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第42节

作者: 阳台一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世民称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
  可见,虞世南在李世民眼中的份量。
  ==================================

  隋炀帝期间,杨广器重虞世南文才,但不重用,因为虞世南太耿直,做了10年7品芝麻官,没有怨言,他的哥哥虞世基佞臣一个,富贵招摇,一家人像王侯一般,而虞世南依然固我,清贫如洗。
  外人都以为这2人不是哥俩。
  ==================================
  一次,杨广令人写一篇征讨高丽的诏书,写完后,杨广摇头,不满意,“叫虞世南来”。
  虞世南来后,杨广说明用意,虞世南二话不说,低头便写,笔不停辍,一气呵成,写完后,杨广一看,大赞:“卿乃奇才也,文章华国是矣!”

  见虞世南如此萧洒,杨广身边的爱妃袁宝儿看傻了眼,发呆楞神,痴态如憨,杨广顿时醋意大发,但转眼一看虞世南,面不改色,旁若无人状,嘿嘿,杨广一笑,心又放回了肚里。
  ==================================
  陶渊明、虞世南都是令人仰慕的人物。
  陶渊明退出污浊,虞世南在污浊中洁身自好。
  ==================================

  历朝历代,言行如一的官员始终凤毛麟角。
  这首诗,应该成为他们的日常作业,每天写100遍。(气话)
  ==================================
  公元638年,虞世南病逝,终年81岁,太宗李世民“哭之甚恸”
  ==================================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谢谢阅览


日期:2009-12-23 20:01:19

  第44首
  如意娘
  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写作背景]
  武则天(公元624-705),名珝(xu3),并州文水(山西文水)人。
  父亲武士彟(yue1),商人,经营木材,隋炀帝杨广在洛阳建东都,此工程由杨广堂弟杨达、宰相杨素和宇文恺全权负责。武士彟盯上了这块大蛋糕,备厚礼面见杨达,成功,成为供货商。
  厚礼当然是取悦杨达的一个因素,但武士彟还有拿手的,那就是他的气质,阿谀奉承那是低级商人,武士彟不是,后来成为杨达的密友,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证明武士彟气质非凡的例子就是又被李渊赏识,那时李渊常去杨府。

  李渊当太原留守后,就请武士彟出仕,隋朝末年,江河日下,武士彟看出李渊有反隋之心,就劝李渊起兵,李渊窃喜,视为知已。
  在李渊起兵的准备过程中,副手王威察觉异常,找到武士彟,想联手做掉李渊,武士彟极力说服王威,为李渊辩解,王威罢手。
  李渊起兵后,武士彟一路跟随,忠心耿耿。
  唐朝建立,李渊将武士彟列为开国功臣,封为应国公。自此,武家由社会地位低下的商人变成了贵族。完成由麻雀至天鹅的蜕变。
  公元620年,武士彟原配病逝,皇帝李渊作媒娶了杨达的女儿,杨氏乃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文才不凡,共生了3个女儿,武则天排2。

  说了这么多,有助于了解武则天的身世,更想说明武则天极有可能继承了其父的果断智慧和母亲的才思敏捷。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宫门喋血,取得政权。那一年武则天3岁。
  武则天12岁时,武士彟病逝,由于武士彟的2个儿子不是杨氏亲生,对杨氏母女态度恶劣,无法,杨氏带着3个女儿到长安投奔亲戚,远走他乡。
  不久,武则天的姐姐出嫁,杨氏继续带着剩下的2个女儿流浪。
  桂阳公主(李渊之女)的附马杨师道是杨氏的堂兄,来住较多,渐渐地,桂阳公主喜欢上了聪明灵动的武则天,就常常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面前提及。

  武则天14岁,李世民亲自点名要武则天入宫,定位才人,并赐“媚娘”称号。
  因为武则天的性格中更多的是男性成分,刚强果敢,她可能不会做娇滴滴状。所以没有得到李世民的特别青睐,12年里,没有生育,一直是“才人”,鞋穿得是否舒服只有脚趾知道。
  好夫妻不一定性格必须互补,但必须是主从关系,或男主,或女主,不能都主,否则整天吵架,也不能都从,那样会一事无成。
  皇帝李世民的自我定位肯定是天老大,他屈居二,不会欣赏倔强刚毅的女性,武则天生不逢时心里想。
  一天,武则天在御花园里朗诵《诗经》,被李世民撞见,感觉这“媚娘”女人味虽不足,但作学问还蛮像,就安排武则天到自己的书房工作,职责就是伺候笔墨。

  这工作就是皇帝哪天手痒了,想写字,那就赶紧研墨,皇帝写字的时候渴了,送上一杯茶,绝不是以色侍人,相当于私人文字秘书。
  在皇帝的私人书房里,武则天学到了很多,不是文墨方面的,而是执政方略,因为一些重大的事件,李世民往往请大臣们在书房内议。
  还有,李世民晚年想让太子李治尽快提高执政能力,常让李治书房旁听。
  这期间,武则天与太子李治有了一些接触,性格偏柔的李治喜欢上了硬朗的武媚娘,2人开始挤眉弄眼,后来上升到眉目传情,当然是在李世民打盹儿的时候。
  2人的感情互倾,很可能是这样,太子李治是真喜欢武则天,而武则天是把李治当成最后一根稻草。想啊,李世民在世的时候自己就不得烟儿抽,死后,那就更完了。武则天是有大大的野心,不甘平庸。
  尤其在李世民病重期间,2人运作越来越大,下面的故事正史中没有。

  有一次,李治如厕,武则天见四下无人,抓住机会端着一盆水尾随而至,跪进,双手举盆,请太子盥手。
  李治急忙搀扶,但武则天故意不起,尽显妩媚,柔弱且浪漫的太子无法自持,手撩盆中水,媚娘满身湿,不禁口出蝶语:
  乍忆巫山梦里魂
  阳台路隔十艮无门。
  武则天一看机会难得,必须趁热打铁,随口附和:
  未曾锦帐风去会,

  先沐金盆玉露恩。
  再矜持的李治也经不住这等挑逗,况且李治也不怎么矜持,自然,2人关系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当时,李治22岁,武则天26岁。
  公元649年,一世英主李世民病逝,终年52岁。
  按照规定,皇帝死后,有过生育的嫔妃打入冷宫守寡,没有生育的出家做尼姑。
  武则天去了感业寺,出家为尼。

  武则天满心期待,因为在太宗死前,2人已有约定,李治做皇帝时接她回宫。
  漫长的等待,武则天很受煎熬,怕呀,怕有什么变化----节外生枝。
  不能说武则天对李治没有恋情,产生感情的途径很多,相貌产生恋情,财富产生恋情,权力也同样可以产生恋情,有求于人时,产生的那种感情是很奇怪的。
  非常有可能,武则天对李治也有男女之间那种正常的感情。
  武则天在感业寺等待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本诗简析]

  这是一首情感思念的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朱:大红色。 碧:青绿色。
  看朱成碧思纷纷:思念太重,竞将红色看成了绿色。夸张手法。
  憔悴支离为忆君: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这个有可能。

  这2句,写极度思念。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比来:近来。石榴裙:一种纯红色的裙子。(没有石榴图案。)
  不信比来长下泪:如果不信我近来常常哭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