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书.八王之乱》
第46节

作者: 应侯范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后人因此讥笑二人栈恋权位,但不知讥笑二人的人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此二人查漏补缺,这个国家将不知会崩坏成什么样子。固然,智者不立危墙之下,但是仁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晋朝明哲保身的滑头充斥朝堂,这些人才是历史罪人,应该遭唾弃。
  《晋书》将卫瓘张华合写在一卷之中,唐朝的史官没有吝惜赞美之语,他们对卫瓘、张华两人的忠诚与舍身取义的胆气表示敬仰,最后他们感概说“忠于乱世,自古为难。”

日期:2009-02-26 20:25:19

  2、司马雅密谋政变
  永康元年初的洛阳,气氛是肃杀的,不平、惶恐的情愫在交织蔓延,太子虽然被关进了金镛城,但是太子的党羽仍在,这些人不知道贾皇后会不会实行清洗,别说仕途,就是人身安全也处在危险之中。为了自保,同时也是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这些人开始活动。
  禁军将领司马雅、许超曾经在东宫任职,太子对两人不薄,后来两人被调至禁军,担任右卫督与常从督。两人对太子的遭遇感到不平,于是联合殿中中郎士猗,密谋救出太子,扳倒贾皇后。殿中中郎是当年孟观、李肇的军职,右卫督与常从督与殿中中郎相似,也宿卫宫中,但是官秩比殿中中郎要高,手下兵也多。当年贾皇后就是依仗殿中禁军才消灭杨氏,政变成功,现在腑腋间埋下这么一颗丨炸丨弹竟然浑然不觉,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贾皇后的敏锐精明已经在元康九年的专横跋扈中消磨殆尽了。

  司马雅等人有心杀贼,尽凭他们几个却无力回天。就如当初贾皇后一样,他们只能向宗室寻找奥援。贾皇后找的是年轻有为的楚王司马玮,司马雅等人很不幸,他们只能找老而昏聩贪婪无行的赵王司马伦。为什么呢?说出来别不信,这个人选其实是贾皇后指定的。
  当时身在洛阳的宗室重亲有不少,仅武帝的儿子,就有淮南王司马允、清河王司马遐、吴王司马晏、豫章王司马炽,可惜太子的这四个叔叔都靠不住。
  当年逮捕卫瓘时清河王司马遐的懦弱表现,已足够让人对他不抱希望,一个连属下都管不住的人,难道还能做大事?何况此时清河王手中也没有兵权。
  吴王司马晏,史书上说他“才不及中人,于武帝诸子中最劣”,照此看来,他连皇帝哥哥司马衷都不如,他很小的时候就中风半身不遂,司马晏的样子很让人倒胃,长大之后更加难看,“不堪朝觐”,都不能出去见人。当时司马晏担任射声校尉,很明显,他能掌兵权是因为贾皇后觉得这人不构成威胁,根本无须忌惮。司马晏也不能够依靠。

  豫章王司马炽是武帝最小的儿子,后来他成为晋朝的第三任皇帝,是为晋怀帝。永康元年他才十七岁,史书上说他为了避祸“冲素自守,门绝宾游,不交世事,专玩史籍”。如此韬光养晦,当然无法指望他会涉险反抗贾皇后,何况当时司马炽官拜散骑常侍,这是一个既没政权又没兵权的闲职。
  唯一有能力领导一场政变的,看来只有淮南王司马允了。永康元年司马允二十七岁,正是大有可为的年纪。当年武帝寄以重望的三个儿子:秦王楚王淮南王,秦王病死楚王笨死,硕果仅存的淮南王司马允,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除皇帝哥哥以外司马家的第二号人物。司马雅等人不找淮南王,却去找老混蛋司马伦,岂非昏了头?
  事实恰恰相反,司马雅等人看得雪亮,此时除了贾皇后,淮南王司马允也许就是第二个最为心切,盼太子早点死的人了,《晋书.淮南王传》里说“初,愍怀之废,议者将立(司马)允为太弟”。
  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一、是贾皇后为了稳住淮南王,有意放出烟雾,说准备立淮南王为皇太弟,将来继承皇位;二、是朝中与淮南王结党的臣子们,利用当时人心惶惶的乱局,趁机向贾皇后施压,要拥立淮南王为嗣。不管是出于哪一种原因,都使淮南王有足够的动力嫌太子碍事,乐得看他倒霉。这种现象也再次证明的,贾皇后所谓的生子是一个彻底的谎言,即使在当时,也没有人相信,连贾皇后自已都觉得心虚而不敢提出嗣位要求。

  不过退一步讲,即使淮南王想发动政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当时还是镇东大将军,治所依然在寿春,除了随身携带的七百多个死士,淮南王在洛阳无兵可依。
  除了皇帝的四个亲王,倒也有两个宗室成员手中有兵权。一个是东武公司马澹,时任中护军;另一个是齐献王司马攸的儿子,小齐王司马冏,时任翊军校尉。不过司马澹是铁杆贾氏党徒,是废黜、押解太子的急先锋,也是杀害太子之母谢淑妃的刽子手;齐王司马冏呢,年轻,资历不够,威望也有限。
  以上人物都不能用,那就只能在祖父辈的宗室元老中找了。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宣帝司马懿的九个儿子,越是有才能,如琅琊王司马伷扶风王司马骏,越是死得早;余下没才能,但人品还算敦厚忠直的,如汝南王司马亮,也被贾皇后利用完之后死于非命;撑着活到永康元年的有三位,全都不成器,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人品有问题。

  老大平原王司马干,前文已经介绍过了,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老八梁王司马肜,“清修恭慎,无他才能”,靠着父兄得到高官显爵,年轻时是个纨绔子弟,老年了也没见有什么善行。晋朝用人不出宗亲外戚的范围,所以梁王司马肜也曾出镇四方,结果他出镇关中时,公报私仇害死建威将军周处,人心大失,氐族人的叛乱愈演愈烈,朝廷只有把他召回洛阳,派河间王司马颙镇关中;永康元年,司马肜担任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录尚书事等一连串显赫的官职,实际上对朝政一事无补,手中也没有实际兵权;

  老九赵王司马伦,比他哥哥司马肜还不如,“无学,不知书”“素庸下,无智策”,从小就被父兄看不起。关中氐族的叛乱就是他出镇关中的时候,胡作非为而激发的,当时是元康六年,朝廷把他召回了洛阳,做为惩戒,只让他担任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这种虚职闲职,长达三年。
  永康元年春,在太子被废黜后,贾皇后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鬼使神差的任命赵王司马伦为右军将军。司马伦的期望值是录尚书事,就是做宰相,右军将军这种区区千石的小官,而且还是武官,实在配不上他的身份,所以司马伦很不满意。
  司马雅等人感觉到了司马伦的怨气。右军将军官衔虽低,手下禁军着实不小,司马伦“性贪冒”,经不起诱惑,司马雅等人孤注一掷,决定策反赵王司马伦。
  所以说,赵王司马伦这个人选是贾皇后指定的。贾皇后未曾想到,这个近日颁布的看似无关紧要的任命,竟然替自已开启了死亡的大门。

日期:2009-02-27 22:10:23

  3、太子囚于许昌
  司马雅与许超还在商议,要谋定而后发,那边贾皇后先动手了,仅仅把太子关进金镛城她还觉得不够安全。
  于是有一个黄门跳出来自首,自称曾与太子合谋造反,皇帝照例大会群臣,数落太子的忤逆,把黄门的供辞给公卿传阅。这种载脏伎俩勿需辩解,为了陷害太子,自首的黄门陪上一条命。
  照例龙颜大怒、百官寒心,最后还是父子情深,皇帝网开一面,仅仅下诏将太子囚禁于许昌别宫思过。东武公司马澹再次充当了打手,他率领一千禁军押解太子出京,向东南百里,送至豫州颖川郡下的许昌,随行的还有治书侍御史刘振。治书侍御史是汉代官名,晋朝依然在使用,掌管律令。刘振的任务是看守监视太子,皇帝令刘振持节,按照晋朝法令,持节者可以杀无官位之人。当时太子已被废黜为庶人,所以在法理上,刘振有权将太子先斩后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