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第50节

作者: 阳台一隅
收藏本书TXT下载
  非善良人也可能敏感,但不会注意生活中的这类琐碎,不会产生感动。

  大自然的极其细微的变化都会给敏感的人以颤动,善良敏感的人会因这种颤动而产生感动。
  这种感动,不是一般人都能引发的。
  同样,这样的诗,也不是谁都能写的。
  本人以为,这首诗应从作者善良敏感的角度欣赏。
  孟浩然40岁时才想出仕。说明他不急。
  一个急于出仕的人你能说他一定善良吗?

  孟浩然的品性赢得了李白的严重赞许。
  (本段文字只讨论孟浩然的善良,不评论善良的功利性)
  ===================================
  王维曾绘过一幅画,画中人骑马吟诗,身长而瘦,衣穿白袍,仪表堂堂,凛然如生。
  画中人就是孟浩然。
  ===================================
  一个倔强、善良、敏感的诗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谢谢阅览。

日期:2010-01-06 20:13:53

  第52首
  凝碧诗
  王维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写作背景]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山西祁县人。

  公元721年,21岁的王维考中进士,之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军中任职,张九龄为宰相时,被提拔重用,烁烁发光。
  公元736年,张九龄罢相,贬为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成了正宰相,王维多少有点不得烟儿抽。
  这时期的他有点消沉,得过且过,与李林甫若即若离。
  王维建了一所别墅,在这里经常高朋满座,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半官半隐。
  公元752年,李林甫病死,杨国忠接替。
  杨国忠也不是个好东西,欺上瞒下,但一双眼睛很慧,看出安禄山这小子不地道。
  总是在皇帝李隆基面前说安禄山正准备造*反,李隆基有一次听烦了,说:“拿出证据?”

  杨国忠信心十足:“陛下如果现在召他进京,他肯定不敢来。”
  李降基就真的下了一道诣,没想到安禄山第2天飞马赶到。
  杨国忠无语。
  据说,安禄山本想在李隆基两眼一闭后再反,结果在杨国忠的一再催促下,提前了。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唐玄宗李隆基慌忙逃往四川成都,本来王维一同前住,但晚了一步,被叛军抓捕,留在了洛阳,被软禁。
  王维平时名声在外,安禄山仰慕已久,强迫王维在新朝庭中任职。

  虽然接受了新职,但王维心里非常清楚,这个不能干,于是就装病,自己偷吃泻药,整天往厕所跑,一看这架势,安禄山没辙,缓缓再说吧,反正你也跑不了。
  安禄山占领长安、洛阳后,心情极佳,就让皇宫乐队为将领大臣们搞庆祝表演,地点在凝碧池。
  这个庆祝会王维缺席,好朋友裴迪将这件事告诉了他。当着裴迪的面,王维写下了这首诗。
  [本诗简析]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由于“安史之乱”,百姓流离失所,只能在野地里起居做饭,文武百官们盼着消除叛乱,恢复唐朝。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秋天的槐叶飘落在空旷无人的皇宫里(暗示皇帝李隆基没在皇宫),凝碧池上安禄山在欣赏着管弦音乐。
  这首诗的意思是怀旧,反对安禄山。

  解析完毕。
  ===============================
  “安史之乱”平定后,已经当了皇帝的肃宗李亨自然要搞清算,那些依附安禄山的软官们按变节轻重依次处置,王维在清算之列。
  王维的弟弟王缙当时任刑部侍郎,为了救王维一命,愿削去官职为哥哥赎罪,又找来好友裴迪作证,证实王维当时确实写了这首诗,反对安禄山,肃宗李亨最后决定只对王维采取批评教育,不做刑事处分。
  后来,王维的官竟然越做越大。

  ===============================
  王维21岁时,考中进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他的成绩是第1名,也就是状元。
  考试之前的几年,常在京城“北漂”,结识一些大人物。
  王维是全才,诗文、绘画、音乐无所不能,李隆基的弟弟岐王李范看中了他。
  王维想考第1名,请李范帮忙。
  李范为难地说:“考生张九皋已经托人,想拿这个状元。”

  王维自信:“只要不是走主考官的门路,我就不怕,他的水平我知道,不如我。”
  李范有点无可奈何:“他托的是公主,公证已和主考官打了招呼。”
  王维急得眼泪差点掉下来。
  李范看王维急成这样:“别急,我想办法,你准备几首好诗和一支曲子,3天后来找我。”
  王维云里雾里,点头。

  3天后,王维来找李范,李范告诉他,今天公主有个宴会,请了好多人,我带你进去。
  王维打扮成琵琶演奏员,站在最前面,眼击率很高。
  宴会开始,李范对公主说:“我带来了一个琵琶高手,给公主助幸。”
  王维出场。
  一曲琵琶,艺惊四座,公主眼直。
  李范急忙介绍:“这个年轻人叫王维,不但琵琶弹奏高超,还擅绘画,尤其诗文更是了得。”

  公主不信,李范让王维将他的《竹里馆》献上。
  看完后,公主眼睛一亮,没想到自己非常喜欢的这首诗,作者就在眼前,平时还一直以为是前人遗作。
  乱目相看后,王维得了状元。
  =================================
  ==
  王维的诗水平很高,苏轼评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与他是画家有关。
  =================================

  ==
  孟浩然与王维同为唐朝水山派著名诗人,细品2人,滋味不同。
  读孟浩然的诗总感觉有一种善良,王维的诗技术娴熟。
  王维对陶渊明和嵇康的隐居,不以为然。
  各有千秋,欣赏由你。

  =================================
  ==
  王维是个机巧的人,有人怀疑本文的这首诗是他有意为之,然后让裴迪作证。
  =================================
  ==

  王维诗中的名句太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 ... ...
  =================================
  =
  可以说,这是一首保命诗:

  凝碧诗
  王维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谢谢阅览。

日期:2010-01-07 20:19:47

  第53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写作背景]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父亲李客,富商。
  李白到底是哪里人?争论挺大,2种说法:
  1.陇西成纪(甘肃天水)。

  2.中央亚细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附近)。
  本人倾向第2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