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4-11 22:20:22
《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揭秘版之五十)》
“部队干部制度要改革,今后不再从战士当中提干了,部队干部的来源主要靠军校。”杨干事叼着他最爱的缅甸雪茄,眯着深邃的眼睛,诚恳地对我说:“因此,你的军旅生涯,前途已经很渺茫了。我把你弄来了,但不能害了你。”
他又用哲辨的语气对我说:“按照你现在的水平,早回地方,早有出路。”
我相信他,相信得第二天就递交了退伍报告。
很快,我怀揣着三十元的伤病补贴,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的父母,战争年代在胶东参加了革命,解放昌潍大平原的一个小城时,留下了,资历还算可以,但都是公社小干部。
回到家的当天,母亲先让我脱下鞋来,看了我的左脚残趾,然后对我父亲说:“孩子这个样,怎么也得给他找个轻一点儿的工作。他还不到二十岁,就受了这么大的罪。”
父亲从来不愿意求人,但这次却变了,他对我说:“明天我就跟你进城,求老战友去。”
而我却坚决反对:“我是伤残军人,按照政策应该受到照顾的。再说,我有特长,部队也写了推荐信,进县广播站或者县文化馆,应该没问题的。”
父亲瞅着我,就像瞅着一个外星人。后来,他无奈地说:“好吧,你就相信政策吧。”
两个月后,我们这批退伍的城镇兵分配了,一共七个人,就我一个伤残军人,别人都留在了城里,就我自己分到了公社供销社。
我傻了。
在部队上,我是个老兵,但到了地方,人家却把我看作孩子,本来嘛,才二十一岁。既然是孩子,就得乖乖地听人家的。我卖过鞋、卖过煤,还卖过鱼。寒冷的冬季,我穿着破旧的军大衣,跟随着师傅,用自行车驮着沉重的鱼篓翻山越岭地叫卖,晚上回到宿舍,伤口冻咧了、红肿了,脚都不敢落地,我有时只好抱着负伤的左腿苦熬长夜。可即使这样,我也没有请求组织照顾。因为我父亲是个老军人,屡经战火,两次立功,干工作从来不讲价钱,有他老人家给比着,我能好意思吗?!另外,我师傅年近花甲,跟我一样吃苦受累,我一个毛孩子喊冤叫屈的,不让人家笑话吗?
由于伤口复发,我经常要到医院拿一些順筋活血的药。那时实行公费医疗,我小小年纪医疗费自然在同龄人之上,供销社的主任不好公开评说,就让人贴出了一张医疗费用榜,我成了一名不光彩的“状元”,一些不明真相的职工遇到我总是说些让你不舒服的话,我感到十分灰暗。
在公社供销社,也不尽然都是灰暗:单位分来了一名女中专生,优雅而又清秀,是中学教师的后代。那时,基层供销社的中专生在人们眼里不亚于现代的博士,所以,追她的很多,也就怪了,她阴阳差错,竟然跟我谈了起来。可真难为她了,从我们的关系公开那天起,她可是说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单位没人理解,家里父母反对,尤其她母亲,为了我们的事儿,气得眼睛都看不清了。是啊,我有什么值得她留恋的呢?无非是一个卖鱼的,身材不高,相貌平平,但爱情这壶酒偏偏就怪了,非把她灌得五迷三道不可。当我都不理解她时,她曾狡谲地对我说:“你就别管外边那么多了,到了将来,你别把我给撇了就行。”
现在看来,她的眼睛确实很毒,但我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不是谁撇了谁。这在以后我还要讲。
我们都是初恋,初恋的故事往往自认为精彩,讲出来又索然无味。所以,我就不打算浪费读者的时间了。是的,我们相恋半年,按照程序,组织了亲吻和拥抱等项目,但也有一些重要项目,恐怕今天的年轻人是不敢想像的......
北漂联盟 (于中华英模网 )
4.11日 21:58QQ941599114
日期:2010-04-12 13:31:33
《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揭秘版之五十一)》
相厮半年,我们自然少不了更加亲密接触的机会,甚至都曾激发出超越梦想的呼吼,可强烈的渴望,每每像干柴一样燃烧起来,就被一盆无形的冷雨给逐渐熄灭。那个时代,在没有领到“驾照”之前,心有忌惮似乎成了社会共守的准则。也就是这一准则,避免或减少了以后人生的许多社会麻烦。尽管如此,今天我还是很后悔的。如果当时大胆“一步”,也许我就不会品尝失恋的恶果的了。可是人生哪有如果,如果真的爱情如意,我也许就此人生满足,永远混在那个小城里,永远当爸爸、永远当丈夫……
一个人无论何等的伟大,其实你只不过是一个任由社会摆布的棋子。1984年,国家机构大改革,一大批年轻干部破格提升到了领导岗位。我们的县委书记换了,上任后,他对舆论宣传显示出了空前的热情。他有句名言:“不重视新闻的领导是不明智的领导。”然而那时,我们县的新闻报道却不尽人意,大报大刊,我们县的报道需要拿着放大镜寻找。这位书记气魄非凡,问下属:“难道我们一百多万人的大县,就没有新闻人才了吗?”领导的意志,往往就是就是天字号改革。县广播站面向全县,不拘一格选录一名编辑,而且选录的方式也很特别,三十几名县里的秀才,统统集中到县委党校,一个月的时间,谁用稿最多,就选录谁。在事关命运的大决战面前,还是军事学术帮助了我,分析对手,我觉得不应该按常规出牌,因为这对手都是全县的精兵强将(后来这些人有的干了市委副秘书长、有的当了电视台长、有的成了局长、科长),论资历,我不行,论学历,我更不行,我只有用消息顶数量,用通讯顶质量,选题宁刁勿俗,行文以奇取胜。我的战法果然凑效,在三十多人当中,我率先开花,首稿命中《中国农民报》(现《农民日报》),次稿上了《大众日报》,那时,省级以下小报创办的不多,除了北京的大报,就是省里的党报,可供投稿媒体不多,但一个月下来,我中稿十三篇,夺了选录对象的“头牌”,这样,也就顺理成章地进了县广播站,
这下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了。我分工的节目是《农家之友》,接手后不到一年,节目连连获奖,上了《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成了省级名牌节目。
但是,得意的时候往往预示着失意。也就在我期望大展宏图的时儿,我的情感生活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厄运……
北漂联盟 (于中华英模网 )
4.12日 13:38QQ941599114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