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从没看过八李渔的,我来八一八『十二楼』》
第16节作者:
柠檬剔透 归正走后,净莲就闭门专心礼佛,算算有半年多,突然来了两位财主。天南地北互不搭架的这两人,都带着巨款,要求看看此地佛堂道观,说是想捐资起建。
日期:2010-04-05 20:43:48
说要捐资造佛堂的这位富商还有点犹豫不决的样子,看那要造道观的坚决非常,就问他是否遇到了什么神迹。要造道观的这位一听,就如瞌睡碰到枕头,立刻一拍大腿,口沫横飞讲了起来。
这位富商是湖广人,豪富。
某一天,有道人自称是神仙下凡来拜,门房自然是当他疯癫,回都不回老爷就要打出去。那道人倒也潇洒,说:“我留个拜帖,明日再来,老爷一看拜帖,就知道我是神仙不假。”说完,掏出一支笔,在大门上写了四个字:“回道人拜”,扬长而去。
道人走后,门房吩咐人打水来洗那四个字,谁知是洗了冷水换热水,一盆又一盆水用上了,怎么都洗不掉它。
门房也犟上了,想你用擦不掉的墨水能难倒我吗?我上刨子刨了不就完了嘛!
一层木屑刨下来了,又一层木屑刨下来了……一层接一层,门都要刨穿了,四个字还在那儿:“回道人拜”。
这下是遇到真仙了!门房屁滚尿流请老爷来看神迹。
这老爷很渊博,知道有个神仙喜欢来人间装神弄鬼,别号就是回道人。谁?吕洞宾啊。吕不就是两个口字吗,两个口,不就是回吗?
于是第二天,老爷恭恭敬敬在门口等着吕洞宾,果然那道人又飘然而至。
道人背上背着一口三尺长的宝剑,腰上系个一寸大的小葫芦,飘飘然有神仙之姿。
这位老爷看着那宝剑精光闪亮,心里有点打怵,就请真仙大人把宝剑留下,两人到内室去谈。
道人摆摆手说不必,解下葫芦,把背上的宝剑对准葫芦口,缓缓推了进去,不消半刻,三尺长的宝剑竟然放进了一寸的小葫芦里,只剩一个剑鞘在外。道人把葫芦一挂,和老爷攀谈起来,说的都是些餐风饮露之事,说完,神神秘秘地凑近老爷道:“眼下有个长生的好机会,你要不要内部消息?”
这就如同股民听到了必涨股票啊,能不要么。
道人继续凑近老爷,小声道:“据我道友的三弟子的七表妹说,过不了多久,南京某地有个道观的观主要飞升了,如果你能在他飞升之前去帮他修座道观,岂不是大好功德?到时候他就变成了你‘上面的人’,有人罩着,你还怕不能长生?”
吕洞宾说的话,老爷能不信么?他立刻清点可用资金,一路紧赶慢赶就去了南京,唯恐长生的机会被人抢走了。
日期:2010-04-06 11:34:01
听完了湖广老爷的故事,要造佛堂的老爷接上了话头,说自己的故事倒一般得很。他是山西富商,平时敬佛的名声就在外,前些日子有一位老和尚在他门口打坐了叙旧,声色不动,只道是要募资起大殿,自己并不经手钱财。他见那僧人坐禅功夫了得,猜想是个高僧,就问了要盖的大殿地址,来考察考察。
净莲听了又惊又疑,只道自己做不了主,怎么都不敢接受。那湖广老爷哪管她做不做得主,拉着山西老爷就去选址计划开工。山西老爷左逛右逛,逛到一处所在,突然毛发直竖,大喊见了真佛了。
湖广老爷赶去看时,只见山西老爷对着罗汉堂内的一尊罗汉又跪又拜,道这就是当初在他门前坐禅的僧人,且怀中还抱了一本簿子,里面竟然夹着当日山西老爷亲笔写下的捐款意向。
修道的见了真仙,尊佛的遇了真佛,这两人哪里还熬得住,立刻倾尽囊中钱财,大肆兴建起来。
大殿和道观落成那天,归正回来了。
湖广老爷一见这位即将升仙的观主,哪里敢怠慢,求着归正收自己做弟子,归正从善如流,赐了法名。这边山西老爷也求净莲给儿子赐了法名。两人盘桓了几日,一切竣工后就起身回了家。
日期:2010-04-06 11:35:07
前些日子有一位老和尚在他门口打坐了叙旧
----------我又打错字了Orz,这就是心不在焉的报应
前些日子有一位老和尚在他门口打坐许久
(是许久不是叙旧,内牛满面)
日期:2010-04-06 11:48:30
净莲对真仙佛祖下降一事始终心头存疑,又不好问归正,直到两人同修行了十年后偶尔谈起,归正因身为出家人不肯打诳语,才一五一十对净莲坦白了。
“那是我人生最后一次忽悠了。”归正很坦白。
他带着昔日几位徒弟出门,寻访到修道的湖广老爷,于是派一位徒弟扮了吕洞宾。
那“回道人拜”四个字之所以能直写入木,因为墨水是拿乌龟的尿磨出来的,乌龟尿写在其他物体上还罢,一旦沾到木头就会直钻到底(真的么真的么?哪家有乌龟的同学,跪求你们试一试,解了我多年的疑惑啊!),世人不知,只道是神迹。至于三尺长剑进了一寸葫芦,只因为那剑是铅的,而葫芦里全是水银,所以剑身进去后一点点融化了,如果湖广老爷突发奇想要“吕仙人”再把剑拿出来,他就得抓瞎。
山西老爷见罗汉,那就更简单了。记得归正临走时吩咐了造罗汉么?其中一尊罗汉像,他根本就是拿徒弟的像吩咐工匠对着照的。那边山西老爷写了字,他们就连夜快马赶在前头,把字条糊些泥塞进了泥簿子里。
一切机关都解开,故事至此结束了。
净莲归正最终都得道,一个飞升一个坐化,这自不待说,笠翁是想说恶人回头,亦可修成正果,这道理不新鲜。
有意思的是他又加了一点,道是造殿的两位老爷,一个竟然真的活了九十余岁,另一个本无子嗣,回去后却连得三子。
笠翁这段议论很有意思,说一个人行善,不在乎行善的对象是真是假,只要行善那一刻,心存的善念是真的,这就够了。哪怕被假装的乞丐骗了,但你给钱的刹那,你的善心就会为你种下善果。这道理搬到如今,倒颇可以拿来自我安慰,想来古时候的假乞丐也没现在这么猖獗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