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条好汉》
第5节

作者: 廖无墨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过去江湖上有句老话,从小卖蒸馍,啥事没经过。所以我觉得我也是从小卖蒸馍,啥人都见过。不过卖蒸馍的见不着领导,这一点不可否定。大领导谁来买你蒸馍,但是也不尽然。也许在一个寒冬腊月天,你推着车站在街头,鼻涕流出来,冻成冰挂。突然来了一群漆黑的轿车,上面下来无数衣冠楚楚的人。其他人在站在后面,一个大领导,来到近前,握着你的手说,老乡,今天是年根,我们给你送温暖来了。于是有人给你搬来了米和面,还有五斤装的调和油。

  前面所说的西四马路五虎,从九十年代后期一直到如今,混的都不错,属半黑半商性质。其实那些所谓的大哥们,都是半黑半商,主要还是商。没有听说那个大哥,是半黑半知识分子。那五虎不是大哥,虽说进入两千年后期,大哥遍地开花,但花没有开在他们头上。他们应该算是中哥吧。当然,中哥没有大哥那么好听,没有喊起来。不过我决定喊一喊他们。

  去年年底高山眼释放,我给他设宴压惊。多少那里出来的,没有人给设宴压惊,毕竟不是衣锦还乡,人们趋之若鹜。被压惊的人,多少还是混的还可以的人。
  我在一家叫做中华楼的饭店给高山眼压惊,我从出租车里下来,碰见五虎中的一虎,戴着平光镜的老三。老三也是才从车里下来,一辆黑色的宝马。老三一身阿迪,鞋子却是耐克。老三说,一看你还是没车。我说,从哪看出来。他说,没车的人都是厚棉袄。我当时穿了个大厚鸭绒袄,细一想,确实如此。我说我混的不好,仅有酒钱而已。他说老五要去新西兰,在找人洗白案底,要不去不成。这个时候我喊他了一声中哥。我说中哥,从小看老,那时候在你家玩,我就看出你们长大有出息。这一声中哥喊的他很不自在,也许不少人在喊他大哥。他看了眼劳力士手表,其实我不认识什么是劳力士,他自己说的,他说他妈的这块劳力士跟了我九年,九年前,下哥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劳力士!说完他转身就进饭店,我说中哥后会有期。

  我站在门口没进去,我在踩雪,我看到门口的两排迎宾,有几个很漂亮。我想我穿个大鸭绒袄,看人家漂亮会惹反感,哪天穿单衣,冻得跟猴一样,再去看她们,效果应该不同。说不定一个妹妹就扑了过来,到时候我就说,我是没钱买棉袄,我并不是有车。
  想起八十年代,刚刚见钱眼开时,我一个朋友,来到花枝招展的姑娘面前,从口袋里拿出一厚沓子钱,照手掌上用力拍,说跟不跟我走?我亲眼见到有姑娘就当场跟他走的。而且挽着胳膊,好像认识好几年。

日期:2010-04-02 08:48:41

  中华楼最早就叫中华楼,是八十年代开张的一家私营店。从一九八六年开始,一些较大的私人店陆续开张。那时候城市小,那时候国营店小,就觉得这些后开张的饭店很大。中国人喜欢扎堆,好象有安全感,那些饭店就挤在一处,明显群胆的意思。到八八年底,私营饭店业达到当时的鼎盛,那一片的夜晚是灯火通明,车水马龙,达官贵人聚集。八八年底我也跟人合伙开了饭店,门口是大红地毯,西洋风格的装修。说到这里我不免自豪一下,对装修一窍不通的我,用几个夜晚,设计了图纸,装修好后别具一格,当时的晚报,还拍了照片,配了文字。第二天服务员告诉我,报纸上说咱饭店了,这真是出乎意外,我们轰的都跑出去买了。楚学军一伙那次来吃饭,拍着我肩膀说,文武双全。那时候上规格的饭店,很少私人消费,江湖人在私人消费上占了大头。八九年是个分水岭,八九年夏天,饭店走向萧条,我记得当时普遍在减房租,一派风雨飘摇。缓过劲来已经到了一九九二年,一些没有坚持住的饭店,从此在这个地球上消失。我们所开的那个饭店,也消失了。缓过劲来又是一个饭店业的黄金时代。有一家饭店,老板和我是朋友,他坚持抗战,一缓过劲,卖了一百多万,那时候简直是天文数字。那时候人经济头脑相对简单,好像只有饭店原址,才是开饭店地方,其他都不是,所以那时候时兴收购饭店,来来回回谈判,哪怕你边上就有门面,他看也不看一眼。那时候转让不但非常容易,而且出手就是好价。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一个朋友就专门开饭店,卖饭店,赚了不少钱。

  我和合伙人错过了第一桶金。
  常言道,知足者常乐,可看遍天下,哪有知足人。所以,也没常乐人。无欲无求的人是机器人,即或是最大彻大悟的和尚,他也想把那香火烧得旺一些,寺院扩的大一些。
  中华楼老板我也认识,一个矮胖子。但凡饭店,多年来没有换名号的,都是做的比较好的,矮胖子早已进军房地产。
  一九八八年,楚学军一支枪,吃了矮胖子五万块钱。楚学军敲诈,不躲不闪,往店面里一站,我是楚学军,叫老板拿钱。楚学军名声显赫,老板纷纷就范。分析他们没有报案的原因,只有一条,一旦杀人不眨眼的楚学军漏网,后果不堪设想。孰轻孰重,他们心里有杆秤,他们选择了破财消灾。
  楚学军心里也有杆秤,没打过交道的,绝不敲诈。

  你碰上一个老实人,我不知道你楚学军是谁,还真给灭了。
  这些年我见过矮胖子几次,不断换车,一辆比一辆好的车。为了保持穷人的尊严,每次我见他,首先先不认识他。等他摆着架子作出终于想起我的样子来,准备访贫问苦,我已经走了。
  本来不想去中华楼,电话里我问高山眼去哪里,他说中华楼吧。
  中华楼离他家近。他老婆说,他是提前回来的,不是那种合法的提前,所以不适宜去远。
  在外面踩着雪,或打或接着电话,碰见了几个过去一起混的人。这类人我大部分不接触了,因为不是天各一方,所以你不能不碰到。现在都市除了流浪汉,没有衣衫褴褛的人了。但这几个人,比流浪汉好不到哪去。寒冷的天气,穿着过时的说单不单说棉不棉的衣衫,旧裤子还有棱角,就裤子有棱角就显得越发的旧。一个个面色菜黄。我算了下,过去混江湖,一起玩过几百人,风风雨雨走到现在的,有百分之八十几近潦倒,有些甚至可以说吃了上顿没下顿。过去一个个心比天高,笑傲江湖,弹指一挥间,成了落魄汉。

  有一个跟我借钱,另一个讲着这一个的苦楚。他老婆早跟人跑了,孩子一个人带着,又没有收入,几十几了,又不能去偷去抢了,你说这日子咋过吧。
  我给了他二百块钱,我也不能伤筋动骨。
  但如果天天这样,岂止伤筋动骨,我也成他们了。
  好在多数如果仅仅是个如果。
  九十年代是抽大烟的跟我借钱,他妈的,那时候江湖上一窝蜂去抽大烟了,没抽的躲躲闪闪,好像矮了三分。后来抽大烟的才知道,那是个坑。坑上面的江湖人,又直起了腰杆。坑下面的都朝坑上面的借钱,那时候多数是传呼,一回过去,一听是抽大烟的哥们,多数人都是众口一词,不好意思兄弟,我在外地。

  说起我在外地这种回答,我想起后来的江湖,也就是进入两千年以后的江湖,那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好汉,已步入中年,正行走在落魄潦倒的道路上。他们碰上事情,我在外地这句话几乎成了口头禅。
  举例说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