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空间技术的纳菲力姆人难道会不懂得这样的知识?隐秘地藏匿在地下的那些水体,与摩西按照上帝的指示敲开石头后所喷涌出来的清泉,就没有丝毫的联系吗? 你就能肯定,摩西觅得的那一泓清泉就只是河床下的黏土层中残存的那些水珠?
“你手里拿着你先前在埃及击打海水的杖,”上帝告诉摩西说;“你会看到我站在一个特定的石头上,你要用杖击打磐石,从磐石里必有水流出来,使百姓可以喝。”──足够所有人和他们的牲畜喝。为了让大家知道上帝的恩典,摩西带了几个以色列长老去那个地方作见证人,“奇迹”就在“长老们的面前”发生了。
日期:2010-01-27 09:36:59
第十章: 提尔蒙:火箭飞船之地(续)
在一个与提尔蒙有关的故事中,苏美尔人也提到了一个与缺水和干旱密切相关的事件。那是一段因严重干旱而导致的灾荒岁月,作物枯萎了,牛也没有食物,动物们都很干渴,大地无声,每个人都在承受着难耐的煎熬。提尔蒙的首领恩夏格(Enshag)的妻子尼斯科拉(Ninsikilla)向她的父亲恩基说道:
你所赋予的城市……
提尔蒙,你所赋予的城市……
河流里面没有水……
少女们都没有洗澡,
城市没有下一滴雨。
恩基深默了半晌,他知道纾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开采地下水,但他也更明白,这次的开采可不再是简单地在地上掘一两口井。对于普通的凡人来说,仅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获得那些深藏在地下的玉液琼浆。恩基知道,第一步必须探明哪里有地下水,第二步才是取水的方案。不过,他的方案倒也简单──从空中发射一个特殊的“石头”,猛地钻进地底,清冽甘甜的地下水自然也就一涌而出。
想好这些后,恩基就对他的女儿说:
让神圣的乌图在空中定好方位,
他的胸前紧贴着一块锐利的石头,
他将从高处指挥它往下飞……
在先前计划好地方,
它能把甘甜的水带上地面。
有没有可能从天上发射一枚特制的导弹来钻穿地表,让洁净的地下水一下便喷涌而出呢?古代的作者显然预料到了读者们的怀疑,于是在这个故事的最后再次强调说:“真的,确实是这样”,“那个努力确实奏效了”,提尔蒙变成了一个“田野上长着庄稼,农田里遍布玉米”的“港口城市……”
在这里,提尔蒙和西奈半岛的相似甚至相同得到了双重确认:第一,地下水库的存在;第二,乌图/沙马氏(宇航母舰的指挥官)在邻近地方的出现。
至此,西奈半岛已经享有了提尔蒙所享有的一切盛名。
众所周知,苏美尔人珍爱宝石,而提尔蒙正是宝石的重要出产地。与之相对应,我们还知道另外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那就是埃及的法老们从西奈半岛的西南部获得了大量的蓝绿宝石(绿松石?)、青绿宝石(青金石?但青金石似不产于埃及)和孔雀石。最早的青绿宝石开采区现在叫做瓦迪·马哈拉(Wadi Magharah),在那里,采矿者们在干涸的河道两边的岩壁上挖出了许多地道,然后从里面凿出青绿宝石。后来,在一个现在名叫Serabit-el-Khadim的地方也兴起了宝石开采。在瓦迪-马哈拉发现的碑文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第三王朝时期(公元前2650~公元前2575年),据说,在那个时候埃及人就已经占领了这片矿区并在那里屯兵驻营了。
考古发现使学者们相信,埃及人最初只是对由闪米特人部族开发的矿井进行突袭。对此,埃及的第一代法老们打败并俘虏“亚洲游牧民”的图画(见图107),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资讯。
青绿宝石在埃及的名字叫马夫卡特(Mafka-t,埃及人称西奈半岛为“马夫卡特之地”) 。这个名字起源于苏美尔,它的意思是“开采矿石”。在古埃及时期,这些矿区都属于绿石松女神哈托尔,她还拥有“西奈女神”和“马夫卡特女神”的称号。这是一个“生活”在古老年代的神,埃及人在描述她时,总是让她的形象与牛头或牛角有关。更有甚者,他们给她的绰号甚至干脆就叫做“牛”(参见第章之图8和图107)。至于她的名字的象形文写法,则是在一只鹰外面加上一个方框,学者们将它解释为“何璐斯大殿”(因为何璐斯就被刻画为一只鹰)。但是更确切地说,它的意思是“鹰之殿”。只有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搞清楚为什么那块被人为控制从天而降的“石头”,不偏不倚刚好在西奈半岛砸出了那泓能让所有人取之不竭饮之不尽的清泉。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的说法,“西奈半岛上的青绿宝石早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就得到了开采,是世界上最早被挖掘而出的硬质岩石。”如果我们的历史纪元没有弄错的话,那个时候苏美尔文明才刚刚起步,而埃及文明更是1000年以后的事情了。那么,是谁组织了那些开采活动呢?埃及人说是他们的智慧之神──透特。
这个说法以及有关哈托尔在西奈半岛的职位之说,显然是埃及人对更为古老的苏美尔神话的模仿。根据苏美尔文本,组织阿努纳奇们进行矿石开采的是他们的知识之神恩基。另外,文本还说到,提尔蒙在大洪水之前是恩基和恩利尔的妹妹宁呼尔萨格的领地。宁呼尔萨格在年轻的时候非常漂亮,不过当她老了以后,却有了一个“牛”的绰号,有关她的图像都把她刻画成了一个头上长有牛角的神(见图108)。显然,宁呼尔萨格和哈托尔的相似之处十分明显,这里就不再作更多的阐述了。
另外,西奈半岛的铜矿也储量丰富。据史料记载,埃及人曾为此专门派出远征军到那里去开采铜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插进半岛的深处。第十二王朝(亚伯拉罕时代)的一位法老就曾说到:他“到达了别国的边境,探索了神奇的峡谷……”他吹嘘说他的军队没有落下一件战利品。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以色列的考古学家本诺·罗森伯格(Beno Rothenberg)在西奈半岛的有了大量发现,他的著作《西奈探索》(Sinai Explorations,1967~1972年)表明,在古埃及的早王朝时期(公元前2650年前),闪米特人就已经居住在那里了,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冶炼铜矿石和开采青绿宝石的部落,他们曾有力地抗击过法老的远征军对自己领地的入侵。“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片大型的冶炼企业聚集地……从半岛的西南部一直延伸到东部的亚喀巴湾……有开采铜矿的矿区,有矿工的宿营地和熔炼设备……”
在《旧约》中也曾提到西奈南部的土著居民昆尼特人(Qenites),并说“昆尼特人”的字面意思就是“锻工、冶炼者”。R·J·福布斯(R. J. Forbes)在他的《史密斯的演变》(The Evolution of the Smith)一文中就指出,《圣经》中的“Qain”(史密斯)就是从苏美尔的“KIN”(设计者)演化过来的。而在英文里,“Smith”正是“铁匠、锻工”的意思。
日期:2010-01-27 09:38:40
第十章: 提尔蒙:火箭飞船之地(续)
法老拉美西斯三世(Ramses Ⅲ,他的统治时期开始于“出埃及”后面的那个世纪)就曾公开宣示他曾侵入过那些炼铜工人的住地,并在提那-埃拉特(Timna-Elat)洗劫了他们的冶炼中心:
我摧毁了萨苏(shasu)部落中的西珥(Seir)人,我洗劫了他们不计其数的营地、财物以及牲畜。他们被绑住手
脚,带回埃及。我把他们送给神当奴隶。
我又把我的军队派往了古国,古国有丰富的铜矿石。军队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乘船走水路过去,另一部分通过陆
地过去。这样的壮举自从法老统治以来还是第一次。
矿石中含有大量的铜,无数的矿石被装入船中,士兵们把它们安全地运了回来……
经过三次提炼,它们闪耀出金色的光芒……我把它们堆在了宫殿外的阳台上……
我让所有的人都来观看,让他们把这一切都当做奇迹来看。
在苏美尔人的英雄史诗中,众神的最终判决是将恩奇都送到提尔蒙附近的一个矿井里服一辈子的劳役,这导致吉尔伽美什构思了那个企图瞒天过海的大胆计划,建造埃及之船“玛甘”,并带着他的伙伴一起朝“永生之地”进发──因为矿区就在距那里不远的地方。显然,我们的推论完全符合古代的资料。
在我们进一步重现古老的历史之前,还得找到更多的证据,来支撑提尔蒙就是西奈半岛的苏美尔名字这个结论,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直到现在,学者们都不太赞同这个结论;那么,我们不妨仔细研究一下他们的反面观点,并分析为什么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