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第24节

作者: 阳台一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因为平叛大军要路过司马懿家乡温县,曹睿为了示恩司马懿,特意派人带上大量慰问品,一直送到司马懿家乡,让他有衣锦还乡之感。
  司马懿大军来到温县后,当地官吏举行了盛大的酒宴,欢迎大英雄司马懿。
  司马懿酒至半酣,豪兴大发,在父老乡亲面前,拔剑自歌自舞唱出了这首诗。
  后来,果真不到一年时间,司马懿就平定了公孙渊。
  =======================================

  这首诗,感觉一般,但因为是目前所知道的司马懿唯一的一首诗,显得珍惜。
  看来司马懿的文学功底不深,虽然也曾熟读儒家经典。
  当时应该是五言诗盛行,而这首显然是受《诗经》的影响。
  刘备、孙权、诸葛亮都没有留下诗作。
  =======================================

  “空城记”为《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虚构。矮化了司马懿。
  =======================================
  司马懿有“狼顾”相,是指可180度回头而身体不转。
  狼有凶狠和自卫特性。
  =======================================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的智慧来自血液,司马懿的智慧来自骨髓。
  =======================================
  司马懿的“忍”功到了至高境界。很难形容。
  =======================================

  诸葛亮事必躬亲,事事谨慎。
  司马懿会抓重点,当断必断。
  诸葛亮终年54岁。
  司马懿终年73岁。
  =======================================

  司马懿给后人的口碑不佳,可能有较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对文人伤害太重,这点不如曹操。
  文人在任何朝代都是历史的书写者。
  =======================================
  司马懿怕老婆,因为她属于“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那种女性,夫妻感情好,表象就是怕。隋朝的杨坚也是。

日期:2009-11-25 19:39:52

  第27首(上)
  言志诗
  何晏
  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
  常恐夭网罗,忧祸一旦并,
  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

  逍遥放志意,何为怵惕惊?
  [注释]
  鸿鹄(hu):天鹅。(飞得又高又远)
  戏(hui):同“麾”,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在这里暗指司马懿势力。
  群飞戏太清:形容自己可能已在司马懿势力清除范围内。
  夭:指司马懿势力。

  常恐夭网罗:常担心被司马懿暗算。
  一旦:副词,表示不一定哪一天。
  忧祸一旦并:担忧不一定哪一天大难临头。
  岂若:还不如。
  岂若集五湖:还不如普通的水鸟游玩于湖河中。

  唼(sha):形容鱼、鸟吃东西的声音。
  何为怵惕惊:哪还会整天担惊受怕呢?
  [写作背景]
  曹丕死后由曹睿继位,曹睿死后由曹芳继位,曹芳继位时15岁,年号正始。
  曹芳继位时,主要由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朝庭势力分为2派,即曹爽派和司马懿派。

  在中国帝王史上,曹芳只是一颗小流星,一闪即逝。而他所处的正始年代且划出了一道彩虹。
  在中国思想史上,“魏晋玄学”大放异彩。
  在中国文学史上,“正始文学”独树一帜。
  在中国名人史上,“竹林七贤”傲然屹立。
  每个时代都会有一种思想伴随。

  正始年间,儒家思想奄奄一息,到了崩溃的边缘。
  孔子主张忠孝,到了西汉董仲舒又加了“君权神授”,更加维护了统治者的利益。
  西汉后期的“王莽篡汉”和东汉后期的傀儡皇帝,打碎了“君权神授”这块玉牌,原来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能被下马,尤其是“曹丕代汉”把儒家们手中的最后一根稻草连根拨掉。
  儒家在现实面前羞涩地低下了头,另一种思想顺利占位,就是“老庄”(老子、庄子思想)。
  人在迷茫和挫折面前,难免有消极思想,老百姓愁眉苦脸,哀声叹气,学者们就会去翻书本,找出“老庄”。
  我读“老庄”,感觉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辩证法和消极思想。

  时尚风标大多由城市率先盛行,倡导者又大多是文化人,何晏走上了历史舞台。
  何晏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又是南阳,真出人才。
  何晏是何进的孙子,汉灵帝时何进任大将军。
  何晏父亲早逝,曹操将何晏母亲纳为妾,也就是说何晏是曹操的养子。但曹操特别喜欢何晏,没有丝毫歧视。
  何晏长相帅气,风流倜傥,而且面肤特别白,不是一般的白,像抹敷粉一样,有绰号“傅粉何郎”之称,典型“小白脸”。

  而且何晏特别爱美,常穿女人衣服,走起路来顾影自怜,有一副飘飘若仙之神态。这样的人走在大街上回头率会超过100%。
  不怕帅,就怕你帅还有文化,何晏对于“老庄之道”极有心,于是何晏粉丝无数,趋之若骛。
  曹丕也是个阴天就想写诗,下雨就想喝酒的性情人物,心里有点嫉妒何晏,所以何晏没得到好脸,并不待见他,在曹丕当政期间,何晏只有人气没有职权,是一个高级闲散人员。
  何晏并不孤立,和他一样同好“老庄”的还有夏侯玄、王弼两位大将,尤其是王弼,成就超过了何晏。
  何晏们在“老庄”的基础上,节外生枝,开辟了新天地,史称“玄学”。
  “老庄”以“道”为世界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等,“道”代表自然规律。

  玄学家们认为世界本源是“无”,由“无”生“有”,提倡“贵无”而“贱有” 。
  由“道”转为“无”,不再提倡自然界存在规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人也无所作为了,这种思想让人轻飘起来。只有贵族阶层才能滋生出这样的土壤。
  在玄学家们的感召下,“玄学”蔚然成风,上上下下无不谈“玄”,无“玄”不谈,好像不谈“玄”就代表你没文化、没品位,人们把这叫做“清谈”。(类似高级扯蛋)
  如果就这么“玄”下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终归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并没妨碍统治阶级利益,可是何晏依付了曹爽,他的人生轨迹发生的错位。
  曹爽也是个俘夸子弟,2人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何晏不自觉涉及了政治。
  凭何晏与曹家的关系,与曹爽亲近也算正常,终归都是一家人,只能说何晏有哲学头脑但缺乏政治眼光,他看不出曹爽是块白薯。
  ~~待续第27首(下)~~


日期:2009-11-26 19:39:17

  第27首言志诗(下)
  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佐曹芳,起初2人还没矛盾,司马懿忍让曹爽,这给了曹爽一个错觉,以为司马懿不敢犯他这个“上”,胆子越来越大,行为越来越放肆,最后被司马懿剪除,何晏无处可逃。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高平陵政变”。
  这次政变受牵连的不仅何晏,还有好多人,尤其是很多名士也被卷了进来,杀人太多,当时有“名士减半”的说法。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司马懿最后玩了一把阴,把何晏结结实实地戏弄了一把:
  曹爽是大哥,司马懿还要挖出同党,这个工作恰恰安排何晏来完成,于是何晏为了保住自己在悬崖边上的这条命,努力工作,一丝不苟,把司马懿想杀的人都揪了出来,最后满怀兴奋地向司马懿汇报。

  司马懿:“一共几个?”
  何晏兴奋的眼睛放光:“共7个。”
  司马懿摇摇头:“不对,还缺一个。”
  何晏小心不解:“没了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