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夹着尾巴做人吗?。农作是很苦的,年中遇上伏日、腊日,就烧烤羊肉和羊羔,自斟自饮,我的老家本在秦地,会哼唱两句秦地的小曲
。妻子是赵地人,会弹两下瑟。奴婢中有几个会唱的。喝酒耳热,仰天拍手就唱起来,唱得是:“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这样的日子,我兴奋得手舞足蹈,确实是忘乎所以了,我这样做有错吗?庆幸还有剩余的俸禄,做着贱买贵卖
的生意,挣那十分之一的利润。经营生意,是被人瞧不起的行业,只有下人才干的事情,我却干了。因此常常不寒而粟。即使是以前了解的朋
友,也人云亦云,还会有人来称赞我吗?董仲舒说过:“本来是求仁求义,常担心百姓不受感动,这是你们卿大夫想的事。本来是求财求利,
常担心贫困受穷,这是我们平民百姓想的事。”所以说道不同,不相为谋。现在我就是一老百姓,你怎能用卿大夫的标准来责备我呢!
你的家乡西河是属于魏国,魏文侯在那里发迹,还尚存段干木、田子方留下的遗风,萧洒而有气节,懂得去留。近来你远离家乡,任安定
郡守。安定地处山谷之间,是昆夷族人的家乡,那里的人们贪婪卑鄙,难道习俗把你改变了吗?到现在我才了解了你的志向!如今正当大汉盛
世,祝你多多努力,功成名就,不多说了。
(翻译匆忙,勉强看吧)
日期:2009-10-17 08:41:51
第13首
昭君怨
王昭君
秋木萋萋,
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
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
形容生光。
既得行云,
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
身体摧藏。
志念没沉,
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
心有徊惶。
我独伊何,
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
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
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
进阻且长。
呜呼哀哉。
忧心恻伤。
[注释]
萋萋:草木茂盛。
萎黄:草木干枯。
苞桑:桑树的树干。
形容:形体面容。
生光:生发光彩。
曲房:这里指汉宫。
离宫:这里指皇宫。
绝旷:非常空旷。
颉颃(xie hang):鸟雀在天空上下翻飞。
委食:很多的食物。委:积累。
徊惶:彷徨。
伊何:为什么。
来往变常:改变以往的生活常态。
西羌(qiang):匈奴。
[写作背景]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人。
汉宣帝死后,汉元帝继位。
汉元帝时期,匈奴单于呼韩邪想与汉朝和好,就亲自到首都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皇帝同意了。
派谁去呢?反正不能是自己家的人,还是老办法:认个干的。
到哪去认呢?也不能随便认个老百姓家的,即要有点素质还得漂亮,否则也拿不出手。
汉元帝可能嫌麻烦了,也是聪明的灵机一动,干脆在后宫中找啊,可以说个个都配得上那个乡巴佬单于,反正自己也照顾不过来。
汉元帝对后宫下了命令:“谁愿意去匈奴,我把她当公主看待(赐公主身)”。
鸦雀无声,不是这些妃子们喜欢后宫这个地方,而是匈奴那在当时看来绝不是人待的地方,还不如在后宫委屈着,虽然皇帝不宠幸,环境总还是不错的,就在这混吃混喝吧。
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人就是以后大名鼎鼎的王昭君。
王昭君的性格倔强一些,不想过这种孤独寂寞的日子,要自己掌握命运。
王昭君入宫3年了,没见过一次汉元帝。
当那个呼韩邪带着王昭君要走时,汉元帝见到了这个绝代美人,眼睛瞪大了,立马肠子都悔青了,没办法,已经答应匈奴了。
这样的超级美女为什么早没发现?
这也不能怪皇帝,怪就怪当时负责给宫女画像的画师,皇帝不可能面试每个宫女,由画师先把每个宫女的像画出来,再由皇帝挑选,别人都送礼给画师,唯独倔强的王昭君不送,这样,王昭君的画像就失真了,在她的画像上点了一个丧夫痣,就没入皇帝的法眼。可惜当时没有摄像机呀。
汉元帝越想越恼,一气之下,就把那个画师给宰了,那个画师叫毛延寿。
据说这首诗就是在王昭君去匈奴的路上弹着琵琶唱的,心中的悲怨发泄的淋漓尽致,太凄美了,以至于大雁听入了神,忘了飞翔,落了下来。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落雁”说得就是王昭君。
王昭君到了匈奴之后,努力改善双边关系,致使有60多年双边没打仗。
王昭君的政绩是突出的,在历史上是有地位的,应该得到后人的爱戴和尊敬。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王昭君的品性最好。
====================================================
王昭君与刘细君一样,丈夫死后又嫁给了儿子。
王昭君死后,她的墓地被人们称做“青冢”,据说当时那里的草木四季常青。
====================================================
这是一首四言体诗,为了便于理解,人为地分成了4个部分。
昭君将自己比喻成燕子。
第1部分:写自己快乐的童年。
第2部分:写入宫之后的孤独生活。
第3部分:写与命运抗争的决心。
第4部分:写对父母的思念。
====================================================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昭君出塞”阐明着自己的观点:
大多数诗人是从人性的角度:对昭君寄予极大的同情,是一个悲剧,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政治的牺牲品。
政客们是从功利的角度:牺牲自己,利国利民,品德高尚,功在千秋。
老百姓是从现实的角度:主动出去是对的,总算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
封建帝王令无数后宫女子过着衣食无忧但暗无天日的生活,从这点看,没一个是明君。
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总算迈出了一大步。
====================================================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豕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谒昭君暮
董必武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
舞文弄墨总徒劳。
====================================================
解昭君怨
王睿
莫怨工人丑画身,
英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
只是宫中一舞人。
====================================================
王昭君还有一首诗,是在宫中无聊寂寞中写的:
五更哀怨曲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