,怎么还会滋事呢?
双方说定后,孔镛当晚便住在临时军营里和侗族百姓交流、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二天回到州城,发给侗族百姓粮食和布匹。侗族百姓于是再三道谢,各自回家,从此安居乐业。
竖在你面前的栅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把自己变得更强大——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跨栏定律”。
和很多心理学概念一样,“跨栏定律”也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更强。为此,阿费烈德特地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从医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其中一只器官死亡后,另一只器官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更加强壮。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在一个文人成长为一个政治家的过程中,依然看到了这个“跨栏定律”。孔镛是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的进士,不折不扣的文人。十年寒窗,他面对的是书;中进士当官后,他面对的是人,而且不是一般的人,其中包括暴民。
故事中,孔镛在做出决定之前,有一个短暂的思考过程:《坎卦》有临危不乱、逢凶化吉的寓意,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但凡百姓有一条活路,又哪里会抛家舍命去抢掠呢?于是,他“单刀赴会”,表现了自己的镇定和坦诚。
孔镛一生具有卓识的远见,屡建边功,历任都昌知县、高州知府、广西按察使、贵州巡抚、右副都御史、工部右侍郎等职。
日期:2010-06-07 08:52:46
离卦:凭风借力——最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辛弃疾和党怀英少年时都在颇负盛名的亳州名士刘瞻门下求学,是形影不离的同窗好友:在学堂里,二人谈经论道,你来我往;出了学堂,二人一起去畅游泰山、灵岩。据《宋史列传》记载,有一天,两人谈到完成学业后的打算,因为当时南宋与金国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所以,辛弃疾和党怀英对继续留在金人统治的家乡、还是去南宋收复故土失地做了一番讨论后,决定为了前途各卜一卦。结果,党怀英卜得《坎卦》,辛弃疾卜得《离卦》。此后,二人果然走上不同的政治道路:辛弃疾抗金南下,力图恢复中原;党怀英仕金入朝,逐步做上高官。
《离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卦,离下离上,同卦相叠,卦义是指天地万物要想存在,都必然有所依附,而只有当依附的对象正当的时候,才可能顺利亨通,意即具备柔顺的德行,凭风借力,化险为夷。历史上因为利用此卦化险为夷的人很多,除了辛弃疾,汉代的陈平也是其中一个。
公元前195年,正患重病的高祖刘邦听说燕王卢涫叛变,就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去讨伐。之后不久,有人在高祖面前告状,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想等刘邦百年之后图谋不轨。高祖一向对吕后干预朝政不满,一听这话,就决意临阵换将,让陈平带着大将周勃前往樊哙军中传诏,而周勃则藏在车里,等到了军营里,再宣布立斩樊哙,由周勃夺印代替。 陈平、周勃动身后,一路上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樊哙可不是能随意撼动的人呀!他是高祖的老部下,劳苦功高;又是吕后的妹夫,皇亲国戚,位高爵显;况且,高祖是在气头上做出的这个决定,万一他后悔了怎么办?再说高祖病得这么厉害,吕后又一向专权,此一去,往返之间局势又会怎么变化呢?
如杀樊哙,得罪吕后;如不杀,违反皇命。怎么办呢?左右为难的时候,陈平想起了《离卦》中的“凭风借力”,决定借吕后之力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到了樊哙的军营前,陈平先命人筑起一座传旨的高台,又派人持节去叫樊哙。待樊哙骑马赶来接诏时,将其拿下钉入囚车。然后,周勃赶到中军帐代替樊哙,陈平押解囚车返回长安。
走到半路,一行人遇到使者传诏,说高祖已经驾崩,让陈平屯戍荥阳。陈平当然没有直接去荥阳,而是按照原计划回到京城,跑入宫中,跪倒在高祖的灵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您让我就地斩决樊哙,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现在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吕后在旁边听得仔细,自然心生宽慰,不久便拜陈平为郎中令。
能够凭风借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但是,同样是凭风借力,如果没有柔顺的德行,同样不可能顺利亨通。
辛弃疾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公元1140年他出生时,金人吞灭北宋已经十三年了。他出生的第二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以西起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东至淮河中流为界,宋割唐州、邓州全部及商州、秦州之半给金国。当年年底,民族英雄岳飞遇害。辛弃疾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高祖辛师做过儒林郎,曾祖辛寂做过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做过朝散大夫、知开封府第,父亲辛文郁受赠过中散大夫。因为父亲早逝,辛弃疾是由祖父辛赞抚养成人的。辛赞是个很有男子气概的人,具有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对军事也很有研究,这对辛弃疾一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辛弃疾的南归是早已有的想法,不过这次占卜让他更坚定了决心而已。
在汉初外戚专权的复杂政治环境中,老一些的文臣武将或者死于战乱、或者死于内部斗争,活下来的不多,而活下来还能身居高位的就更少。所以,陈平能利用自己的智慧凭风借力,自保而且保住他人,真是太难得了。
日期:2010-06-08 09:17:26
恒卦:走正道——有恒心的前提
历史上流传最广的关于《恒卦》的故事,有两个:一个说的是爱情,主人公是韩凭和息氏女;一个说的是事业,主人公是吕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