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君公主无法接受,写信告之汉武帝,汉武帝与乌孙国王的想法一致,继续保持这种亲密关系,驳回被请求,并让细君入乡随俗(从其国俗)。
这样,细君公主再次嫁给了他的孙子岑陬,当时乌孙国王还活着。
一个读过圣贤书的女子,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女子,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公主,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困难简单分2种:物质的和精神的。
物质方面的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精神方面的打击有时难以自拔。
恼恕、悔恨、羞耻。
无法抑制对家乡的思念,细君公主唱出了这首诗。
历史上有过无数的人曾默默地为国家奉献。
======================================================
据考证,琵琶是细君公主首先发明并使用的。
据考证,细君公主比昭君出塞早70多年。之所以没有昭君出名,我想是因为史学家及艺术家们关注昭君太多的缘故。
======================================================
汉代诗歌与唐诗宋词在一些人眼里无法相提并论,主要是诗人太少,作品不多,尤其是曹魏之前这一阶段,在400年里竟没有出现一个伟大的诗人。
但是,汉代诗歌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来自真情实感,不浮夸,不做作,虽然语言可能不够精练,形式可能不够丰富,句法可能不够工整,然而,情到深处时自然有一种穿透力,读后有一种来自内心的震动,这就是好诗。
汉代诗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精品的比例数可能不低于唐宋。(个见)
在汉代诗歌作品中,本人比较喜欢刘细君的这首《黄鹄歌》和李陵的《别歌》。
======================================================
这首诗的第5句在一些书中有2种不同的写法:“居常思土兮心内伤”和“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本人以为应该是第一种。
日期:2009-10-13 08:13:56
第11首
别 歌
李陵
经万里兮度沙漠,
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
士众灭兮名已聩。
老母已死,
虽欲报恩将安归?
[注释]
奋匈奴:与匈奴作战。
矢:箭。
刃:刀刃,指刀。
矢刀摧:箭和刀用尽了。
藬(tui):同“颓”。
安:哪里。
将安归:能回哪里?
[写作背景]
这个故事有2个主人公:苏武和李陵。
先说苏武。
汉武帝刘彻与当时匈奴的单于都不是安分的主儿,经常搞一些小磨擦,比如相互扣留对方使者,以便为开战找借口。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收拾匈奴,匈奴且派来了使者求和,并将以前扣留的汉朝使者送了回来,礼尚往来,不得已汉武帝也派人去了匈奴,也带上了被扣留的匈奴使者。
这次出使匈奴主要有3个人:苏武、张胜和常惠。
交完差正打算回汉朝时,节外生枝了。
以前被扣留的汉朝使者卫津竟然投降了匈奴,单于很高兴,给他封了王,而部下虞常对卫津的做法很气愤,就联系张胜想联手做了卫津,然后劫持单于,再回汉朝。
没想到这个计划被单于知道了,就抓了虞常,张胜心里害怕,赶忙把这事告诉了苏武。
虞常果然是条有气节的硬汉,不论怎样严刑拷打,就是不承认张胜是同谋,单于本来想诬陷苏武是背后主谋,没有得逞。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单于又让卫津去劝说苏武投降。
听完卫津的游说,苏武宁死不屈,举刀想自杀,幸亏被卫津救下。
单于生气了,想把苏武折磨死,就让苏武去北海边(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放羊,当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据说只能靠吃野菜草根为生。
这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
这一放就放了19年,在这19年中,苏武没有倒下,坚强地活了下来,祖国,可能是他心中唯一的呼唤。
我们可能做不到,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做不到,苏武做到了。
再说李陵。
西汉著名战将李广的孙子,当时官职为都尉,手下有5000 猛兵。
就在苏武放羊的第二年(公元前99年),李广利率领30000人去打匈奴时被围困,汉武帝想救李广利,召见李陵,让他带领5000人进入匈奴,以便分散匈奴围困李广利的注意力。
李陵乃将门之后,一直想光门耀祖,到目前为止没立过什么大功,觉得这个差事不解渴,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于是让汉武帝允许他带领这5000步兵去功打匈奴的要地。
注意:匈奴以骑兵为主,而李陵带的这5000人是步兵,李陵立功心切。
汉武帝同意了。
在一个叫浚稽山的地方李陵的部队与单于的部队遭遇,没说的,打了起来,结果李陵的5000步兵打败了单于的30000骑兵,然后单于又调来了80000骑兵继续打,双方你来我往战争异常激烈,双方损失惨重。
虽然李陵略显弱势,但还没有败象。
此时,发生了意外,一个部下因为对韩延年(李陵部下)不满,投降了单于,并实说了李陵目前的困境,知道李陵底细后,单于高兴了,立刻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弹尽粮绝,又没有援兵,李陵实在顶不住了。
“无面目报陛下!”,李陵投降了匈奴。
据说,李陵的5000步兵杀死匈奴几万骑兵,最后还有400多人逃回汉朝。
李陵投降后,汉武帝非常气愤。当时因为司马迁为李陵辩解了几句,也被关进了大牢。
后来汉武帝有些后悔,想救回李陵,就派公孙敖进攻匈奴,结果公孙敖战败,为了推卸责任,公孙敖就说是因为李陵帮助匈奴制造了很多武器才导致了失败,一气之下,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包括李陵的老母。司马迁也被判死刑。
当时汉朝规定,被判死刑的可有2种方法活命,花钱或受宫刑。司马迁没钱,只好接受宫刑。无法发泄内心的愤怒,司马迁咬牙写出传世巨著《史记》。
==============================================
李陵投降后,单于非常欣赏李陵,给他封了王,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单于是一个爱才的人,就让李陵去劝说还在放羊的苏武,苏武誓死不降,让李陵一点办法也没有,心中还有自尊的李陵怎么和苏武开口啊?
李陵在匈奴期间,并没有做伤害朝廷百姓的事,良心还在。
后来,汉朝知道苏武还没死,就向匈奴要人,此时,汉武帝已死,汉昭帝继位,而匈奴也四分五裂,势力弱了,正好做个人情,就同意将苏武还回汉朝。
想想苏武回国后,会得到怎么的欢迎和荣誉,又想想自己,一直想光门耀祖的李陵万口难辩。
在为苏武特设的送行宴上,苏武请李陵跟他一起回去,李陵没有答应,唱出了这首歌。
想回家吗?但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白发苍苍的老母,早已命归西天。
================================================
李陵是不是叛徒?争议已久。
对于那些吃中国饭长大,然后投奔他国,再反过来陷害中国的家伙我们称之为汉奸叛徒,这种人该死,我们恨之入骨。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叛徒,个人觉得关键是看他投降后的所做所为。
而李陵投降后并没有与汉朝为敌,没有残害汉朝百姓,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待。
================================================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