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悬疑故事———地圆天方》
第15节作者:
地圜天方 乾陵的闻名于世,不仅在于地面上这些宏伟壮观的雕刻,更主要是由于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于此。在这些雕像的后面,有两块巨大的石碑,左侧为唐高宗的述圣记碑,是女皇武则天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纪念碑,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右侧的石碑就是被誉为历代群碑之冠的无字碑,碑身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刻而成。无字碑被认为是武则天的纪念碑,却没有留下唐人的任何文字,这也可以说是个千古之谜,无字碑上现存的一些文字据考证都是唐代以后的人留下的。无字碑的正面布满了方格,人们推测这些方格原本是为了铭刻碑文准备的。
千百年来,人们对无字碑上没有留下碑文的原因作出了各种各样的推测,其中“德大说”和“遗言说”较为普遍,“德大说”认为武则天是中国历史让唯一一位女皇帝,改唐朝为周朝,前无古人,功高德大,无法用文字表述;“遗言说”则认为由于武则天曾留下遗言,自己的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因此没有铭刻文字。
在两座石碑的后面是六十一藩臣像,原有六十四尊,现存六十尊。这些石像与真人高度相仿,栩栩如生,只可惜头部都已经缺失。传说这些石人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已经成精成妖,肆意践踏庄稼,吞噬牛羊,当地人十分气愤,将这些石像的头都砸掉了。
乾陵地宫位于无字碑以北一公里处的梁山主峰东南坡,据推测地宫中埋藏有大量的稀世珍宝,虽然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却从未被盗掘过,因此世人一直无法得知地宫中的秘密。
除乾陵之外,孟始飞想不出还有什么可能,随口说道:“我想文言文中陵和凌有可能是通假字。”
日期:2010-5-26 22:17:00
伊佳华虽不记得有这样的通假字,还是较为肯定地说道:“乾凌应该就是指乾陵。从诗词的含义中同样可以证明这一点,既然每句的第一个字凑在一起是乾凌探密,我想这首诗是在描写乾陵的景象,诗词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站在乾陵的神道上,气势磅礴,天地难分,天玄地黄,各种雕刻有些残缺,有些横倒,凌乱中却排列得十分有章法,探索其中的奥秘可以了解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这奥秘就隐藏在有密有疏排列不整的雕刻中,在这些雕刻的方寸之间探索竞相寻找。诗词的作者很可能是想让读到这首诗的人到乾陵去探秘。”
“那些雕刻中会隐藏什么秘密呢?” 孟始飞又猜测道:“你是想去乾陵探索这个秘密了。”
“不只是为了探秘,还要证明自己的清白。”伊佳华尴尬地笑了笑,他认为自己无法向丨警丨察那样侦破博物馆盗窃案,要想依靠自己的力量证明与盗窃事件无关,只有揭开瓷盒和棉布诗中隐藏的秘密。
勾艾文本想说出两件瓷器的不同,但见到伊佳华拿出的这首诗确实有些奇特,于是并没有急于说明实情,瓷盒对很多著名的人物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流落到欧洲之前定然不凡,一定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瑞德在一百年前研究潘多拉瓷盒时也到过中国,并因此有了重大的发现,勾艾文当然想进一步探索下去。虽然她感到自己已经发现了但丁和达芬奇创作的与瓷盒有关的作品,却依然无法证明历史上确有此事,还需要挖掘出更多的线索。她留在这里对寻找丢失的文物起不到任何作用,不如借此机会去探寻瓷盒中隐藏的秘密,于是问道:“我们能否同去?在众多的珍贵文物中,盗贼偏偏选中这件物品,一定了解它与众不同的价值,去乾陵探秘有可能发现些新的线索。”
伊佳华道:“没问题,但有一个条件。暂时不能让外人知道我手中这件瓷器的存在,最好是暂时不让我们三人之外的任何人知道它的存在,否则探秘计划一定会受到限制。”虽然刚刚认识,他还是希望这两个对瓷盒有一定了解的人共同前往乾陵,而且这两人在他看来还是博物馆方面的专家,他们的参与定然会对探秘之旅有所帮助。
“既然是探秘之旅,我们在讨论问题时最好能充分发挥想像,畅所欲言,这样才更有利于揭示瓷盒背后隐藏的秘密。”由于刚才她对但丁和达芬奇的作品与瓷盒之间关系的推论得不到支持,勾艾文一直耿耿于怀。
“我不想去,瓷器是宋代的,乾陵是唐代的,看不出这之中有什么联系。但是,我怎么能看着博物馆盗窃事件的嫌疑者带着被怀疑是失窃的文物到处乱跑呢?好在那里的博物馆中有我的朋友,我只好硬着头皮一同前往了。”孟始飞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三个人不约而同都笑了。
日期:2010-5-27 0:11:00
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快的奔驰,孟始飞一边开车一边说道:“从这里到西安一路都是高速公路,一天时间就可以到达。”来安琪尔自然文化遗产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工作以前,他一直居住在西安,本来就计划在组织完这次文物展览后,修年假回西安的。
勾艾文望着车窗外的景物,心中还在忧虑着失窃文物的下落。她已经不再怀疑伊佳华所手中的瓷器是博物馆中丢失的文物,昨天回去后,她又找出了文物交点图册上的详细照片仔细比对,现在她即使不用专用设备检测,就已确定出这只瓷盒不是博物馆丢失的青瓷洗。
“佳华,你在大学中教授什么课程?”孟始飞问道。
“宗教发展史。”近来电视中一个讲坛节目,经常有教授、学者讲授历史逸事,老庄孔孟,偶尔也讲些佛学禅理,使很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伊佳华所在的学校开设了这门选修课程。伊佳华虽在海外留过学,却对中国文化十分喜爱,回国后发现找工作不易,正好这所不太正规的学校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虽然待遇不高,但课程不多,十分清闲。
“哈!你的工作与信仰有关,可惜我没学过这门课程,宗教信仰对于我来说如同是圣诞老人的礼物,从来没有光顾过。”孟始飞又不解地问道:“北京周围的山峰那么多,你为什么舍近求远到紫霞岭去登山呢?”
伊佳华凝视着眼前无限延伸的公路,不经意地说道:“我经常去紫霞岭登山,是想寻觅些对往事的回忆。”
“那片山岭荒无人烟,有什么往事可以回忆的?”孟始飞追问道。
伊佳华想到了分手的女友,在她出国前,自己曾带她到过那里。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石边的海誓山盟至今记忆犹新,挥之不去,心中更是隐隐作痛。当着两个刚刚认识的朋友,当然不好提及这些往事,只得苦笑道:“我的祖辈曾在那片山林中生活过。”
迟疑了片刻,孟始飞问道:“正如你所讲的,紫霞岭方圆几十里都没有村庄,你的祖辈怎么会在那里生活过?”
“小时候听家人讲,我的祖父就出生在紫霞岭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中,年轻时他离开小山村到外面求学闯荡,游历了很多地方,后来在京城安家落户,晚年时才回到故土。由于从没见过祖父,我又很喜欢登山,于是经常去那里,希望能找到他生活居住过的村庄。可惜这些年中,只在一个山谷中发现了几座房屋,但都已经倒塌,可能小山村的居民早已搬到城里或山外的大村子去了。”伊佳华不觉又想到了从石洞中出来时发现的那座石屋,孤零零地建在如此偏僻险峻的位置,石屋的主人会是什么人呢?是否会和自己得到的瓷盒有关呢?
日期:2010-5-27 0:16:00
见到伊佳华有些伤感,勾艾文转移了话题:“你偶然发现的石洞会不会曾有高人隐居?”
伊佳华并不赞同这种观点,笑道:“这又不是武侠小说,紫霞岭与世隔绝,如果真有人长期隐居,不能算什么高人。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林。如果是有道的高人一定会悲天悯人,隐于市井中扶危除恶不是更好,在深山中隐居实在有些沽名钓誉。”
勾艾文反驳道:“那可不一定!”想到这只瓷盒是伊佳华在石洞中发现的,另一只流落到欧洲的几乎与之完全相同的瓷盒曾对很多大师级的人物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她自然相信这只瓷盒曾经的主人一定非同一般。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