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一个资质平平的“叛逆者”,可能历史不会记住他,如果这个“叛逆者”严重有才,那历史定会写下他的大名。
最为关键的是,有7个严重有才的“叛逆者”走到了一起,就必然在历史的海面上掀涛举浪。
============================================
单亲家庭的生活氛围对孩子是有影响的,最容易出现2种性格特征:自闭孤傲和放任无拘。
阮籍、嵇康、山涛都是单亲。
是政治大环境使然还是自身本来就这性格,很难说。
网上有一统计,每年高考完后,离婚率会骤然上升,中国人的父爱母爱一言难尽。
============================================
《晋书· 阮籍传》记载,阮籍16岁时,叔父带其到兖州刺史王昶家座客,整天阮籍没说一句话,王昶觉得阮籍深不可测。
============================================
司马昭想与阮籍结儿女亲家,阮籍酒醉60天不醒,让司马昭插不进话,最后司马昭只能不了了之,可见当时阮籍的名气有多大,连司马昭也想高攀,当然不排除司马昭爱惜人才的作秀。
阮籍别无他法,只能用这种自残的手段抗拒司马家族。
============================================
阮籍母亲病逝,当时正与人下棋,阮籍执意将这盘棋下完,令棋友不知所措,然后喝酒2斗,仰天长号,吐血数升。
阮籍的这种性格分裂表现,主要是当时的高压政治环境造成的内心极度痛苦。
阮籍在心里是鄙视司马家族的,可又不得不表面应付。
内心的极度痛苦无法排泄,只能表现怪诞。
再往下看:
有一叫裴楷的人来吊丧,阮籍披头散发,醉酒熏天,两眼直视,呆呆地箕踞(当时很不雅的一种坐法,即屁股坐地,两腿住前直伸),看着裴楷哭,裴楷哭完后便走,旁人问裴楷:“阮籍为主,你为客,主人不哭,你为啥还哭。”裴楷幽默地说:“阮籍乃世外高人,不齿人间礼法,我一俗人,自然办俗事。”旁人无语。
嵇康的哥哥嵇喜(当时为朝庭官员)来吊丧,阮籍以白眼斜之,弄得嵇喜当时很尴尬,等嵇康抱着酒背着琴来吊丧时,阮籍笑脸相迎,史书记载阮籍以青眼对之。
此时的阮籍已不是儒家弟子了,早已脱胎换骨,成为一名玄学的追徒。
============================================
有一个人把自己的母亲杀了。
阮籍说:“哈,应该杀父亲,怎么会杀母亲呢?”(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
司马昭不懂:“杀父,是天下罪大恶极的事,怎么说可以呢?”(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
阮籍:“禽兽都是野合,出生后都是与母亲在一起,不知道父亲是谁?即使万一杀死了父亲,不知者不怪,这是禽兽的正常行为,而杀母亲,那就是禽兽都不如了。”(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听了阮籍这番高论,司马昭无话可说,心里一定想:“这人心理不正常”。 阮籍要得就是这效果,“我就这样了,你还能重用我吗?”
不被重用,是阮籍与司马家族划清界线的唯一方法。
============================================
邻居家开一小酒店,老板娘年轻漂亮,阮籍常去喝酒,醉后不归,就躺在美少丨妇丨旁边,酒店老板醋意顿起,后来看这个阮籍并没有什么邪念,也就没当回事儿,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也。
============================================
有一女,才色俱佳,未嫁而死,阮籍与这家人没有任何来往,前去吊考,哭的死去活来。
============================================
政治畸形下的人格扭曲。
阮籍的大半生走在司马家族搭建的这条政治钢丝绳上。掉下去会死,保持平衡又太难,而且这条钢丝随时都有蹦断的可能。
虽然表面阮籍与司马家族有染,但他的内心是背离的,内心中的正义始终未去,苦了他用怪诞来表现自己的无奈。
向阮籍致敬!
============================================
... ...
... ...
... ...
2009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
雪毕,一片银白,独自野外,见四下无人,双腿直立,挺胸抬头,手握麦克风状,大吼:“一生何求,迷惘里永远看不透......”
日期:2009-12-01 19:44:24
第29首(上)
赠兄秀才入军
稽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注释]
息:休息。在这里指游玩。
徒:步行。
兰圃:长着兰草的野地。
秣(mo):草料。
秣马:喂马。
华山:有花草的山丘。华,同花。
磻(bo):古时以生丝为绳系石块射鸟叫磻。
皋(gao):水边高地。
流磻平皋:在水边的平地上射鸟。
纶:钓鱼用的丝绳。
垂纶长川:在河流中钓鱼。
鸿:大雁。
五弦:五弦琴。
太玄:道家所指的那个“道”。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指随心所欲,享受着“道”的快乐。
嘉:称赞。
彼:那个。
钓叟:钓鱼的老翁。
筌(quan):捕鱼的竹篓,一种捕鱼的工具。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这2句取自《庄子.外物篇》,原指哲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里指太快乐了,外人难以体会。
郢(ying)人:郢地的那个人。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这也是一个典故,取自《庄子.徐无鬼》:古时有个石匠常和郢人在一起表演他高超的斧技,郢人先在鼻子上涂一层蝇翅一样薄的石灰,让石匠用斧去削掉,石匠运斧成风,削去那人鼻上的石灰,而鼻子却丝毫未有损伤,但在郢人死后,他却再也找不到合作都了。本诗中“郢人”代表知己。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这2句指没有了知己,这种快乐没有人能体会。
[写作背景]
嵇康,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中的领袖人物。
嵇康幼年丧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欢《老子》、《庄子》,嵇康是个美男子,但不是那种“小白脸”型的,是那种阳刚峻拨型的,而且琴艺高超。
正始三年(公元242年),20岁的嵇康离开家乡到了山阳(大概是现在的河南焦作市修武县),以打铁维持生计。
为什么没去别的地方而单独选择了山阳,可能与汉献帝有关,当年汉献帝被曹丕“禅让”,还好没被处死,而且被封了王,就是这个山阳王,汉献帝自然带了一些老臣过来,一下子这个地方就热闹起来,成了一个小的政治文化中心。虽然嵇康来时,汉献帝已死。
来山阳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出仕,希望被征辟或被举“孝廉”,当时文人当官的途径基本有2条:征辟和举孝廉。
征:被皇帝亲自点名,这概率较低,除非全国知名。
辟:被当地官吏点名,这相对比较容易,需要在当地小有名气。
举孝廉:中央政府给各级地方政府指派任务,每年必须向中央或上级推举当地又孝顺又廉洁的人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