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从没看过八李渔的,我来八一八『十二楼』》
第14节作者:
柠檬剔透 最后一个故事了:【归正楼】
喜新厌旧的楼主很想赶紧八完然后去开新帖讲《无声戏》。
这次的男主角,很遗憾,他不帅,一点都不帅,何止不帅,还不年轻,老就算了,还猥琐得很,如果猥琐都能忍,对不起,他的职业很有问题,他是个------专业骗子。
这位专业骗子同学姓贝名喜别号去戎,他的出身可谓根红苗正:他爸爸是小偷,他爸爸的爸爸也是小偷,他爸爸的爸爸的爸爸还是小偷!果然是-------一门忠烈,嗯嗯。
(贝同学的别号就很妙,没反应过来的可以想想贝字边加个戎是什么字。)
既然是这样一个手艺传家的“世家子弟”,大家对贝去戎的唯一期望也就是钻狗洞的时候快一点,谁知道他从小就有大志向:最看不起你们这些偷东西的了,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贝去戎要做的,就是“把‘人俞’改为‘马扁’,‘才莫’翻为‘才另’”(参见贝喜别号,李渔文字大妙啊!)。
贝去戎的出道秀很不同凡响。
还是个孩童的时候,他就对父母表达了一下自己对技术工种的向往,父母很开明,道说你能骗点钱回来,我们就没意见。于是贝去戎就踌躇满志地出门去了。
他找到一家正在摆喜酒的人家,摆出一副天真可爱的正太样就进去了。
原来当地的风俗是先在女家摆好了喜酒,一部分是“吃桌”,另一部分是“看桌”,这几桌酒菜不能动,要在喜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送去男方家里继续吃。(好健康的风俗,吃个半饱再散步消化,然后继续吃……)
贝去戎眼睛闪亮地进去了,找个丫鬟说:“我是姑爷家里派来的,新娘子有话让我传给老夫人听。”
对个小孩子丫鬟怎么会有提防,就引进去了。
贝去戎见到老太太,立刻行礼,且道:“新娘子让老太太不要想她,保重自己。还有件事关系到体面不能不说。送席的时候怕下人馋嘴偷吃,送到男家短少了,只说我们娘家小气,我脸上不好看。所以最好是请两个手脚干净的人偷偷抬了食箩趁早过去。”
老太太听着觉得有理,果然就唤了两个信得过的抬了食箩走。他们抬的时候,贝喜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尽粘着老人家,抬箩的人看在眼里,也不知他什么身份,只知道老太太颇信得过他。
等估摸着抬食箩的人走出了半里路,贝去戎就告辞了。他快步如飞赶上,对两人说:“老太太叫我来说,还有个箩忘记带上了,你们赶紧回去抬了出来,我在这守着。”
两人哪里有疑,立刻转身去了。
贝去戎这边立刻就新雇了两个挑夫把酒菜送去了他家。
至此,贝去戎人生第一骗圆满完成。
日期:2010-04-02 13:33:50
贝去戎年龄见长,骗名在外,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忽悠,还收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徒弟,成了一门之主。偏偏就有不信邪的,一家积年的当铺管当居然敢公开挑战,说要是让他遇到了贝去戎,肯定能识破机关。
挑战上门怎能不接受呢?
一天这管当在店堂里守着,有个人拿了锭金子进来要换银子,管当一看,成色好分量足,很爽快就给了五十两。这人刚出去,又来一个人,笑道:“老朝奉这下上当了,刚才出去那人就是此处有名的骗子。”
管当的有些疑心,便拿出金子来,看着不像有假,递给那人说:“你看,不像是假的。”
那人拿到光亮处一看,大笑:“就说你上当了,不信磨开看,是镀金的。”
管当又气又急,真个就磨开了,果然是金皮包的铜。
怎么办?五十两银子自己赔不起啊,管当的忙着拔脚要追,又不知往何处去。那人道:“不忙,既然我认得他是骗子,就知道他的行踪,我带你去。”
到了一个茶馆,果然见到先前的骗子在里面,管当的正要进去,帮忙的拉住说:“你看他人多,你一人进去扭不住,万一反而被他们制住了,假金子抢走,你就没了证据,反而要被告伤人。”管当的无暇多想,就掏出金子委托他代为保管,自己闯进去抓住骗子,口口声声要报官。
管当扭住了骗子,看到已经引起了巡街的,正高兴着呢,转头想叫好心人拿赃证来,一看之下,哪里还有人。霎时间什么都明白了:当当的、揭穿的是一伙,那锭金子一开始是真的,到了“好心人”手里,就换了假的。现在是赃证也没了,反而被骗子抓着要拿当票赎当,前前后后整整赔了一百两银子。
一打听,那两人就是贝去戎和他的徒弟。
日期:2010-04-04 18:18:06
要说这个贝去戎真的是猥琐出境界来了,他不仅忽悠,还组团忽悠,而且吧,除了忽悠之外,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爱好------嫖娼。
他不仅嫖女的,还嫖男的。每到一地,先打听妓院,再打听相公堂子,玩够了,忽悠全了,再换个地方继续玩。
不过他倒还有点原则:嫖资绝不少给,也不给假钱,真金白银漫天地散,反正钱来得容易。因此上,大忽悠贝去戎倒成了风月场的一大名人。
一年年骗下来,大江南北都被贝去戎走遍了。
某天,贝去戎想到自己的忽悠足迹还没有踏到天子脚下,这怎么行?不能让京城人民拥有忽悠豁免权!
于是,忽悠派掌门贝大人租了一艘船,带着弟子雄纠纠气昂昂进军京城去了。
走没多远遇到个贩笔的客人求搭船,弟子看他不像是大肥羊,正要出言拒绝,贝去戎一手止着,命令艄公把船靠岸。一边训斥弟子:“在我们大忽悠眼里,天下是没有穷人的!就算是叫花子也要骗一件破衣,这叫职业道德!”训得弟子埋头受教。
笔客进了舱,贝去戎冒充了个京官公子,放出手段来刻意拉拢,一来二去,笔客竟然把自己日常来往的京官名号都一五一十招了出来,且拿出账目给贝去戎开眼界,贝去戎过目不忘,一一记在心里。
船行了一两天,贝去戎突然找到笔客说道:“你进京一次费不少盘缠,置的货物太少,回利就薄,怎么划得来?”
笔客尴尬地答:“小子本钱太少,不能多置。”
贝去戎道:“可惜你认识我太迟,几百两银子对我来说小意思,借你多进些货也不是难事。”
笔客是做生意的人,见有利哪里还忍得住。想了一夜,第二天慎重地来找“贝公子”,求他亲笔写一封家信好让自己带着去那莫须有乡无有街的贝宅借银子。
贝去戎分外大度,立刻写下书信,笔客领了,下船,千恩万谢去了。
要说在这笔客身上一番忽悠,贝去戎也没得到多少钱啊,他图啥?
人家这就叫境界了,他忽悠来的,是人家的关系网。
贝去戎早就借口笔客赶路方便,把几箱不甚值钱的笔留下了,一到京师,他就扮作笔客的亲哥哥把笔往各家送,且道:“舍弟重病,以后生意即由我接手,为弟弟治病着想,小人打算去往南京贩笔,烦请各位老爷看在舍弟份上写封荐书好让我打开局面。”
那些京官见只是介绍他过去贩笔,料想写封信也无妨,十个有九个都写了。
日期:2010-04-04 18:58:09
好,到目前看来,贝去戎还是没骗到钱,倒很有改邪归正做起笔贩子的意思来,是吧?
你们错了,贝去戎要骗的,就是那几封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