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从没看过八李渔的,我来八一八『十二楼』》
第15节作者:
柠檬剔透 他回了船上就把信挨个拆了,仔仔细细地记下了各位官员来往的柬帖称呼和攀交情时叙述的相识相处情节、近日寒温等等,然后就发挥了模仿笔迹的专业素质,另写了些荐书。在那荐书上,他就不再是个笔客了,而是京中老爷派来的心腹得用之人。
从北京到南京,贝去戎挨个寻访着京官老爷们的相识。由于他身带荐书,又能把两位老爷的旧识新事讲得一点不差,那些老爷们哪里会有怀疑。
这贝去戎一路下来,得了各种官员托带的贿赂之物,又或者是想升官的买官费,还有给这位“心腹管家”的好处费等等,他是大吃大喝,玩了个尽兴,捞了个够本。这一路下来,简直可以拍它一部《贝去戎忽悠贪官记》(要是交给张国立,大概十部也拍出来了),可惜,我们的李渔大人他不习惯写又臭又长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来忽悠观众,只是短短几段就概括过去了。
贝去戎的忽悠生涯在此时达到了高潮,这是青春的忽悠,友谊的忽悠,华山论剑指定忽悠……,他够了没?
当然没有。
某天,贝去戎见两岸多了些船只,都贴了纸条写着迎接某信任道台老爷,便立刻吩咐把船掉转头数十里,临时伪造了些封条印板,扬帆启程。这次,他的身边变成了新上任的某老爷。
来迎接的都是衙役书吏等下属,个个有攀关系的红包,贝去戎一概不放过。
收完了红包,他的心还不足,叫了个书吏进来谎称自己上任时借了一笔债,现在债主追上门来,怕面上不好看。书吏一听就拍胸脯答应通衙门来为老爷解决债务。反正放债给老爷只有赚的,以后只要这位老爷多关照关照,十注本钱也收回来了。
于是,整个衙门的小白兔你一点我一点,凑了一笔不小的数目,献给了新上任的“道台大人”。
贝去戎半夜把得的银子装箱沉了水,偷偷逃得无影无踪,再过几天去捞了上来,又是一笔。
日期:2010-04-04 19:31:39
忽悠派掌门贝去戎在发了一大笔横财以后,决定像那些黑心商人一样去做做善事,求得运势不倒。
做什么呢?想骗人的招容易,想行善的招可不容易,贝去戎整天就在街上踱来踱去,冥思苦想。
这天他正踱着步,突然来了四五个大汉,仔细看看他的面貌,立刻围上来一把抓住说:“可找到你了,你就是那个冤家。”
贝去戎再胆大包天,终究是做贼心虚-------好像不太对,应该是做骗子心虚,贝去戎是很注重他的技术含量的。
他被架到一个空屋里关着,心头乱撞,想着这“冤家”到底是哪一次的苦主,正六神无主之际,门一开,“冤家”来了。
日期:2010-04-05 15:28:19
“冤家”进来了,还不是一两个三四个,是十来二十个,贝去戎一看之下反而放下心来,原来这“冤家”不是“索命冤家”,是“俏冤家”。
过去贝去戎在大江南北嫖过不少妓女,均是出手豪阔,让人铭记不忘。妓女这职业流动性强,恰巧就有不少到了南京来,这些人思念贝去戎的手笔,就吩咐下人把他拉扯进来,要还风流债(其实就是想再敲他一大笔- -|||)。
一群女人叽叽喳喳,笑语喧哗地迎上去见着“冤家”,等到看清楚了,又个个惊疑起来,道说这人像倒是像,似乎不是那大阔佬。
想也知道,贝去戎作为一个很注重技术含量的骗子,能没有职业必须的素质------易容吗?就在被抓到空屋等着的当口,他迅速取出易容的道具给自己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小小改动了几处,就俨然换了一个人。
妓女们见不是那大佬,也就嘻嘻哈哈散了,贝去戎轻轻松松打算往外走,突然看到其中一个竟然边哭边行,他好奇心发作,上去扯住,想知道哪位姑娘对自己这般有情。
日期:2010-04-05 15:45:38
原来这妓女叫做苏一娘,原本在苏州一个私窑子里隐名接客。
什么是隐名接客呢?就是现在日本人常说的“素人”,本身不是职业妓女,只是偶尔下海。苏一娘的丈夫好赌,输急了,就逼着自己的老婆去卖身还赌债。
贝去戎去那个私窑子时恰好遇到苏一娘初次下海。他见苏一娘举止羞涩、体态端庄,知她是个良家女子,就问她为何竟然会到窑子里来,是否有什么难处,问明了,竟然给了几百两银子做过夜费,意思要她拿回家还了赌债好好过日子,不要再卖身了。
谁知这几百两银子竟不够苏一娘的丈夫两个月赌的,输光后他求钱心切,把妻子直接卖进了窑子。苏一娘求死不得,想起第一个客人贝去戎,时常泪下。这次本来想能见恩人一面,哪知又不是,又痛又悔,当着贝去戎的面就落下泪来。
贝去戎大奇,自己都记不起来的偶尔为善,竟然有人还心心念念记着,他一心软,又要赎苏一娘出去,送还苏州。
苏一娘道:“你若又把我送回苏州,少不得还是给丈夫卖了。现在我心灰意冷,只求佛堂一座出家为尼。”
贝去戎不太相信,只说她年轻貌美怎么舍得出家,恐怕是借此脱身,待身自由了,又会还俗。
苏一娘听了这话,一言不发进了内室,贝去戎只当她是去小解,等苏一娘再走出来,贝去戎仿佛被一个惊雷打在头上,毛骨悚然。
原来苏一娘为表示心志坚定,竟然剪去了一头长发。这还不算,还用剪刀在两颊划出了几道血淋淋的伤口,以示不再留恋青春美貌,一心向佛。
贝去戎五体投地,简直把苏一娘当做了肉身菩萨------佛法有一念菩提之说,苏一娘以娼妓回头,可说是立地成佛。
他立刻赎了苏一娘出去,又去寻访卖房子的人家,买下了一座旧家的园林。恰好园林中有两座清净的小楼,他打扫出右边的一座来,请了佛像,恭恭敬敬送了苏一娘------改了法号叫做净莲------进去修行。
日期:2010-04-05 15:52:23
而这左边的楼呢,贝去戎喜欢里面有夹层,打算把拐来的赃物都藏在里面,继续投身他的忽悠事业。
那楼本来是一个归隐的官住的,题了块匾叫做“归止楼”,意思是回来了就再也不出山做官了。贝去戎看楼的时节还是“归止”二字,等他装修好准备搬进去那天再一看,变了“归正”。他细一看,是新燕啄泥垒窝,恰好垒在了“止”字上,又恰好那么平平整整,竟然垒出了个“一”字的笔画。
我们说了,贝去戎是一个很相信天意的人(所以才会一边骗一边行善),他看到“归正”两个字,就断定这是上天借了燕子的手告诫他不可再骗。这一个笔画,竟然就给了贝去戎醍醐灌顶的领悟,他思想良久,一拍板:老子从良了!
日期:2010-04-05 20:14:51
贝去戎这人怪,洗手从良更怪。净莲不是在右边楼改的佛堂里拜佛吗?他把左边楼也改造了一下,改成了……道观,给自己起了道号就叫“归正”。于是这左道右佛的,两人就开始修炼了起来,还时不时进行一下修炼心得的交流(不会打起来吖-。-?)。
某天贝去戎(以后就叫归正了)想着索性就把这片房子都推倒了,起两座大殿,一是三清观,一是三宝堂,格局大些也方便把能需要供奉的神仙佛祖们都供奉起来,免得偌大个园林只有两座小楼有用。
净莲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是忧愁钱的来处。要知道起两座大殿的钱不是少数,就算是搭上归正多年的忽悠所得也不够。归正一笑,道不妨事,待我出去云游一番,说动几个财主来捐募。说完吩咐人去雕刻十八罗汉像,自己收拾即日起程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