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12-22 10:41:00
一、皇帝死了
魏元帝曹奂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年近而立的司马炎还立在父亲司马昭巨大的荫庇之下,他当时的爵位是曹魏的新昌乡侯,官职是中抚军,主要职责是统领禁军,卫戍京师。这是权臣父子的传统分工模式:父亲领军在外讨伐异已,儿子留守京师,监督傀儡皇帝与朝中百官。当年曹操、曹丕父子也是如此。
魏元帝曹奂咸熙元年十月,一直在司马炎、司马攸两个儿子之间来回摇摆、举棋不定的司马昭终于做出了选择,立司马炎为嗣子。这时候的司马昭,已经由晋公进爵为晋王,九锡也受过了,对内的一切反对势力都已剿平,对外讨灭了蜀汉。万事俱备,只欠魏帝禅位。
司马氏篡权夺位是学着曹操父子当年,依样照瓢,他们学得可认真,连最后临门一脚都是同一个模式:老子栽树,儿子乘凉。
次年(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司马炎嗣为晋王,同年十二月,魏帝曹奂禅位给晋王。这一年司马炎正好三十岁,子曾经曰过:三十而立,司马炎的起点比较高,一立就是个皇帝。
司马炎改咸熙二年为泰始元年。
泰始,这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也是晋朝的第一个年号。泰者,安也。司马炎诏告天下:从今开始,天下要安定了。
泰始这个年号用了十年,但是天下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安定,三国纷争的乱世还没有完全终结。江南孙吴政权还依仗着长江天险负隅顽抗,两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时有交锋。
泰始十一年春(公元275年),司马炎改元咸宁。
咸宁,这是晋武帝的第二个年号,还是祈祷天下安宁的意思。
咸宁五年十一月,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准备,晋朝出动二十万军队,分六路进攻孙吴。当时孙吴国贫民困、人心思变,晋军摧枯拉朽一般,横扫江南。次年三月,晋将王濬率领水军顺江流而下,直捣建业,吴王孙皓黯然出城投降。
四分五裂的天下重新归于一统,持绝了近百年的乱世终于中止了。咸宁的许诺已经实现,于是司马炎再次改元,将咸宁六年改为太康元年。
太康,这是晋武帝的第三个年号。
太康这个年号用了十年,这十年史称“太康盛世”。史家如此描述,“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所谓盛世,要求竟然如此之低!仅仅“天下无事,赋税平均”就可以了!这显然不是一个繁华似锦锦上添花似的盛世,而是一个大乱之后喘口气的盛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治世而已,但是对比之前“千里无人烟,白骨蔽荒野”的惨况,人们已经感到相当的幸福和满足。
更可悲的是,即使是这样的治世也仅仅昙花一现,不久,天下重新分崩离析,战火延绵不止。几十年后,在经历了山河沦丧、骨肉分离,见惯了杀人盈城、尸横遍野之后,文人干宝追忆那段逝水年华,他笔下的太康十年美好得恍若人间仙境,“牛马被野,余粮委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千载之后重读干宝此文,唏嘘不已,乱世中人说愁是泪、说喜也是泪。谚云“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字字血泪啊。
太康盛世的终结,有诸多原因,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司马炎老了。
按照那时的说法,皇帝是上天之子,动静都有天神庇佑,连皇帝的坐位都上应天上的“帝座”星,老天会不时的降下昭兆预示祸福。
太康九年正月壬申,太阳在白昼突然消失,良久再现;六月庚子正午,太阳再次消失,暝色笼罩大地。观星者言:日蚀再现,不利于王者。果然没过多久,司马炎就病倒了。
皇帝的病情时好时坏,延续到太康十年,妖异频现。
先是年初,江南会稽郡传闻,该郡的鱼蟹都变化为田鼠,数量巨大覆盖原野;豫州南阳传闻,当地人捕获了一只老虎,这老虎只长着两只脚,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后来后突然不见了;幽州塞北有死牛头突然开口说话,说“中国其必为胡所破也。”
然后是铜驼街旁一棵高十丈许二人围抱的大树无故折断。太康十年四月,宫城崇贤殿火灾,十一月,含章殿鞠室火灾。
这些都是恶兆,司马炎无疑慌了。太康十一年春(公元290年)正月,他又一次改元太熙。熙者,光明、和悦。司马炎祈求身体的康健,重新焕发光芒,君临天下。
太熙是晋武帝用的第四个年号,也是最后的一个年号,也是最短的一个年号。
老天似乎并没有眷顾这位人间天子,改元后仅三月,司马炎就进入了弥留状态。
那个晚上,全天下的目光投向了洛阳,全洛阳的目光投向皇宫,全皇宫的目光投向含章殿。含章殿上帷幕重重,还遮起了屏风。屏风后的皇帝司马炎艰难地持续着呼吸。
太医还在煞有其事地把脉,痛苦地做沉思状。这时谁心里都明白,皇帝离列祖列宗不远了。杨皇后、太子以及在京的众位皇子,环侍在皇帝周围,默默地开始酝酿泪水。殿外,不断有得到音讯的大臣睡眼惺忪地赶来。
四月的洛阳,春寒料峭,晚上晚上尤其是冷得厉害。一般臣子上殿是不许着履的,所谓“剑履上殿”是了不得的恩宠,只有少数功勋大臣才获准。衮衮诸公穿袜子贴着冰冷的石板,那个叫冷彻心肺,冻得直哆嗦。
看看,该到的人差不多都到了,现在只等皇帝宾天了。大臣们练练表情、挤挤泪腺、随时准备举哀。
可是内庭一点动静都没有,司马炎拖了一个又一个时辰,一口气还在胸口游走。
司马炎已经五十有五,二十五年前,他的父亲文帝司马昭就在这个年纪崩殂,他的伯父景帝司马师更早,死时才四十八岁。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如果大限将至,任何的抵抗都是徒劳,司马炎被臣子夸为“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总不至于对于生死如此恋恋不舍。自古何有万岁天子邪?
司马炎一口气咽不下去,是不放心身后事,因为皇太子司马衷竟然是个痴呆。
日期:2008-12-22 10:39:37
司马炎一生儿子众多,活到成年有二十六个,其中不乏聪慧勇武的佳儿。但在他做皇帝之前,只有四个儿子:正室杨艳生长子司马轨、次子司马衷、三子司马柬,侧室生司马景。嫡长子司马轨活到两岁,就夭折了。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年初,司马炎立次子司马衷为太子,这时司马衷才九岁。
时光荏冉,皇太子一天天长大。宫中传出这么一个流言:皇太子是个痴呆。有这么一个笑话做为佐证,说有一次皇太子在皇宫华林园游赏,有蛤蟆在叫,皇太子静静听了半晌,问左右随从:“此鸣者为官乎,私乎?”随从哭笑不得,只好蒙他说:“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皇太子听了这个答案,相当满意。
消息传了出去,百官哗然,司马炎也大吃一惊。但是他不敢轻易相信,因为宫闰深处自古都是盛产谣言阴谋的地方,宫内嫔妃们勾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其惨烈不亚于战场,目的不外乎争夺皇嗣之位。司马炎潜心观察,他发现自已好似雾里看花,因为一方面有人不停的提出种种证据,来说明皇太子是痴呆,另一方面又有人不停的把皇太子粉饰成圣子贤君。司马炎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确定了这一残酷的现实,这时候皇太子十岁刚出头,现在撤换还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