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第43节

作者: 阳台一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开箱验取石榴裙:那就打开我曾经穿过的裙子,那上面还有我哭时流落的泪痕。
  这2句,进一步写思念的结果,泪水把裙子滴得斑痕累累。

  这首诗有一定的水平,在武则天的诗中算是好的。
  诗如其人,写得硬朗,没有一般女诗人的那种委婉缠绵。
  解析完毕。
  ================================
  公元650年5月26日,李世民去世1周年,李治举行的隆重的纪念活动,并去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见面,已经有点忘却的李治触景生情,想到了过去,答应将她接回,但需找一个理由。

  之后,李治经常幽会感业寺,俩人彻底巩固了关系,只是等待机会。
  当时后宫正是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王皇后渐落下风,原因大概有2个,一个是大家闺秀特有的矜持,李治那种偏软性格的人可能不喜欢,二是一直无后,没有生育,皇帝是很在意这个的。而萧淑妃已生1儿2女。萧淑妃更活泼一些。
  王皇后知道李治喜欢武则天,就劝李治将她接回,当然不是为了武则天,是想让武则天与萧淑妃争宠,自己渔翁得利。
  有的王皇后的支持,李治色胆再次包天,终于把他日思夜想的武则天接了回来,此时武则天已生有1子(李弘),结束了感业寺的4年尼姑生涯。
  ================================

  武则天小时候,著名术士袁天罡曾到武家做客,当看到还穿着男孩装的武则天时,惊道:“可惜是个男孩,如果女儿定当皇帝。”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对武则天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最起码会信心爆增,有强烈的信心,才会有钢一般的意志力,才敢于出手,才不会有太多顾虑。
  还有像刘邦,当萧河看到刘帮腿上有72颗黑痣时,便决定一生死跟,省去了刘邦很多思想工作。
  ZHOU对MAO可能也有这种情结。
  ================================
  对李治与武则天的那4句台词解释一下:
  战国时期,楚国宋玉有一篇文章《高唐赋》,在序中有一段话:“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ju1),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是说,先王曾经游玩高唐,累了就睡了一觉,做了一梦,梦中有一妇人对他说:“妾乃巫山一女子,也是来游高唐,愿把我的枕席给你”,先王受了感动,宠幸了该女。
  临走时,梦中女说:“妾住在巫山南面,是在一个土丘之的上面,石台的下面,早晨变为朝云,傍晚变为行雨,天天如此。”
  后来,“巫山”和“阳台”有时特指男女幽会的场所。
  “云雨”特指男女之欢。
  乍忆巫山梦里魂
  阳台路隔十艮无门。[艮(gen4):山]

  未曾锦帐风去会,
  先沐金盆玉露恩。(当时武则天举盆让李治盥手,李治反而用手撩水,弄湿了武媚娘一身。)
  不认为这个有多黄,看做当时上层文人的一种“情挑”。
  ================================
  关于武则天,以后还会介绍。

  如意娘
  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谢谢阅览


日期:2009-12-24 19:12:03

  第45首
  黄瓜台辞
  李贤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写作背景]
  李治共有8个儿子,他们是李忠、李孝、李上金、李素节、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其中4个小儿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全部为武则天所生,可知她是何等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公元655年,武则天打败王皇后与萧淑妃,顺利进阶皇后宝座。
  公元656年,武则天劝说李治废太子李忠,改立自己在感业寺生的儿子李弘为太子。
  李忠的母亲刘氏,地位较低,在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正酣时,皇后处于下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后无子,大臣们给王皇后出一主意,过继一位皇子,自然选中李忠,因为李忠年龄最大,过继后,就会顺理成章地立为太子。

  废掉李忠是武则天万里长征迈出的第1步。
  李弘当太子后,表现的可圈可点,赢得李治和大臣们的赞誉。
  李治的身体越来越不行,就考虑将皇位传给李弘,自己病退,没想到,武则天坚决反对,当然是因为她喜欢权利,她不愿意做看客。
  于是,武则天百般压制太子,太子继承她的遗传,并不妥协,手底下有一批大臣拥护,与武则天暗中较劲。
  公元675年,李弘与高宗、武则天一起去合璧宫时突然暴卒,有人怀疑是武后投毒所致,可是没有证据。这一年李弘24岁。

  李弘的死对病秧子李治打击太大,心灰意冷,更不愿管理朝事,武后的机会越来越多。
  一个月后,老2李贤上位,成为太子。
  李贤当太子后,逐渐显示出了自己的才能,超过了他的哥哥李弘,这让李治又高兴了好一阵,呵,咱李家门生就是能人多!
  可是武则天又一次感受到了威胁。
  不久,后宫有了这样的传言:李贤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
  韩国夫人为武则天姐姐贺兰氏,早寡,武则天把她介绍给了皇帝,是李治的一位普通夫人,没有封号。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自己生的孩子能不知道吧?这显然是在造舆论,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而且武则天几次郑重地、无厘头地批评李贤,让李贤后脖梗感觉寒风透骨。
  哥哥李弘就是前车之签。
  站在生命悬崖边沿的李贤痛苦煎熬中写了这首诗。
  李贤将这首诗谱了曲,有意让人传唱,武则天听到后多少有所收敛。

  [本诗简析]
  这首诗属于托物言意,用了“比”的写作手法。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子:小的。离:距离。子离离:小的距离,形容瓜果茂密。
  这2句为下面做一个铺垫。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使:让,叫。
  一摘使瓜好:瓜熟时就该摘,让别的瓜果吸收更多的养份,长得更好。
  再摘使瓜稀:再摘时就显得瓜果少了。
  这2句不易翻译,注意:“一摘”不是指害死李忠,“再摘”也不是指毒杀李弘,这里只是表述瓜熟蒂落的自然过程。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犹:还。 自:当然。 蔓(wan4):瓜秧。
  三摘犹自可:第3次摘还不会有问题。
  摘绝抱蔓归:摘光时,就只好抱着瓜秧回来了。
  这首诗当中的用词非常谨慎,表面上只是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充分说明了作者当时小心翼翼的心态。
  实际上是劝武则天停止杀戮,回归亲情。

  在李贤看来,好像已没有机会与母后直接对话,只能用这种暗示。
  这是一个儿子对母爱的呼唤。
  什么样的诗是好诗?简单说能感动我们的诗就是好诗。
  只看这首诗,也许看不出什么,如果知道了写作背景,我们也许就会和作者一样,眼光中,流露出某种期盼。
  解析完毕
  ==============================
  这首诗只是一粒止痛药,缓解过后,毒源仍在。
  不久,武则天就诬告李贤谋反,贬为庶人,又不久,逼其自杀,时年32岁。
  如果对手不是亲生母亲,李贤也许会主动出手,后果另当别论。
  狭路相逢狠者胜是也。 武则天也太狠了点。
  ==============================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