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东认真的说:“李大哥,你看,这油泥儿给你增加了多少体积?把你洗干净了,人都变小了。”
周剑南端详着山东说:“哎!你别说,真的!指定洗掉了称了。这要是猪能少卖两块钱!”
山东嘿嘿的傻笑说:“可惜了儿我攒的这么点儿肥料,都上了朝阳公社的地了。”
李旭东让林大叔把车慢点赶,他要在大干渠里随着大车的速度往前游一段儿。周剑南从小家里看的严,不会游,但也能扑腾几下。李旭东把洗湿的裤子两条腿用鞋带分别扎上半截,裤腰用树棍撑开,直上直下放在水面上。两条裤腿充满了气立了起来,让周剑南哈趴在裤裆上,说:“这叫救生裤,游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周剑南小心翼翼地哈趴上去,全身浮了起来往前划。啊!感觉挺好。为了安全起见,李旭东紧随其后,轻划慢游。
日期:2009-3-14 14:47:00
周剑南游得高兴,说:“在学校的时候我就认识你和徐荣光,那时我特别羡慕你们高中部游泳队。你俩没少给学校争光。”
“哦,就得过几个搪瓷茶缸子。比不上你们校合唱队,还去过广播电台唱呢,多风光啊。”俩人断断续续说着话,游出六七十米远,凉凉快快真过瘾!
扑棱、啪的一声,什么东西这么大劲,抽得裤子顿时漏了气、瘪了下去。剑南没等反应过来一下子沉到水底,水是又清又甜,这个喝法不容易喘息,连灌了两口就懵了。
日期:2009-3-14 14:48:00
李旭东急忙拽起剑南,问:“怎么回事?”剑南惊魂未定地抹了一把脸,喘了口气,说:“碰了什么东西,狠煽了我一下。”俩人定神往水里看去,水一清见底,吓了一跳——除了那条灰裤子,什么东西这么大,在水里更显得渗人。接着是激动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啊!一条大红毛鲤子鱼!就像金梅生的<吉庆有余>年画上画的。玛瑙红色,鱼肚是白色闪着银光。长这么大还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活鱼,这么好看。
城里卖的都是海鱼,什么刀鱼、黄花、偏口为常见。最困难的六一年供应过明太鱼干,偶尔能有私人卖的河鱼,也就是不值钱的鲇鱼。
这鲤鱼传说能跳龙门。正因为能跳才遭此劫难,剑南吓得不敢动了,抓着栏堤的铁丝网,更主要还是怕吓跑了鱼。李旭东轻轻游了一下绕到前面,两人围住了这条鱼。奇怪这鱼一动也不动了。原来,鱼嘴被栏堤的八号铁丝网的结头上下挂住了。只要触摸到鱼身就是一阵挣扎,劲儿挺大,尾巴像个蒲扇,煽到身上挺疼。鱼身又滑又刮手,弄不好就帮了鱼的忙。李旭东徒手在水里没法降服它,让剑南上岸去车上取个果筐和筐盖。
日期:2009-3-14 14:49:00
一会儿三个人拿着筐乐颠颠地跑过来,剑南和李旭东在水里用筐兜住鱼身,用筐盖硬往上压,鱼嘴拽不下来,鱼尾还在筐外扇乎挣扎的劲,他俩都有点招架不住。他俩半蹲着一只手提着筐一只手狠命地按着筐盖,头还得露出水面吸气,那姿势跟挨斗差不多,只是心情不一样。弄不好,这鱼就挣开跑了。
林敬儒看出了门道,跑到大车前沿子上解下一条大拇指粗的线麻绳,也下了水,替李旭东提筐,让他用绳子缠牢筐身,因为就李旭东的头能沁到水里去缠绳子。一阵忙活,摘下鱼嘴鱼血直淌,终于弄上了岸,那鱼还在拚命地挣扎。已经无济于事,还掉了不少鳞片。这战利品可谓千载难逢,大家兴奋、激动胜于一切,送到嘴边的美味佳肴。
李旭东擦着脸上的水,喘着气,纳闷地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鱼?”
林敬儒说:“大干渠引的是兰泉大水库的水,渠里有鱼是常事,不奇怪。尤其是大雨过后,最受益的是长甸子、清沟子,别的地方就很难弄上来了。等八月十五割稻子,田里不放水了,你去看,一个脚窝里就有八九条小鱼,都干死了。大前年冬天,我和张长贵在沙湾子那段大渠里捡了一条鱼呢,比这条小不了多少,一半冻在冰里。”
大家高兴地研究着怎么处理这条鱼。老林大叔说:“好不容易弄的,你们俩送家去,坐火车还赶趟。” 两个人坚决不肯,表示要四个人聚餐。李山东说:“这还差不多,够哥们意思。”最后决定在林家做,大家自备主食。
日期:2009-3-22 9:28:00
五十六、
到了队部大门口,让山东把鱼送到林家,三个人进屋交账。队长会计出纳已经等候多时了。看老林笔笔清楚地交了三百一十七元九角,队长乐得合不拢嘴。一会儿,徐荣光、陈建军也进来了,叫了三百三十六元四角,都账目清楚,两位队长高兴地说:“等卖完了果给他们放几天假,多给他们两筐果。”又吩咐明天两挂大车都去卖桃,量大价不能太高了,看着卖。几个人领了补助费,美滋滋地出了队部。
徐荣光四个人回到点儿里,大家早吃完了饭。何艳丽给他们留了半盆炖芸豆,还有八个玉米锅贴,人都不知道哪家玩儿去了。李旭东把锅贴装到菜盒里,说过一会儿去林大叔家吃。徐荣光陈建军不解地问他为什么,李旭东告诉他们捞了一条大鱼在他们家做着呢。正好,林敬儒去前沟周八爷家送钱和筐,顺便来喊他们马上就去。
没等走到就闻到了鱼香味。那年头,油少得可怜,多数人家平时炖菜就舀一勺大酱代替油了。不错的人家能放点猪油,多半是头年冬天的老古董。家家用豆子换点豆油,也是留着逢年过节炸点丸子,来人去客做菜才能动用。十七八斤那么一条大鱼,肚子里扒出来两大块鱼油,耗了一大碗油,爆了葱花姜末的香味,顶风香出二里地。小孩子成帮地寻着香味来看嘴儿。山沟里的孩子没见过这么大的鱼,不知是什么东西,跑了一拨又来一拨。
夏天,炕不能烧得太热,多数人家都在院子里挖个灶坑,用石头支上大锅,大烀大炖。炕桌也搬到院子里,大家都拿了小板凳,围着桌子坐下。李旭东和周剑南绘声绘色地讲着捞鱼的经过,徐荣光和陈建军听得比吃还过瘾,后悔没跟他们去县里卖桃。
日期:2009-3-22 9:32:00
鱼炖好了,老林和媳妇曲老师俩人一起把一盆颤颤颤巍巍地鱼肉端上了桌,鱼肚子的肉就像猪肉的肥膘,香气扑鼻。大家不顾小孩子们的围观一起动了筷。
正埋头大吃,两位队长气冲冲地来了。秦队长先声夺人地说:“我说老林呐,偷来的狗也敢大张旗鼓地吃啊,这胆子也太肥了点儿吧!”大家都住了筷,不知道这是开的什么玩笑。知青们以为这“狗”是当地对“鱼”的代名词。例如当地管“瓶子”叫“棒子”。
老林忙站起来迎了上去,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李旭东周剑南打的,我和山东几个借光吃,就没请你们。”
秦队长瞪着眼睛说:“不管你们谁打的咱们也不敢来吃啊。”
质问的目光转向了四个知青,“怎么先进青年也学会了偷鸡摸狗了?”
大家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愣地看着他们,秦队长又大着嗓门说:“你们走了,咱们几个正算着帐,大队小主任来电话说吴四爷的大黄狗丢了,有人看见你们果筐里血红淋淋的。我说不可能啊,没想到自己打了自己嘴巴子。”
老林说:“谁造的谣?”
“我才听小孩子们说你们家宰了什么东西,脑袋这么大。”秦队长比划着。大家这才听明白了,全乐了。老林揭开锅盖,让两位队长过目,一个大鱼头和鱼尾还有没盛上来的鱼肉,胜过一切语言的解释。这时候,曲老师给他们拿了碗筷。
秦海农和赵德福也都笑了,接过剑南和徐荣光找来的小板凳坐下,说:“还是毛主席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差点诬陷了好人,整出来个冤假错案。”
日期:2009-3-22 9:33: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