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鱼玉佩的细节》
第7节

作者: 双鱼玉佩知情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据传在黄帝时,黄帝体察民情,亲自劳动,受到人民的爱戴。同时也感动了天神,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一天,天神告诉黄帝说,洛水里有龙图龟书,你如果得到它,将会把天下治理的更好,于是黄帝便带领众头领,巡游于洛水之上。一日,时值大雾,隐约看见一条大鱼被困于河滩上,黄帝非常同情这条大鱼的遭遇,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便命人杀五牲、祭天帝,并亲自跪下向天帝求助。天帝感动,连下大雨七天七夜,致使洛水暴涨,大鱼得以解救。大鱼走后,黄帝在洛水岸边得到了河图洛书,即《河图视萌篇》,上面用象形文字记载着人类所需的各种知识。这就是传说的“洛书鱼献”。据传,得书的地点在洛阳汉魏故城南,旧伊洛河汇流处。

  传说之三:
  唐尧时,尧带领众酋长东游于洛水。在太阳偏西时,偶然把玉璧沉入洛水,忽见洛水上光芒四起,有灵龟出而复隐。于是,尧便在洛水边修了一个祭坛,选择吉日良辰郑重其事的将璧玉沉入河底。稍倾,河底便光芒四射,接着又飞起一团云雾,在云雾中有喷气吐水之声。一阵大风过后,云开雾散,风平浪静,水上漂过一个大龟壳,广袤九尺,绿色赤文。壳上平坦处文理清晰,上有列星之分、七政之度,并记录着各代帝王兴亡之数。此后,易理文字便在人间传开。这就是传说的“灵龟”。

  传说之四:
  传说虞舜时,舜习尧礼,沉璧于洛水,水中有赤光忽起,有龟负图书而出。接着一卷甲黄龙,舒图书于云畔,将赤文篆字以授舜。这就是传说的“黄龙负书”。
  传说之五:
  传说禹时,禹治水来到洛河,见神龟负文,列于背,有数自一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畴。《册府元龟*帝王部》也说“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所谓雒出书者也”。这是说,大禹因治水有功,有德于天下,故万民称颂,上天赐瑞。洛河出神龟,龟长1.2尺,龟背上有65个赤文篆字。有的说,此即《尚书》里的《洪范》篇,是治理国家的九种大法。

  唐代诗人李矫在《咏洛》诗中有:“神龟方锡瑞,绿字重来臻”之句,一歌颂洛龟负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龟书,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
  【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象栩

日期:2010-5-25 16:11:00

  以上是河图、洛书的简单介绍。我们古人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真是吉光片语,惜墨如金,有关的信息真是少之又少。在这一点上,真没有以色列人对约柜的记载那样的详实,摩西都开列出了工程样纸,呵呵。正因如此,河图洛书在宋以臆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传说。到后来,宋人通过考古和秘传的易图,才考证出河图洛书的内容,也称之为河洛理数。河图洛书是什么东西,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参透,反正学易的,学医的,学练丹的,学五经的,学方舆的,学兵家的,都能找到与自己系统契合的东西在里面。


日期:2010-5-25 16:39:00

  我们的先民仅用“河出图,洛出书”的六个字来概括这两件东西的的横空问世,很欣赏古人们的这种淡定。从收集的破碎传说中,我们可以想像,龙马和神龟背着神秘的“宇宙魔方”出现在祖先的面前,不著一字,不立显教,来的神秘和突兀,去的隐约和淡然,真是一种亘古的风流。这比之于在西奈山上帝和以色列人的立约,不知要高明多少倍。上帝对以色列人是一种不放心,是一种对子孙的监督,而河图和洛书则是对先民的启示和开导。


日期:2010-5-25 17:02:00

  河图洛书数从本质上讲,是对于宇宙万物的一种简朴的数理归纳,也就是说,华夏先民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宇宙的本质:数。对耳目所及的事理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到一个数学的范畴,再由这类数理推衍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成住灭空。大禹根据洛书治水成功,划分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是对洛书的高明使用。也根植了华夏文明的种子。可以说,中国的诸子百家都是对河图洛数的演义和发挥,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被奠基了这个模式,以后的华夏文明的所有发挥和演义都是对此的模仿和宗法,一直在模仿,从未有超越。


日期:2010-5-25 17:21:00

  华夏文明有一种很强的归纳演绎的模式,即万法归宗,万物一理,我们文明追求的是宇宙的质朴道理,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上去阐述这个世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是我们华夏文明对世界生成的一种解释。相反,古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对世界的解释则是一种系统观,是从本向质的逆向推衍。他们观察的世界的模式也许更直观更精彩,但是却陷入了无穷的苦恼。质子再分是什么,夸克再分又是什么?这个问题他们得永远追索下去。

  河图洛书的出现,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孔子究其一生也只是在尊古复礼,尊复的本质仍然是对起源文明的尊敬和推崇。在中国人的治国标准中,三皇五帝是最高的标杆,后世难以逾越,只能是膜拜和模仿。

日期:2010-5-25 22:52:00

  华夏文明有一个特质,就是达观自信。试想,掌握了破解宇宙本原的钥匙后,有什么是不可以达观的呢?华夏文明的信仰是什么,道教?佛教?伊斯兰教?都不是,这个文明对于宗教的态度是世俗化的,有利于我则取之,不利于我则放下,但是有一种信仰是伴生华夏文明始终的。天地,君师,人亲。如果说中国人信仰什么 中国人信仰人类自己的力量 对超自然力量敬畏 但是绝不盲目的奉承和崇拜。中国人只拜天,拜地,拜祖先, 这才是中国人的生存方式。拜天地,是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比方各位结婚的时侯,第一句话就是一拜天地,没有说是拜太上老君,释加牟尼,穆罕默德的。第二句话就是二拜父母,父母生我养我,孝道是华夏文明的基本伦理。就这二拜就把宗教排斥出去了。这个境界比之于一神教的宗教来讲,显得豁达通透极了,我们没有原罪说,是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万物之长,是法天效地人。


日期:2010-5-25 23:11:00

  佛教说众生平等,说宽恕一切,但是不允许谤佛,就是不能说佛的坏话,不能对佛有不同的理解,否则就落下重业,从一开始就在道德制高点上限制你。基督教也是如此,只能信上帝,其他的一律排斥。而华夏一系的道教却是没有这样的教义,你信就信,不信拉倒,老子只阐述自然之道。这种自信和洒脱,几曾见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