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4-14 11:23:38
《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揭秘版之五十六)》
[本篇,将有触目惊心的揭露]
那时节,离婚的人,在小城里就好似怪物。
我不愿意让人当怪物欣赏,决计离开这座小城。
凭着朋友的介绍,凭着一箱子获奖证书,我进了市质监局,竟做了局长秘书。
对这个“看着像人物,其实是太监”的角色,起初我还是满喜欢的。我虽然鄙视奴性,却乐于接受新挑战,开辟新领域。为了当好秘书,我极力调整新闻从业养成的散漫习惯,言谈举止,仪表仪容,刻意模仿,以求没角没棱,圆滑老道。从机关大门到办公大楼,七十四块地板砖,每块不过一尺,我一步迈一块,好让别人感到四平八稳。
我的伪装还是凑效的,但随着对政府部门的了解加深,本能的抵抗情绪实在难以压抑了。有几个问题,现在提出来,我心里还直发毛,普通老百姓更会感到震惊:
这些天,举国都在谴责建筑质量,汶川地震的检验、上海“楼歪歪”的曝光,让国人震惊,令国人心痛。可是出了问题,责任却很难明确,为什么?主要是多头管理,有利益就上,没利益就让。建筑质量的监管,主要是材料和工程,材料这块在质监部门,工程那块在建筑部门,本来是密不可分的,却一刀两断。使用建筑材料,实行准用证制度,在字面上理解,这是个万岁制度,可一旦权利分化了,监管部门就各自争利了。一争利,制售商就暗暗狂笑,甩出利益的诱饵,可以牵着你像狗似的转圈。什么检验费呀、公告费呀、赞助费呀,不一而足。建材检测,是质监部门的肥肉。有了利益的交易,你看上工地的材料吧,标准大大缩水。质监部门这样了,其它监督部门也不能等闲视之,于是,建筑质量形成了恶性循环。
当“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在惊叹,而我却不以为然。不是我是非不分,而是对这类事件我早就预测到了。一个食品行业,多少“管家”?从执法角度有卫生、质检、工商和药检,四个部门,从行业角度,那就多了,食品协会、轻工总会、保健品协会、白酒协会,等等,真是“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呀!食品,尤其是酒、饮料、奶制品和保健品,最出检验批次、最出广告费(因为广告有高比例回扣)、最出礼品,所以,千军万马“奔食品”,这就造就了一些虚无缥缈、愚弄消费者的免检产品、名牌产品或推荐产品,查查这些荣誉产品的背后,不但是放松了管理,还有部门利益和个人私利。我从干了质监部门,就基本不敢喝名牌白酒了,不是我不喜欢喝酒,而是我对白酒的理化检验指标太不相信了,酒厂大了,质监部门惹不起,只能顺着,抽检产品的道道太多了。
假冒伪劣产品,祸国殃民,为何屡禁不止呢?还是“管家太多”!工商、质检、卫生、建筑和药检等,都有监督权,毛病还是一个——有利益就上,没利益就让,都管都不管。群众意见大了,上级有要求了,就来个运动式的活动,公开投诉、集中打假、打假表演(如演示会、晚会等),活动过了,电视播了,还是依然如故。我亲眼所见,一个消费者投诉,从工商推到质检,从质检推到卫生,再从卫生推到工商……活报剧!
我们这些政府部门的秘书,经常凑在一起,知道的多,交流的也多,交流多了,就悲愤难奈。每个部门,见到了市长都哭穷,这没钱那没钱,想方设法为部门捞钱、为挣钱打掩护,可私下里,几乎没有一个穷部门。我们质监部门还算差的,都武装到“屁股”,不仅发各种食品,连卫生纸都发,除了青菜,居家过日子几乎不用消费。
有一个单位是最能哭穷的,就是一些大医院!每次医疗改革,他们最会装样,这吃亏呀,那不行呀,其实他们院长手里最有钱,背地里出手最大方。他们要了政府的钱,还要挣患者的钱,是天才的表演家,是阻碍中国医疗科学改革的小丑!
好了,不说了,这已经得罪人够多了!也正是上述的经历和感受,折磨得我实在不忍心在政府部门呆下去了,我决定逃离这世人羡慕的地方,重返新闻战线,可是,转身之际,却中了骗局…….
北漂联盟 (于中华英模网 )
4.14日 11:03QQ941599114
日期:2010-04-14 15:56:33
《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揭秘版之五十七)》
济南有个诗友,在一家产业报公干,听说了我的意向,主动找到了我,声称:我只要帮着他拉三万元广告,就把我弄进这家产业报。我拜见了报社社长,一个我尊重的老作家,他认可了我朋友的承诺。我浏览他们的报纸,觉得是对开大报,又有国家领导人的题字,便应承了。拉广告,对我来说不是难事儿,我在质监局期间,根据授权,经常帮着媒体拉赞助、做广告,说实在的,也挣了不少外快。
三万元的广告费几天我就交上了,那家产业报感到很震惊。除了返给了我一笔优厚的稿酬,还当即拍板,让我到报社干编辑部主任。编辑部是个泛指,通常不是具体机构,编辑部主任之说,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去问新闻界的一个朋友,他哈哈大笑了起来。
猫不走猫步就是猫腻!我知道中套了。
让这位朋友一提醒,我豁然开朗:这家报纸根本就没有全国统一刊号,只有限于内部发行的省刊号。他们之所以骗我,就是想利用我的创收能力。
这下可怎么办呀?我到这家产业报就职,已经跟质监局打了招呼,再死皮赖脸地回去,那是很不光彩的。
饥不择食中,我求职进了省里一家专业报。并就地生根,创办了驻地记者站。
专业报虽然没有主流媒体那么威风,还是很实惠的。除了工资,我们的经营创收返还50%,这是个挺诱惑人的数字,我每年轻轻松松就能承揽十几万元的广告,加上工资,手头很富裕。我甚至产生了一个野心,想寻找一块地皮,在所在城市建造自己的四合院,我喜欢四合院文化。
可是,随着人事制度的变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北漂联盟 (于中华英模网 )
4.14日 15:45QQ941599114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