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7-01 12:14:26
(13)、
在沂源安定下来之后,我们先是分了三个小分队,分别由当地文化馆的老师带领着,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文物普查。我还记得,当时带我们组的是一位女老师,很和蔼的。
我们大概转了几个乡镇吧,写一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野外考古,尽管只是考古调查。在一个遗址上,我找了一个“豆”的柄与盘,其中,盘上有一个缺口,然后记得当时我还发挥想象写了篇文章,想象成是这家人家的女儿在出嫁那天,由于心神不宁,在端豆的时候不小心摔破的。
呵呵。人生枯燥。但如果你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那你的生活将会变得其乐无穷。想象一下,又不花钱。
然后在一个遗址的断面上,我们还发现了两个几乎完整的陶器。那是一条潮湿的土堰,我们沿着走,老师要我们注意这断壁上,很有可能有意外收获。然后不久,我们就先是发现了有裸露在土壁外面的陶的痕迹,顺藤摸瓜,最后竟然拽出来了两个完整度达到一半以上的能复原的罐与盘,是汉代的。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几乎完整的器物,当时兴奋得不得了。总之,那种人生中的第一次,是最难忘的。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吧。
最重要的是,这些看似轻微的发现,激发着我们对自己从事的这行的兴趣,也坚定着我们从事自己专业的道路。
沂源,顾名思义,是沂水源头。任何一条河流,都滋养了无数的先民,滋生了灿烂各具特色的古文化。前天晚上,我看我买的《辞海·历史地理分册》,看到介绍《水经》和《水经注》,就对这种沿河考察与记录的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老师吕建中先生,建议我沿汶河,仿照《水经注》的体例与写作方法,对山东的母亲河作一次全面的考察与记录,这个建议很好,希望我能有机会和精力,在有生之年做这个事情。包括沂水。
说到沂水,前面我提到的我们所居住的西鱼台旁边的螳螂河,就是其上游。记得当时,我还在螳螂河里拣了很多石头。我喜欢石头,不喜欢奇石。我感觉每块自然的石头都有自己的灵性,它们从远古而来,有很多经历,一定看过太多的沧海桑田。
在沂源的文物调查期间,我们也曾沿着沂水的古河床走过。沿着古河床走,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你想想,这里曾经是某条大河的道路,现在河流干枯或废弃,河流的往事,就一一裸呈在太阳下了。沿沂河我们只是走了一段,但我拣到的一小片带彩绘的瓷片被我一直保存了很多年,后来甚至想在上面打孔送给喜欢的女子,挂在脖子里。后来没成功也就不了了之。前几年才弄丢了这个瓷片。这个瓷片有着磨砂的质地,米黄底子黑色彩绘,很是漂亮,我个人很喜欢的。我与它有短暂的情缘,现在它又复归大地了。
还记得在沂水古河床调查过程中,途径一个小学校,中午时分,我看看时间还够,就去小学校里遛了一圈。显然,孩子们对我这个拿着相机的外乡大人很感兴趣,纷纷围拢过来问我从哪里来,是做什么的。我天生喜欢孩子,很快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围着我让我给他们拍照片,教室里的孩子也都闻风而出,很快,这个沂水边上的校园就沸腾了。我很感动,给他们拍了很多照片,临走时很多孩子还都不舍得。
唉!人生往往这样,美丽相遇,永久别离。
日期:2010-07-01 12:31:42
地图发出来很清晰,我很喜欢。
我从小就爱看地图,常常和大舅家的表妹表妹偎在墙上的地图前玩找地方的游戏。
说到表妹,昨晚有一梦。
我梦到她和我小姑家的表弟好了,两个人很幸福,很恩爱。在进门的时候,还有一些活泼的小动作。
我在问大人们话,我姥娘是她父母亲身的么(意思是不是领养的),大人们说是,我说那不就完了,表妹和表弟没出五服,不能在一起。
然后,我进去,因为他俩从小都很听我的话,我对幸福中的他俩说,我要认真跟你们谈一件事情,我一字一顿地说;你们不能在一起。他们好像并不拿我的话当回事。我急了,我说,你们还没出五服!
可是,好象他们已经知道,还在那里嬉笑着。
我很伤心,眼里含泪。我说:我该说的都说给你们了,何去何从,你们自己看着办。
然后我就转身离开了。
何去何从这个词,在梦中特别清晰。
日期:2010-07-01 16:01:14
聚仙台上的晚餐
华山北峰,天色渐暗。
百无聊赖,也无人可以说话,四处溜达,看看石壁上的字。
路标指示前方叫聚仙台,有人在上面喧闹。
我循声而去,小小一段距离,也攀陡梯,临绝地。
这是一个二层台,旁边是一座楼宇状建筑,一层台那里有人在屋里晕黄的灯光里活动,二层那里有人在说话,有人在下象棋。
我挑了其中一个石桌石凳,坐了下来。
不熟悉状况,只是留心观察。旁边人声叨扰,虽不认识,但也不致太过孤单寂寞。
北边隐约有一些城市的灯火,是华阴吧。整个华山渐渐被笼罩在宁静的夜色里,气温也逐渐低了下来。华山的黄昏,好安静,环顾四周,我们这些人要在华山上过夜了,突然有种亲切感。
并没有与他们说话的欲望。我拿出自己所带的吃食,吃了起来。面包,泡菜,还有剩的一些小西红柿,嘿!竟然还有剩的一点太白酒,于是把酒倒在盖子里,两气一酒盖。
“嘿!还有酒啊,这小日子过得!”一人过来和我搭话,是个中年人。我笑笑,表示打过招呼。我们随意攀谈起来,我回答他我来自哪里,他也告诉我原来这里是职工食堂与宿舍。
蚊子很多,夜色在寸寸加深。吃完饭,简单一收拾。拿出烟来,说:这里抽颗应该没事吧?他说:抽吧,别再路上抽就行。我递给他一支,又和他聊了一颗烟的工夫。他是东北人,是这里的职工。
三米外就是铁索,铁索下就是深谷绝地。我们站在铁索边,他指着谷中的点点灯光跟我说,那就是从玉泉院上山的路。我顺着他的指点看下去,果然,有一条明晃晃的灯影组成的路线,在树影中逶迤而去。我是从另一侧(八勇士智取华山路)上的山,一时糊涂,买的往返车票,他告诉我车票都是当日有效,我拿出票,在昏暗的光线里果然看到“当日”两字。唉,又白瞎了20块钱。也罢,本来也不想走返程,如此,明日就可以义无返顾地走山下灯影标志出来的这条路了。
一支烟罢,我作别东北人,又循路回去了。夜色里,由于我路不熟悉,我小心翼翼地抓住铁索下那陡峭的石阶,过半米外就是悬空绝地处更是不敢大意。我又回到了北峰小广场,那里有一些上来作短暂休整的年轻人。
他们聒噪着,我默默坐在一边,不说话,又吸了一颗烟,躺下,我看到天空上有明亮的鱼鳞云,还有几颗星星亮了起来。
我没有路,可是心中却不怎么迷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