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悬疑故事———地圆天方》
第14节

作者: 地圜天方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还不到1:1.1,由于盒子凹陷的部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半球,只是一个接近半球的弧面,也就是说从上表面中点到盒底的长度略小于表面圆形的半径,因此凹陷部分的表面积与外部正方形的面积仍旧完全相同。”从勾艾文的回答中,伊佳华发现青瓷洗的烧造者竟运用了超越那个时代的更加复杂的几何学和数学知识,才能得出如此精确的几何图形。

  勾艾文继续道:“‘当我的眼睛看在上面的时候,似乎现出你的本色而绘出我们人类的图形……它如何定居在里面,但是我的翅膀不能作这个飞翔。’从这几句诗中不难看出,但丁将青瓷洗上‘米’字款识看成是一个展翅飞翔的人类图形。这直接影响到了达芬奇,他参照但丁的这段描述根据青瓷洗的特征绘制了著名的素描《维特鲁威人》。”

  伊佳华还是无法完全信服,但勾艾文为了证明自己的推论所找出的这些依据,看上去的确有很多相近之处,简单地解释成巧合又有些说不通,若有所思道:“这么说来《神曲》天堂篇的最后,但丁描述的不是幻想中天堂的景象,而是他拥有的不为人知的青瓷洗。”
  “正是这样。还有诗的最后一句:‘像车轮般均匀转动,被爱推动,爱也推动那太阳和其它的星辰。’”勾艾文一脸得意之色,“但丁在整篇叙事诗的最后一句,留下了与青瓷洗相同的落款。”伊佳华意识到,米字和圆圈所组成的款识正如同一只车轮一样。
  孟始飞虽然不能接受勾艾文的推测,但想到首都博物馆的失窃事件,他还是转向伊佳华说道,“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这明明是博物馆的失窃文物。”
  “来之前我充分的考虑过,如果我无法证明这件瓷器与博物馆失窃的青瓷洗是两件外观十分相近的物品,与你们见面无疑会使我成为盗窃事件的主要嫌疑人,但我还是决定来见你们。” 伊佳华显得不慌不忙:“你们即使认为我是博物馆盗窃事件的参与者,也一定不会立刻通知警方,而且很有可能会和我一同去探寻瓷盒中隐藏的秘密。”


日期:2010-5-26 21:06:00

  勾艾文道:“相信你一定不是博物馆盗窃事件的参与者,我们可以帮你向警方解释。”
  伊佳华苦笑道:“连你们都不相信这是一件与博物馆中的青瓷洗看似相同的物品,我又怎么能说服丨警丨察呢?”他显得胸有成竹,“现在的情况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如我所说有两件相近的瓷器,对于这种可能显然你们不太赞同,但如果这是事实,你们的做法会使一件珍贵的文物流失到海外;第二种可能当然我不会赞同,盗贼在盗走文物后呈直升机空降到人迹罕至的紫霞岭,把偷来的文物隐藏在石洞中,如果盗贼有调用直升机的本事,又何必将盗来的文物藏在那里呢?当然你们可能认为我所说的并非事实。但是无论事实如何,你们都不会轻易将这件物品带回英国。”

  “这是为什么?”
  “当我见到大英博物馆的两件中国文物在国内展出后被盗的消息,并发现自己手中多了一件看来完全相同的物品,我本想将它捐献给市博物馆,却发现这样做不但不能摆脱参与盗窃的嫌疑,反而会使博物馆在抓住真正的盗贼之前十分为难。你们想,现在的舆论沸沸扬扬,博物馆方面和国人都不会容忍一件一直保存在中国的文物流失到海外;一件在欧洲保存了几个世纪的物品在中国展出后被盗,另一件看上去完全相同的物品立刻出现在中国的博物馆中,这样的事情英方同样不能容忍。在事情弄清楚之前,无论谁得到它都会左右为难,因此为了减少矛盾,最好的方法是不让它成为矛盾的焦点。”

  伊佳华的话不无道理,如果不能准确确定眼前这件物品的出处,它的出现很有可能会激发中英两国的矛盾。勾艾文的心中的确矛盾重重,一方是自己出生的故乡,另一方是自己正在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她当然不希望盗窃案发生后再出现什么新的事端进一步激化矛盾,不觉再次仔细查看桌上的物品,此时她才发现,不单是内部如同窑变般的颜色变化略微有所不同,瓷盒底部边缘处由于年代久远所产生的褐色斑块也不尽相同。她开始拿出的那张图片虽无法分辨出这之间的细微差别,但图册上的详细照片完全可以证明两件物品的不同。由于这件物品与丢失的瓷器十分相近,伊佳华又讲不清来历,刚一开始她自然会先入为主,认定见到的就是丢失的文物。心中不由得更加疑惑,难道这样的瓷器真的有两只,把它们扣在一处正好是个正方体,中空的部分为一圆球,它们的用途到底是什么呢?

  孟始飞追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约我们见面。”

日期:2010-5-26 21:09:00

  “当这件瓷器莫名其妙地出现在我的包中后,我一直想弄明白其中的奥秘,通过你们的讲述,我更加确信,这不是一件普通的物品。”说着伊佳华从随身携带的包中掏出了一块方方正正灰色的棉布,“发现这只瓷盒时,它就被包裹在这块布中,布上面书写着一些文字,这些文字很可能与瓷盒有关。”
  两人凑过来观看布上面的文字,只见字体险峻,笔法苍劲,墨迹清晰,书写上去的时间应该不是很长。像是一首诗:乾坤天地显玄黄,凌乱交横圆有章;探幽穷赜行天意,密致疏索竞寸方。勾艾文和孟始飞一时都看不出诗中的含义。
  “第一次见到这首诗时,我刚从紫霞岭的石洞中走出来不久,感觉这些诗句虽不能说文字浅近,却也算不上难于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洞中美景十分符合,含义大概是说紫霞岭的那个溶洞由天地孕育而成,洞中各种形态的石块杂乱却有章法,探寻石洞的隐秘与幽深可发现它生成的天然规律,各种钟乳、石笋等有疏有密竞相生长。由于慌乱中没有仔细欣赏洞内美景,心存几分遗憾,因此一见到这首诗,就认定诗词的内容是描绘山中的溶洞的。”

  溶洞中主要是石灰岩,碳酸钙是石灰岩的主要成分,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减少时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钟乳、石笋、石林等就是这样,经过了千百万年不断地积累沉淀,缓慢增长,绮丽壮观的自然地貌就是这样形成的。另外两人觉得伊佳华对于诗词含义的理解还算说得过去。
  稍微停顿了一下,伊佳华又说道:“从紫霞岭回来后,发现包中突然出现的这件瓷器与失窃文物十分相近,又将此诗仔细研读了一番,希望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发现这很可能是一首藏头诗,每句的第一个字凑在一起竟然是‘乾凌探密’,由于不能确定是否只是巧合,于是才决定来见你们,想了解些博物馆中那件瓷器的一些情况。”

  孟始飞又盯着这首诗看了半天,异常震惊地说道:“难道这只瓷盒会与武则天的乾陵有关?”
  “这件瓷器既然出自宋代,根据你的推测,与它相近的一件瓷器又有可能曾于几百年前对欧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我怀疑棉布上的诗词所要表述的是乾陵探秘,这件瓷器有可能揭示了武则天乾陵中隐藏的重要秘密。”

日期:2010-5-26 21:12:00

  对于伊佳华的发现勾艾文开始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诗既然出现在包裹于瓷盒的棉布上,或许是在暗示瓷盒中隐藏的秘密,的确有藏头诗的可能,问道:“怎么能确定诗中的乾凌就是指武则天的乾陵呢?乾陵是唐代的,而瓷盒是宋代的,它们之间怎么可能会有联系呢?”
  对于乾陵三个人都不感到陌生,这座著名的陵园可谓我国历代诸皇陵之冠,气势雄伟壮观。陵园中有一条平坦宽阔的神道,道路两旁分布着华表、翼马、鸵鸟、石马、石人等各种雕刻,神态各异,雍容大方,堪称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