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勇敢的探险者们首先发现了这个遗址的存在──马丁·瑞蒙格滕(Martin Raumgarten)在1508年1月最早让世人知道了这个“圣地”。到了1751年,探险家罗伯特•沃德(Robert Wood)和艺术家詹姆斯•道金斯(James Dawkins)通过文字和素描再次展现了这一遗址的壮丽景象,虽然只是局部,但依然震惊世界──“当我们把这个遗址……和希腊、埃及以及亚洲其他地方的古城遗址相比较的时候,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毫无疑问是古代建筑史上最伟大的作品”。的确如此,因为他们正在描绘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比古埃及的金字塔还要伟大。在罗伯特和詹姆斯的作品中,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这个遗址的大致轮廓,在画面的左边,神庙和远处苍穹下的山麓已经融为一体(见图91)。
遗址位于黎巴嫩山脉一个土质肥沃的峡谷之中。古代两条著名的河流就是从这里源起并流向地中海的,它们分别是奥朗提斯河(Orontes River)与利塔尼河(Litani River)。前者是亚洲西南部河流,发源于黎巴嫩,流经叙利亚及土耳其,注入地中海;后者发源于巴勒贝克(Baalbek)以西的黎巴嫩东部山区,向西南流经贝卡(al-Biqa)谷地,在马尔杰乌永(Marj Uyun)附近陡转向西,在黎巴嫩山脉的南部横切出一段近300米深的雄伟峡谷,最后在西顿以南注入地中海。这个遗址中大量宏伟壮观的古罗马神庙都建在一个巨大的人工修筑的平台上,平台的海拔高度约4000英尺。在整个区域的四周有一圈厚实的围墙,它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围山体坍塌时对区域内建筑物的破坏,更重要的是,它显然可以有效地把这片神圣的土地与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这片被围起来的地方大致呈方形,周边总长约2500英尺,面积则超过500万平方英尺。
这块圣地顺着峡谷的走向由南至北地置于其中,左右两侧都是山麓。有意思的是它的西北角似乎被故意留下了一个直角切角,这是我们今天得到的一张全景俯视图(见图92a)。
直角截面形成了一个矩形区域,这个区域使得平台北部的视角向西拓宽了。而古代史上最壮丽的神庙和最高大的石柱(最高达65英尺,最大直径7.5英尺)就矗立在这个矩形区域里。这些石柱支撑着一个16英尺高的超级结构(柱顶上方的大跨度横梁),房顶是倾斜的,脊檩的上面就是神庙的顶点。
整个圣地由四个部分组成,神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据说是罗马人在公元前63年占领这里后不久修建的。
圣地中的所有建筑物都是沿着一条自西向东略微向上倾斜的轴线布局的(见图92b),但朝觐的方向刚好与之相反。朝圣者或者香客首先要经过的是一扇被赋予了神性的大门(A),它由3组台面平整宽阔的阶梯和一个凸起的门廊组成,门廊的外侧左右均衡地分列着12根高大的石柱,里面的12个壁龛则分别供奉着奥林匹斯山上的12位天神。穿过门廊就进入了一个六边形的前院(B),这种形制的建筑具有典型的古罗马风格。通过前院就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祭司大殿(C),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祭坛,它的底座尺寸为70×70(英尺),坛高60英尺。在大殿的最西边,就是神的居所(D),长300英尺,宽175英尺。今天,支撑在那些高大的石柱和大跨度横梁之上既简约又华丽的屋顶早己坍塌,但即使是断壁残垣,也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些千年之前的摩天建筑撼人心魄的雄伟与壮阔。
大门前的阶梯距大殿最西端的墙约有1000英尺。和巨大的主神庙相比,它南端(E)的那座神庙就相形见拙了。据说这个神庙是为一个男性天神修建的,有些人认为他是酒神巴克斯(Bacchus),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雄辩之神墨丘利(Mercury,奥林匹斯的12主神之一)。在这片区域的东南角有一座更小一些的圆形神庙(F),供奉在其中的便是著名的维纳斯女神。德皇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他在1897年到过那个地方)曾让一支德国的考古队对这片圣地中的遗址进行过深入细致的发掘和研究。在他们最终完成的复原图上几乎勾勒出了所有建筑物的大致轮廓,图中的神庙、阶梯、门廊、石柱、庭院、祭坛,既复杂多变,又布局严谨,具有十分显著的古罗马建筑风格(见图93)。
日期:2010-01-20 10:03:27
第九章:着陆区(续)
和著名的雅典卫城相比,你就会看出黎巴嫩这个遗址的不同之处。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群(见图94)座落在一个阶梯状的船形平台上,平台最长处不到1000英尺,最宽处约400英尺。巴台农神庙(Parthenon Temple,约公元5五世纪为祭祀女神雅典娜而建,又称“雅典娜神庙”)是卫城中最重要的建筑,坐落在这片山地的最高处,即使如此,它的长度也只有大约230英尺,宽度则只有100英尺──比黎巴嫩遗址中的墨丘利神庙还要小。而在几十年前曾参观过黎巴嫩峡谷中那片圣地的著名的古建筑专家莫蒂默·惠勒(Mortimer Wheeler)却这样告诉我们:“那些神庙……是如此的坚固,虽然在它们中间没有一点水泥。它们高矗在山麓上,座基下的岩石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坚硬的,在那些高大的石柱中完全不乏古代世界的最高界标……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无疑是古希腊世界( HellenicWorld,尤指从公元前8世纪晚期至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亡之前的这段时期)最伟大的历史遗迹。”
古希腊世界?黎巴嫩的这个遗址属于古希腊世界?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考古学家,谁也给不出令人满意的答案。除非这个地方曾经被希腊人占领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三座神庙──朱庇特神庙、维纳斯神庙和墨丘利神庙──里供奉的主神就应该分别是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他的妹妹阿芙罗狄蒂,以及他的儿子赫尔墨斯或者狄俄尼索斯(Dionysus)。
对古罗马人来说,这个遗址中当年那些恢弘壮丽的雄伟建筑毫无疑问是对朱庇特最高神权的绝对证明。
而希腊人对这个地方的敬畏与崇拜就要远远地追溯到更为古老的历史年代中去了,因为正是他们让罗马人修建了这些伟大的建筑,并虔诚地祈盼神殿中的那些圣人能够昭示自己未来的命运。约翰·M·库克(John .M.Cook)在他的《希腊人在爱奥尼亚和东方》(The Greeks in Ionia and the Eeat)一书中写道:“就它巨大的面积、石材的重量,以及每个单体建筑的规模和雕刻作品的数量而言,这个圣地在整个希腊-罗马世界中找不到一处地方能够与之媲美。”
事实上有很多证据表明,众神与这个地方的联系远早于希腊人来到这里的时间。考古学家们相信,即使是在古罗马时期,这片遗址上的神庙就多达6个。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罗马人还是更早的希腊人,他们在这里的所有建筑都是在前人遗址的基础上建造的。宙斯(罗马人的朱庇特)在绑架了提尔国王的美丽公主以后,从腓尼基(今天的黎巴嫩)游到了克里特岛,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会继续讲到;阿芙罗狄蒂也从西亚来到了希腊;狄俄尼索斯紧随其后,并带来了葡萄藤和酒的酿造技术(我们已经说过,遗址中规摸稍小一些的另外一个神殿,可能就是因他而建造的)。
当弄清了早期先民神性崇拜的根源后,罗马历史学家马克罗比乌斯(Macrobius)这样告诉他的国民们:
亚述人也崇拜象征太阳的朱庇特神,只不过他们称他为宙斯;他们在太阳城赫利奥波利斯举行了很多重要的仪式来
祭拜他……
朱庇特具有太阳的神性,无论是他自身的仪容还是人们为朝觐他而举行的仪式……
为了避免因我列出他过多的神性而引发歧议,我们不妨把关注的重心指向他神性中最重要的部份──力量!对亚述
人来说,力量是所有神性中最重的东西,他们把自己最伟大的天神称为阿达德……
即使是在罗马人到达那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人延续了上千年的信仰以及对诸神与天堂的丰富想象也仍然存留在了那段历史的记忆之中。不过,大约在公元400年,也就是马克罗比乌斯写下前面那些文字的时候,对基督的崇拜已经成为了罗马皇室的唯一信仰,顺理成章地,黎巴嫩山区中那片圣地之上的所有建筑无一例外地都成为了被毁灭的目标。当罗马历史上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约公元280年~公元337年,公元306年~337年在位)彻底放弃多神教而皈依基督教的时候,他下令停止了在黎巴嫩的所有建造工程,并试图把那里改建成一个敬奉耶稣基督的圣地。据史料记载,在公元440年,“狄奥多西二世 (Theodosius II,公元408年~450年)摧毁了希腊人修建的寺庙,他把太阳城赫利奥波利斯的神殿改建成了一个基督教的教堂──严格地说,是供奉巴尔的教堂。”其后不久,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 ,公元527年~565年)又在那里拆下了几根巨大的柱子并运到君士坦丁堡去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当然,这些基督化的行为遭到了当地人的强烈反对,甚至武装抵抗。
日期:2010-01-20 10:34:27
第九章:着陆区(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