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第31节

作者: 阳台一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栖栖:表示来回忙碌的意思。

  作者的早期作品很多有点类似《诗经》的四言体,而且每首诗的前2字也多用重字,重字的应用有一种音乐感 ,但这首不是那个意思。
  “栖栖”出自《论语》中“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有人问孔子:你整天这么忙碌,是不是想显示你的口才呀?”当时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孔子说:“不是,有些人顽固不化,我才这么反复劝说”(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这里的“栖栖”显然不是指作者来回奔跑忙碌,不论是出仕为官,还是在家闲居,从史料上看他都没这么忙碌过,不是指他的身体外形这样,是指他的内心彷徨、焦急。

  当时军阀混战,百姓水深火热,作者虽然没有像孔子那样去周游,但他的心是一样的。
  “栖栖”2字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境。
  为官者贪污腐败,阿谀奉承,诗人举目无友,所以他“失群”了。
  日暮时,鸟应该回巢了,可是这只鸟没有,有家不回吗?不是,是因为它根本还没有家,无家的鸟只能“日暮犹独飞”。这个“家”应该是国家昌盛,政通人和的社会状态。
  “日暮”2字用得仍然极为到位,暗示诗人飞得不正常,突出了作者的忧郁痛苦。
  读完这2句,这只日暮飞鸟一下子就映入了我们的视线,仿佛它就在我们的不远处盘旋。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止:居住。
  独飞鸟找到家了吗?没有。
  夜夜日日,它已经找了很久了。
  这个家在哪?找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找到,越飞越悲痛,哀鸣幽响着山谷。
  这是诗人最痛苦的时期。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厉:猛烈的意思。 清远:远方的理想圣地。
  独飞鸟的心痛无法控制,最后发出一声极力嘶鸣,彻底绝望。
  诗人看到的都是官员腐败,民不聊生,根本就不会有那个理想清明的世界。
  该何去何从?

  有的人痛恨腐败,天天在骂,当自己一旦有了腐败的机会,也随波逐流,一起腐败。
  陶渊明也会这样随波逐流吗?诗人肯定思考过,痛苦过。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值:碰到,遇上,这里是看见的意思。敛:收住。 翮(he):翅膀。
  独飞鸟发现了一颗可以住巢的松树,不再寻找了,这是目前最好的归宿。
  孤生松:不是一般的松树,是孤独的,是高洁的,是耐寒耐压的,这正暗含着诗人的价值取向。虽然无力挽救社会,但必须坚守良知。

  敛翮:这首诗中,这2个字用的最妙,最能表达诗人当时的想法。
  不论是鸽子还是云雀,当它决定在某个位置着落时,一定是先收住翅膀,然后直冲。这2个字也正表明了作者已经下定决心,朝着“孤生松”隐居了,用字相当精当。
  遥来归:远远地归来,诗人飞的时间太长了,飞的太疲劳了,累了。“遥”字用的有神韵。
  读到这里,想上去抚摸它,想给它点温暖,这只孤独鸟让人觉得怜爱。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为什么要选择这颗“孤生松”?

  因为它傲立挺拔,不畏严寒,它比别的更能抵抗风暴。
  这颗“孤生松”不怕“劲风”。荫:代指“孤生松”。
  诗人最终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独善其身,坚守良知,绝不随波逐流。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是诗人隐居的最后宣言。

  纵观诗人的一生,他的确做到了,而且做得极为彻底。
  ... ...
  ... ...
  本诗解析完毕。
  ==================================
  这首诗托物言志,用了“比”的手法。
  ==================================
  《饮酒诗》是一组,共20首,这是其4。

  写这首诗时,刘裕已封宋公,备九锡,与桓玄篡晋一样,东晋奄奄一息。
  ==================================
  陶渊明的诗当时并不看好,因为受“太康文学”的影响,那时正流行词句华藻的风气。
  《诗品》将陶渊明的诗定为中品。现在看来,《诗品》的很多评论都有失偏颇。
  ==================================
  风格质朴的诗,最好有人带读,因为初看会感觉很一般,需要一定的生活阅历及对作者相应的了解,才能读的更好。(丝毫没有贬低别人的意思)

  ==================================
  诗词创作中,常用到“比”、“兴”手法。
  “兴”是即景生情,“比”是比喻。
  个人感觉“比”的用法稍微复杂一些,有一定的难度。
  必须选准那个“替代物”,否则这个诗会失败。

  这首诗中,“鸟”、“松”都是“替代物”,选得极为准确。这不是在唐宋,而是在东晋,可参照的诗例并不多。
  “鸟”:给人的感觉是幼弱、善良和纯真。
  “松”:给人的感觉是常青、挺拔和倔强。
  陶渊明把自己比喻成鸟,把心里的良知比喻成松。
  这首诗,会越读越有味。
  ==================================

  这首诗中,“栖栖”、“日暮”、“厉响”、“敛翮”、“遥”用的极为贴切,值得细细品味。
  ==================================
  在中国历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大量写饮酒的诗人,而且是借酒抒志。
  ==================================
  在《归去来兮》的序中,有“质性自然”一句,有人便以为陶渊明隐居是因为喜欢大自然。
  但在《归去来兮》的正文中,还有“心为形役”,归隐的原因是因为心太累,厌恶官场的腐败。

  如果政道清明,我想陶渊明绝对不会这么早就隐居。
  ==================================
  陶渊明的诗直到唐宋时才被重视,是由那时的诗人们率先发现的。
  因为唐宋这些诗人也同样遭受到了陶渊明的痛苦和无奈。
  ==================================
  一个正直的诗人,一个善良的诗人,一个有良知道德感的诗人。

  一个平凡的诗人,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有廉耻心不为利益所动的诗人。
  ==================================
  再看一遍:
  饮酒诗(之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日期:2009-12-09 19:08:37

  第33首
  岁 暮
  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催。
  [写作背景]
  谢灵运(公元385年-433年),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祖父谢玄,是“淝水之战”的主要战将,是当时总指挥谢安的亲侄子。也就是说谢灵运是谢安的曾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