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任何一条都是死罪,可是汉宣帝念杨恽有功,没杀他,只是贬为庶人。
回家当了百姓后,杨恽不思悔改,而是大兴土木,建房改舍,每天都宾朋满座,看到这架式,好友孙会宗给他写了一封信,劝他要收敛些
,不要太过招摇,你可是一个犯过错误的人。
杨恽回信,口气上满不在乎,不但挖苦了孙会宗,还讽刺了汉宣帝。一代英豪,非他莫属。本文的这首诗就出现在这封信中。
南山有一块地,杂草丛生,种了100亩豆,只剩下没用的豆秸,人生就是行乐,富贵有什么用?
这首诗显然是讥讽皇帝治国无方,忠臣遭弃,剩下的全是无能之辈。
不知为什么,这封信写完后杨恽并没有发给孙会宗。
=====================================================
杨恽的事还没有完,还有人在惦念着他。
某一天,天空出现日食,古代人迷信,往往以为日食暗示着皇帝要不吉利,就有人借机说这完全是由于杨恽不知悔过造成的。
于是杨恽二进宫。
在抄杨恽的家时找到了这封信,汉宣帝看后大恕,一国之主的皇帝也是你一个平民百姓随便污辱的吗?一气之下汉宣帝杀了杨恽。
孙会宗也受牵连被免职。
=====================================================
这首诗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深的,我将我看这首诗的经过写出来,互相交流。
第一次读这首诗是在清人沈德潜的《古诗源》里,因为这本书对每首诗均没有注释,当时觉得它有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情志,认为这
是一首好诗。
后来读《汉书》,才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感叹杨恽的悲惨命运,果真是“祸从口出”啊。
这首诗以后又读过多次,从这首诗联想到杨恽,还是有些感触。以下是我的个人看法,属抛砖引玉。
1.杨恽这个人不贪财,不受贿,秉公执法,正直清廉,这些对一个为官者来说是很难的,可以说杨恽是一个好官。
2.太正直的人对待别人的缺点可能有2种态度:一种是宽容,另一种当然就是不宽容。杨恽属于后一种,要求别人就像要求自己一样,别人
的一个小错也不放过,得理不饶人是也。
所以《汉书》里说他刻薄,喜欢指责别人。这样的人很少有朋友,不论你有多慷慨,不贪财,人们也敬而远之,无形中还会得罪很多人
,费力不讨好。太正直有时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缺点。
3.大部分皇帝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但他也是人,百密必有一疏,如果你一再得理不饶人,穷追猛打,惹急了他,你必会成
为一个倒霉蛋儿。
采光不强,可能是你位置不好,应该换一个角度。
汉宣帝在位共25年,后人给他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常常把昭帝朝与宣帝朝合称“昭宣中兴”。
4.有时候读一首诗真不容易啊。
====================================================
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怕汉武帝焚毁,并没有马上拿出来,而是又抄写了一份。
司马迁死后,他的家人将一份藏于山中,另一份送给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
司马英常常把这部《史记》拿出来让杨恽读,而杨恽每读一遍都感慨万千,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更为这部书不能面世而惋惜。后来因
为杨恽告发霍家谋反有功,被封平通侯,也感觉汉宣帝确实是个明君,就大胆将这部书公布出来,后人才有幸看到这部巨著。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史记》可能并不是原版,尤其是“景帝本纪”和“武帝本纪”,据说原版中的这2部分批判性太强,删掉后由别人补
写。山中藏得那一部是否出世也不得而知。
我们今天能看到《史记》应感谢杨恽。
====================================================
我把杨恽的那封信附录出来,后面有翻译。
《报孙会宗书》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
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
,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
陪辅朝庭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遭遇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
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
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
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
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
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
,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
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翻译:
本人才疏学浅,行为放荡,文采和品德都很欠缺,有幸凭着前辈留下的功业,才得到宿卫这么个官职。赶上时事变化,才得予封侯,因为
不称职,最后得到这么个下场。足下可怜我的愚昧,特意来信指教我的不足,情意天地可鉴。然而我却对你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世俗地下结论
而大为不满,那我就说说我愚陋的看法,好像与你的观点不同,就算是我在遮丑吧。如果沉默不语,恐怕违背了孔子所说的文言其志的观点。
因此,斗胆陈述我的愚见,望先生明察。
我家兴旺的时候,乘坐朱轮车的有十个人,我也在九卿之列,封为通侯,总领宫内侍从,参与国家大事。这么好的条件下我竟没有做出成
绩,来显示皇帝的德政,又不能与同僚们齐心协力,辅佐朝庭,避免过失,已经感到自己白拿俸禄,羞愧很久了。由于贪财恋势,没有勇气辞
官,遭遇变故,被人诬陷,被囚禁在宫殿北面的楼房内,妻子儿女也受牵连。这个时候,自己觉得满门抄斩也不为过,不敢想能保留全尸,再
能去祭奉祖先的坟墓啊?趴在地上感觉皇恩之浩荡,君子有道,忘记的是忧愁;小人保命,忘记的是罪过。因此亲率妻子儿女,全力耕地种桑
,经营产业,好用来向官府交税,想不到有人且拿这件事讥讽我。
人的感情是不能限制的,即使是圣人也做不到。最尊贵亲近的君王和父亲死后,为他们送终服丧,也是有时间限制的,我犯罪已经三年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