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不废太子是有道理的,如果立如意为太子,凭戚夫人她能镇住吕后吗?即使把吕后杀了,能镇住满朝文武大臣吗(大臣们一致反对废太子)?,如果镇不住,戚夫人母子的结局是一样的。听天由命吧。
之后,刘邦的病越来越重,不久归天,终年62岁,英年早逝,一颗巨星陨落。
---------------------------------------------------------------------------------
一个有成就的男人,都需要红颜知己的温补,刘邦也不例外,成就越高需求的越强烈,但是,在情感与事业发生冲突时,大多数男人必选择事业,不能说他们不相爱,感情不真挚,而且可以说他们是真相爱,真感情,就是不能发生冲突。这就是“男人定律”。
高宫落马后,那背后的二奶必出来,逃不出这个定律,为了事业,他可以包庇他的同道人,但绝不包庇红颜知己,这也算是立功赎罪。
戚夫人的不妥之处就在于:把刘邦缠得太紧了,小资情调太浓了,不懂得分享,最后被狠毒的吕后变成了“人彘”。
戚夫人没有错。他也是真爱刘邦,当女人真的爱一个男人时,大部分会失去理智,不能自己。
---------------------------------------------------------------------------------
这是一首标准的四言诗。
这首诗的写法与刘邦的前一首诗《大风歌》截然不同,诗中没有一句说到废太子的事,隐隐不言,戚夫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这说是诗词中的“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这是朱熹的定义。
“比”的使用,令诗读起来会更含蓄,余味更长。
以刘邦的性格,用这种方法写出这首诗,可见刘邦当时的难言之隐,真的没法向戚夫人开口啊。
真是难为刘邦了。
这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刘邦有才!
《大风歌》直抒胸意,《鸿鹄歌》隐隐不言。
再听到别人说刘帮没文化,你还信吗?
日期:2009-10-06 09:59:50
第3首
舂歌
戚夫人
子为王,
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
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
当谁使告女?
[注释]
舂(chong):把东西放在容器中捣去皮壳或捣碎。这里指舂米。
薄:接近。
女(同“汝”):你。指戚夫人儿子如意。
[写作背景]
刘邦死后,吕后如愿了,太子刘盈终于当上了皇帝。
提心吊胆的是戚夫人,来的终究会来,吕后随便找个理由就把戚夫人削去了头发,穿上了囚衣,送到了犯人去的地方:永巷。
也不让戚夫人没事干,整天舂米。
从此,戚夫人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必须完成规定的任务,否则就没饭吃,每天都干到满天繁星。
自己受苦倒是无所谓,戚夫人最担心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赵王如意,事先刘邦怕将来吕后加害如意,就让德高望重的周昌去辅佐(实
际上是保护)。越想越担心,不知不觉唱出了这首充满母爱的歌。
吕后知道后,咬牙切齿。这首歌成为吕后行动的导火索,我相信,即使不唱这首歌,吕后也会行动,最多可能手段不会那么残忍罢了。
吕后用计将赵王如意骗到了京城,并杀害了他。
下一个目标就是戚夫人。吕后把赵王如意已死故意告诉了戚夫人,戚夫人的忍耐达到了极限,像疯了一样想跟吕后拼命,并大骂吕后。
吕后恕火中烧,用了最解气的方法把戚夫人变成了“人彘”,本人不想解释什么是“人彘”,那是世上绝无仅有的残暴。
“最毒莫过女人心”,吕后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没办法,善良的女性们,怪就怪这位魔鬼吕后吧。
如果有来世,吕后该下地狱。
两个女人因为一个男人而生恨时,会疯。
下面说说这首诗的体裁:
汉初诗歌主要由2种体裁:4言诗和楚辞。显然,这首诗不属于这2种。
每句字数不一,我们称之为“杂言体”。
每每想到《诗经》,我们大脑里就容易出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4字一句的样式,的确,在《诗经》
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如果坚持再往后看,会发现也有不少并不全是这样,有的诗中夹杂着3字一句或5字一句的。
但总的来说,《诗经》中的诗还是4字一句的占多数。
关于这首诗,我想说的有这么几点:
1.这首诗没有一句是4字的,在《诗经》中还没有这样的诗,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时感觉很特别。悲剧人物往往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2.如果没有前2句,那么剩下的4句就是一首标准的非常成熟的5言诗,当时可是在汉初,而5言诗在东汉末年才出现。可见,这位戚夫人在
文学上真的有两下子,不仅是长得漂亮。怪不得刘邦爱不释手。爱总是有理由的,与这样的人在一起还发愁会没有情趣吗?
3.杂言体的诗有时更给人一种节奏感,一种震撼力,如李白的《将进酒》。
4.《史记》里没有这首诗,《汉书》有记载。
日期:2009-10-08 11:02:32
第4首
四 皓 歌
商山四皓
莫莫高山,
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
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
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
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兮,
不如贫贱之肆志。
[注释]
晔(ye):形容茂盛。
紫芝:俗称拳头菜。
疗饥:充饥。
唐:尧所创建的朝代名。
虞:舜所创建的朝代名。尧舜都是上古时代的名君。
肆:任意。
肆志:在这里可以理解成自由快乐的意思。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4个人,四个老头,史称“商山四皓”。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有的儒生害怕了,有的儒生失望了,不管怎样,采取了与政府不合作的态度,逃亡的逃亡,隐居的隐居,商山四皓属于隐居。
商山在陕西商县东南,这4个老者的名字分别是:东园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
在快乐的无忧无虑的隐居生活中,这4个老头合唱了这首诗。
想像着这4个白胡子老头,手拉着手跳着踢踏舞,在空旷的山谷中美呀美呀。
他们看破了红尘,不求富贵,只求快乐,诗的最后2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是这首诗的神来之笔,点精所在。为了生活而奔波的我们还是挤时间多看几眼
这最后2句吧。
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请这4个老头出山辅佐,这4个老头一商量:不去。想想那刘邦经常把儒生的帽子摘下来当尿壶,面子上过不去,太伤自尊!
不来就不来吧,估计刘邦当时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打天下也没靠这些儒生。
命中注定,这4个老头必须出来表演一番。
后来刘邦想换太子,吕后急了,找张良出主意,此时的张良想跳出这个是非圈,不想出头,就出主意让吕后去请商山四皓,最后还真把这4个老头给请来了。
找不到确切的资料说明是如何把他们请出来的,反正是来了,我想无非就是胡罗卜加大棒子呗。老头们也怕死啊!
商山四皓出山时,都已80多岁,白发飘然,神采熠熠。
当时刘邦还活着。
同样也找不道确切的资料说明他们是如何如何的协助太子,但是,还是起作用了。
在一次刘邦传唤太子时,这4个老头也跟着去了,刘邦一看这架势,懵了,自己请不来的,太子请来了,换太子的精神头没了,放弃了。(具体请看本人写的《
鸿鹄歌》篇。)
人的名,树的影。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顺利继位。吕后疯狂的报复,杀的几个刘氏王,最后把戚夫人害成了“人彘”。善良的刘盈皇帝看到“人彘”后,精神恍惚,受到了极大
的刺激,从此不理朝政。
从此,吕氏专权。
此时这4个老头的表现出乎我当时的想像,他们竟然抽身而退,向皇帝告辞,又去隐居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