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人边听边退,脸红讪笑地挤出人群,逃之夭夭。这个人是贾皇后的远房亲戚,他一眼就看出这些衣服与贾府有关,于是尾随而来,想找个合适的机会显身把衣服要回来。听了小城管的叙述,他确定这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必是贾皇后无疑。那还不快逃?总不能当众揭发国母诱奸少年郎吧!
《晋书》上说,当天主持审讯的盗尉也是见过世面的,他也相信小城管所言,但这是掉脑袋的事,他只有斥责小城管胡言乱语,以盗窃罪将小城管收押。《泰始律》中规定官吏盗财物超过五匹布就要处死,按律小城管不死也得残疾。但是他好像没被严格按律追究,只是被收押。
不久之后,河东公主生了病,贾皇后大赦天下为女儿祈福,她的这个小情人就此逃出生天。
日期:2009-02-14 22:17:23
四十六
惜字如金是历代史官的基本职业素养,唐朝人却在正史里浓墨重彩的渲染贾皇后的花边新闻,目的在于行使他们眼里的微言大义,笔伐贾皇后的“荒淫放恣”。据他们说,贾皇后是个惯犯,经常勾引少年入宫淫乱,事后杀人灭口。小城管之所以不死,据说是因为他帅得实在惊天动地,使阅人无数的贾皇后也不禁心神荡漾,不忍心下手。
编写的《晋书》的房玄龄、褚遂良等的人品勿容置疑,但有一个问题不得不问:唐初离晋末相隔三百年,如何得此史料,咬定贾皇后秽乱宫廷?
此事例中,洛阳少年姓名、该盗尉姓名、该贾氏亲戚姓名,无一坐实,必定不是来自正典,而是采集于民间传闻,以讹传讹自不待言。
而且,试想此事如果真实,谁会泄露于世人?
洛阳少年、盗尉肯定不会,除非他俩嫌自已命长;贾氏亲戚?他在现场尚且缄口离开,难道会在事后自报家丑?最有可能的是在场百姓,但在百姓眼里,小吏所言荒谬不经,已被官府已叛定为窃贼收押;即令有百姓认为小吏所言不假,洛阳京师大邑,王侯无数富人上千,何以断定那妇人就是贾皇后?
退一步假设,即令贾皇后真的荒淫无度,宫中禁军上万,个个健壮勇武,何必冒险藏人入宫?要知道贾皇后毕竟不是吕太后,也不是后世的武则天,她不是皇帝的母亲,而是皇帝的妻子,权力依附于丈夫。虽然司马家宗室暂时被压制臣服,但一直虎视眈眈,她怎么可能做如此孟浪之事?
再退一步,即令贾皇后真要藏人入宫,又怎么会垂青像小吏这等人?贾皇后从小养尊处优,她的父亲是万户侯、丈夫是皇帝,她人也经历过大风大浪,眼界自然非一般妇人所以比拟;而小吏出身低微贫贱,平时可能三个月不洗澡,满嘴黄牙,一腔口臭,又不见有何才学,贾皇后委身于这样一个人,是否太自轻自贱?
再再退一步,即令贾皇后与小吏做了几夕欢娱的露水夫妻,以贾皇后的心狠手辣,怎么会留下这么大一个后患?即令小吏真正是天生尤物,令贾皇后情不自禁,以贾皇后的手段、权势,在偌大皇宫里藏一个人,应该不成难题,何不把小吏留在宫中常伴左右?即令贾皇后确实不得已,不能金屋藏娇,那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让小吏远走高飞,何苦又让他在洛阳街头、天子脚下招摇过市?
招摇过市倒也罢了,小吏的生活似乎未见很大改善。以贾皇后的身份,她随便赏赐点金银珠宝都可以令小吏吃喝不愁,又怎么可能用几件破衣裳打发挚爱?而且她似乎唯恐天下不乱,在衣服上留下贾府的痕迹。
凡此种种不合理,唐朝人一概不予考虑,铁了心的要将此事写入《晋书》。
这种不加甄别、一意孤行的行为多次发生,成为《晋书》为人诟病之处。唐朝人刘知几就曾批评《晋书》的编者选材不严谨,好用“稗官之体”,《旧唐书.房玄龄》里评价《晋书》“好采诡谬碎事,以广异闻;又所评论,竞为绮艳,不求笃实。”这话一点都不冤枉。
除了买春行为,唐朝人说贾皇后还和宫中的人关系暧昧,“与太医令程据等乱彰内外”,总而言之是个欲壑难填的深度性饥渴患者。
太医令程据是晋朝有名的一个佞人。前文提到此人在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向武帝献了一件雉头裘,恰逢武帝提倡节俭,正苦于没有反面教材,程据自已往枪口上撞,被武帝痛斥。太医院的太医都是在地方上混出名气之后,再被搜罗进宫的,进太医院时恐怕已经不年轻,更何况从咸宁四年到元康年间,中间隔了二十年,程据搞不好已经是个头发花白、牙齿缺落的糟老头。而元康年间的贾皇后正当壮年,说她与这么一个糟老头私通淫乱,那是扯淡。
虽是无稽之谈,但是这句话并非毫无价值。流言汹汹,必有端倪可寻,做到溯本清源。前文说到贾皇后之所以优容太子,主要是因为没有儿子,那她必定十分急切的想产下嫡子,好立为嗣君。贾皇后前后生育四次,可惜都是女儿,分别封为河东、临海、始平公主,最后一个小女儿夭折,追谥为“哀献皇女”。
西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绝育,为求子嗣,陈皇后求医问药花费数千万。贾皇后的情况虽与陈皇后不同,但是晋朝人不懂生儿生女取决于染色体组合,当时的医学又类同于玄学,贾皇后少不得会让太医进呈种种所谓的偏方秘药,有些药还可能取材怪异、见不得人。所以程据每次见贾皇后总是鬼鬼祟祟的,给人留下充份的想像空间,谣言遂起。
也有一说,贾皇后为求子嗣,所以载人入宫淫乱。此等宫闺秘闻,历朝历代都有流传,但大多只是捕风捉影,时人杜撰出来做为笑谈的。晋惠帝生有太子司马遹、贾皇后生有四位公主,这证明二人都没有生理问题,贾皇后独擅惠帝后宫,惠帝又是任她摆布的木偶,四个女儿都已经搞出来了,何不再加把劲,整出个货真价实的皇子来,何必要冒莫大的风险去求助外援?
需知这天下终究还是司马家的天下,贾皇后可以用“不孝忤逆”罪名废黜太子,太子也可以纠集宗室废黜皇后。贾皇后目前权倾天下,太子虽落于下风,但也并非甘为鱼俎,谁先露出破绽,就会被对方乘机而入。
在这种情况下,贾皇后必须小心翼翼,以她的心计,怎么会落下这么大的口实?
日期:2009-02-15 15:33:19
第二个问题:贾皇后会不会渡子?
我的观点是不会,部分理由在昨天的章节里已经做了阐述,余下的在今天的章节里继续探讨。
第三个问题:所谓的“牛继马后”
这个八卦很强大,因为它出现在《晋书.元帝纪》里,里面说“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看了这一段,让人不禁长叹,叹什么?叹人算不如天算,司马懿机关算尽,还是让姓牛的挖了他们司马家墙角?
如果这么叹,那就着了唐朝人的道啦。
我想叹的是:李延寿、令狐德棻,说起来你们也是一代史学泰斗,怎么这么三迷五道的,你们这是在写史,还是在写小说啊?
如果是写小说,就别在正史里添这一笔
如果是写正史,对于这种一看就觉得荒唐的事例,一看就觉得只配出现在野史艳闻中的事例,麻烦注明一下来历
所谓的《玄石图》实际是一本谶纬之学的教材,这玩意从春秋战国就兴起了,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因为皇帝都信它,后来到魏晋开始走下坡路,但是直到今天,这玩意儿还有市场。
《玄石图》里说“牛继马后”,所以司马懿很紧张,把大将牛金给毒死了,比除后患。按我说,司马懿这人好傻,光杀一个牛金有什么用?应该把天下姓牛的全部给杀了,这才安心,或者,让天下姓牛的都改姓,这才安心,他竟然只杀了一个姓牛的,顶屁用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