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司马遹五岁时,祖父司马炎就一厢情愿地替他编写无比灿烂的命运剧本。按照这个剧本,司马遹将由广陵王、皇太子,循序渐进,最后顺利坐上龙椅御宇天下。可惜司马炎所托非人,由于杨骏的贪权、昏聩,这个剧本演到一半就停滞了。元康元年三月的杀戮之夜,这个剧本被完全抛弃,面目可憎的后母贾皇后接手掌管太子的命运。
长得丑并不可怕,要命的是贾皇后的心计,比长相更让人不寒而悸。成年后的太子心中雪亮:元康元年一连串的政变,有一个可能致贾皇后于死地的大主角,始终隐在舞台一隅没有出场。
这个主角就是他自已,莫非年幼懵懂无知,恐怕当年就要不可避免地被推到前台,和贾皇后刺刀见红。
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能否胜过贾皇后?太子手心冒汗,完会没有信心。
想想吧,精明练达如卫瓘、德高望重如汝南王司马亮、年轻勇猛如叔父楚王司马玮,三个不同类型的对手同时陷入贾皇后的连环局,一朝殒命。更恐怖的是,这三人至死都没有认清仇人是谁。摊上这么可怕的一个敌手,真是太不幸了。
八年过去了,杨骏、卫瓘、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等人坟头木拱,尸骨估计也已经腐烂得所剩无几。当今这天下名为姓司马,有一半已经姓贾,若说贾皇后还有什么不满意?恐怕就只有嫌他这个皇太子晃来晃去,碍着她眼。
太子心知肚明,他们母子之间不可避免会有一场恶战。太子脚下是一条流血的帝途,这是他五岁时就被安排好的宿命。
祖父司马炎的幽灵在他背后隐现,发出声声叹息,不知道是不是表示后悔。
日期:2009-02-18 00:58:32
3、贾皇后忌恨太子
元康九年,武帝的尸骨正在陵阳陵的梓宫中腐烂,武帝朝的重臣多数已经死亡,残留的一些老朽也近乎冡中枯骨。晋朝的朝堂已经清刷一新,武帝时代的痕迹残留无几。
贾皇后肯定是不喜欢武帝时代的,对她而言,那个时代标志着委屈、羞辱,一想起来就恨得牙痒手痒,恨不得拿鞭子抽人。为了控制情绪,贾皇后努力去想杨太后的死况有多悲惨,才稍稍觉得解气。
横亘在贾皇后面前的最后一个障碍就是太子司马遹,这是武帝的得意之作,也是郁结贾皇后胸口十几年不散的心病。
首先,太子司马遹的出生,就是在提醒贾皇后:你曾经失败过。
那时贾皇后还是东宫太子妃,在自已没有生下嫡子之前,她严防死守,绝对不充许其他女人为司马衷生儿育女。贾皇后当年在东宫布满眼线,发现有人怀孕就用尽手段将胎儿打掉,甚至不惜亲手杀死孕妇。此等行为曾经引起武帝的震怒,贾皇后差点因此被废黜。
咸宁四年,谢才人突然被武帝招回西宫。对此贾皇后没有放在心上,因为谢才人年纪大、姿色平常,贾皇后并未将她列为威胁对象。谁曾想谢才人回到西宫不久就生下了司马遹,武帝心思慎细,害怕这皇孙回到东宫遭人毒手,就秘密养在西宫,不仅把贾皇后蒙在鼓里,连司马衷都毫不知情。
司马遹在祖父身边长到三四岁,某日司马衷去朝觐,正逢武帝正在宫里含饴弄儿、享受天伦。
皇子的居住各不相同,与他们的年龄、身份有关。比如太子司马衷就住在东宫,其余已成年并已封为亲王的皇子,比如秦王司马柬,他在洛阳、关中两处都有秦王府邸,如果他在京城任职,就住在洛阳的秦王府内,如果他没有官职,就会离开洛阳,回自已封地。未成年的皇子往往就与皇帝同住在西宫,等成年后再搬出。
武帝对司马衷说:“我最近很努力,给你生了好几个弟弟,你们兄弟握握手,认识一下。”
武帝在太康年间后宫人数暴涨,儿子数量也暴涨,好几个皇子和司马遹年龄相仿,比如长沙王司马乂只比司马遹大一岁,成都王司马颖就与司马遹同岁,像吴王司马晏、怀帝司马炽等人,比侄子司马遹要小四五年。
听了武帝的话,司马衷于是一个接一个的握手,司马遹混在众多叔叔的队列里。孩童的手肉嘟嘟,手感还不错,司马衷一路握下来,将到司马遹,武帝急忙喊停,武帝说:“这是你的儿子。”
司马衷这才知道自已竟然已经为人父好多年,也不知道他是否会感到惊喜。司马衷回东宫一报告,贾皇后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皇孙养在西宫,她鞭长莫及。
贾皇后因此恨死了谢才人。惠帝登基之后,贾皇后将谢才人打入冷宫,不仅不许惠帝与她见面,就连司马遹想看望生母,贾皇后也不允许。算起来,他们母子有近十年没见面了。
由于武帝的宠爱,也因为司马遹是惠帝唯一的儿子,所以司马遹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太子。如此一来火上浇油,严重损害贾皇后的牙眼,此中原因已在第三章中分析过,不再赘述。
总而言之,贾皇后视司马遹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想着拔之而后快。
除患应趁早,以防夜长梦多。贾后全面掌握政权是在元康元年六月,至今已有近九年的时间,贾皇后为何一直隐忍着不动手?
不是贾皇后不忍心,而是老天不配合。贾皇后有苦衷:她始终没能为惠帝生出个儿子来,司马遹是惠帝朝唯一的皇子,废了他,立谁为嗣呢?
说来可怜,这十年来,太子的身家性命一直维系在贾皇后的子宫之上。
日期:2009-02-18 00:59:44
4、史传贾皇后荒淫无度
《晋书.贾后传》里有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小吏。“洛南有盗尉部小吏,端丽美容止”。
盗尉部是晋朝城市内一个基层治安机构,归洛阳令管辖。晋朝的普通百姓除了要按时缴纳税赋、服力役,另外还有一项义务就是“补吏”,所谓“盗尉部小吏”并非正式公务员编制,充其量不过是在盗尉部听使唤、打杂,其身份不是片警,而是一个兼作杂工的城管。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洛阳城南有一个小城管,长相很俊美、举止很潇洒。”
长得再帅的城管也还是城管,家穷,地位低下,可是突然有一天,人们意外发现他有“非常衣服”。这个“非常衣服”不是指奇装异服,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这衣服很贵,不是城管这种穷小子能买得起的;第二层含义是这些衣服是有身份的人才可以穿的。古代服饰也是礼仪大防,不同出身、不同爵位官职的人穿不同质地、图纹的衣服,穿错了衣服就是“违礼”。
“违礼”分两种,一种是身份高贵的人穿了低贱的衣服,这是“失仪”。如果在居家生活中失仪,问题并不大,但如果在正式场合失仪,轻者被呵斥,重者丢官降爵;
另一种“违礼”,是低贱的人穿了高贵的衣服,这是“僭越”。僭越的后果一般比失仪严重,如果不是亲王,一不小心穿了带龙凤图样的衣服,脑袋十有八九是保不住了;即使是亲王,那龙的长相、姿态、脚趾的个数,也有严格的规定;在明清两代,穿明黄色的衣服招摇过市,那是要被拖到衙门打板子的。即使是最最普通轻微的僭越行为,也会遭来斥责、笞打、剥衣服的待遇。
晋朝法律规定“庶人不得衣紫绛及绮绣锦缋”。朝廷对于百姓的僭越行为检查得相当严格,武帝常常派人微服出宫,观察风俗。《晋书.良吏传》里描述太康年间担任司隶校尉的变态官员王宏,他派遣从吏在大街上拦截百姓,让他们脱衣检查有没有穿不该穿的,连妇女的内衣也不放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