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这地方名人多,这可能是嵇康考虑的首要因素,当然山阳风景秀美也必是其二。
又为什么不直接去京城洛阳,我想可能是嵇康还得考虑一个生存问题,在京城怎么生活,他又不会做生意,起码在山阳他还能为百姓打铁谋生。
打铁是打不出名气来的,嵇康开始写文章,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养生论》,虽然嵇康不是中医,但这篇文章非常符合中医的养生理论。
这篇文章很快使嵇康声名鹤起,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这其中就有“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和山涛。
嵇康所住地旁边有一片竹林,环境优美,嵇康和朋友们常常在竹林中散步、饮酒和讨论“老庄”。“竹林七贤”初现端倪。
嵇康25岁时,终于得到曹霖(曹操子)的注意,并将女儿嫁给了嵇康。嵇康的第一步很成功。
嵇康到了洛阳,官为中散大夫(相当于皇帝的顾问)。
天有不测风云。
公元249年,发生“典午之变(高平陵政变)”,司马懿杀了曹爽一派,独掌大权,曹氏集团遭受重创,面对司马家族的阴风血雨,嵇康心灰意冷,辞官回了山阳,继续过他的竹林生活。
继续饮酒,继续“老庄”,继续清谈,继续写作,名气继续响亮,做隐士就是对司马政权无声的反抗。
在这期间,“竹林七贤”全部人员陆续到位,正式以一个团体记载于历史,这个团体必须说清楚,它不是政治团体,只是一个文士聚会。
没对司马家族造成任何威胁。山阳成了当时文人心中的圣地。
钟会来了,钟会是司马昭眼前红人,当时司马懿已死,由司马师、司马昭2兄弟掌权。
钟会当然也是慕名而来,可是嵇康和向秀依旧打铁,根本没看钟会一眼,钟会这样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就被晒在当场,尴尬和恼怒可想而知。
钟会临走时,嵇康开口说话。
嵇康:“听说了什么才到我这来,又看见了什么而离开?”(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听到了我所听到的而来,看见了我所看见的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很恼很生气。
2人从此结仇。
公元255年,司马师死,司马昭接替,嵇康的名气依然响亮。
司马昭热情征辟嵇康,对于司马昭的亲善表现,嵇康没有理睬,而是跑到了河东,司马昭连个影儿都没见着。
同时,“竹林七贤”中的山涛、阮籍等摄于司马家族的阴威,不得己半推半就地出仕,做了官。
尤其是山涛做的很成功,步步高升。
有一天,山涛找到了嵇康,让他接替自己留下的位置,嵇康愤怒了,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字巨源。
从此,与山涛一刀两断,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封绝交书讽刺了当时掌权的司马家族,又对山涛所谓的卑躬屈膝极为不齿。
山涛并没有忌恨,他太了解嵇康了,而另一个人钟会且随时寻找机会报复。
日期:2009-12-02 19:46:01
第29首赠兄秀才入军(下)
公元262年,嵇康回到了山阳,此时嵇康的哥哥嵇喜被举秀才,出仕入伍,来找嵇康,俩人感情深厚,嵇康虽不屑司马家族执权,但并没有斥责嵇喜,而是通过自己快乐的生活间接提醒嵇喜,对于自己的哥哥,嵇康还是比较理智的,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时。
随后发生了一件事将嵇康至于死地。
吕安的妻子貌美贤惠,吕安的哥哥吕巽不是东西,奸污了她,由此哥俩反目,吕安要状告吕巽。
恶人下手快,吕巽先告了吕安,吕安入狱。
吕安、吕巽都是嵇康的朋友。
吕安冤枉,请嵇康作证,嵇康意不容辞,为吕安辩护。
钟会看到了机会,借机向司马昭进言:“嵇康是卧龙,以后必反,而且嵇康、吕安言论放荡,诋毁朝庭,此2人不能容。”
司马昭点了点头。
听到嵇康将要被杀的消息,3000多大学士为嵇康请愿,没有成功。司马家族再一次背离民声。
在狱中,嵇康知道自己无生还可能,写下著名的《幽愤诗》,对自己做了一个总结。
在刑场,临死前,嵇康要来了一把琴,弹奏了著名的《广陵散》,之后凛然就义。
公元262年,伟大的嵇康走了,终年40岁。
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嵇康传)
==============================
杀死嵇康后,司马昭有些后悔。
==============================
3000多太学士请愿无果,这对司马家族影响极坏,这些人走入社会后,绝对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任何朝代都不敢轻易得罪学生,否则后果难料,如中国的“五.四”运动。
==============================
《广陵散》的由来:
《太平御览.灵异志》记载:有一天夜里,嵇康弹琴,在自我陶醉时,听得空中有人说“好”,但却看不到人,嵇康说:“出来和我见面吧”。空中声音说:“我是已死的人,身体残损不全,现在还不便出来”。等到一更天时,这个人出来了,没有头,用手提着头来到嵇康面前,并教授了嵇康这首《广陵散》,并叮嘱嵇康不要传给别人。据传《广陵散》是非常好听的一支曲子。
==============================
嵇康没有阮籍那样的怪诞行为,总是以本色显示自己,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一真君子也。
==============================
嵇康留下的遗言中交待山涛照顾自己的儿子。
与山涛还是有感情,虽然不赞成山涛为官,但欣赏山涛的为人。
==============================
在后来的“八王之乱”中,嵇康的儿子嵇绍舍身救了晋惠帝司马哀(司马照的孙子)一命,历史经常让我们惊讶。
==============================
这首诗最最出名的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好诗好句是不能解释太多的,最好意会,言传也只能是点到为止。
“挥”字用得精妙,如果用“弹”就太一般了,“挥”正好表现出诗人心灵放飞无忧无虑的畅快心情。
挥:随便拨弄的意思。
这2句就是一幅画,全凭你的想像力了。
==============================
物欲横流的今天,还有嵇康吗?
在嵇康的铮铮铁骨面前,很多人都应该感到惭愧。
==============================
在狱中,嵇康为自己的儿子写了一篇文章《家诫》,这篇文章的内容,令很多人深感意外,是教导他的儿子不要像他这样,要随和,要服从统治者,而且非常详细,一条又一条,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如:碰到有人争论时,要及时走开;别人劝你酒时,即使不想喝也要喝......
嵇康怕了吗?嵇康后悔了吗?嵇康腿软了吗?
不,不是。
... ...
这是一种爱,一种父爱,一种无法形容的父之大爱。
日期:2009-12-03 19:49:42
第30首
咏史诗(其五)
左思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写作背景]
左思(公元250—305)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亲左熹,晋武帝时任弋阳太守。左思长相较丑,因妹妹左棻被司马炎选入后宫,举家迁住京都洛阳,任秘书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