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命运容不得他消极怠工,在中国历来十分严酷的政治环境里,被卷入其中的人是不允许中立的。沉默就意味着不合作,不合作就意味着是敌人,这种混帐逻辑直至今日还大有市场。
永康元年四月癸巳,垂垂老矣的张华又一次面临决定生死的选择。右卫督司马雅再次找到张华,对他说:“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匡朝廷,为霸者之事。”
司马雅的措词是十分不当的,什么叫“为霸者这事”?那意思就是说,赵王司马伦要灭了贾皇后,自已当“霸者”,就是像春秋五霸那样的,做号令天下的诸侯,这似乎不是一个忠臣所应该说的话。
而且,赵王司马伦是什么样的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司马伦是不可靠的,所以张华仔细思量,拒绝与赵王合作。
司马雅怀着一片好意前来,哪知明月照沟壑,他勃然大怒,说道:“刃将加颈,而吐言如此!(真是不知死活!)”司马雅转身愤然离去。
张华没有想到,刚才的选择已经判了自已死刑。他有昼卧的习惯,结果就作梦梦见房倒屋塌,把自已吓醒了。几个时辰之后,政变就发生了。
日期:2009-03-06 21:23:07
7、癸巳政变(上)
政变经过周密的布署。孙秀早就和通事令史张林、省事张衡、殿中侍御史殷浑、右卫司马督路始接上了头。这些文武官员职位都不高,但都很显要,在最核心的殿中任职,特别适合那些有野心的人。
此外,司马伦还策反了翊军校尉齐王司马冏和右卫佽飞虎贲督闾和,这部分兵力再加上司马伦麾下的右军,司马雅麾下的右卫督,还有士猗麾下的殿中虎贲,洛阳禁军半数兵马参与了进来,禁军名议的统领北军中侯与中护军已经被架空。
严格来讲,这是一场以禁军中下层将领发动的兵变。
兵变定在四月癸巳日夜丙夜一筹,即公元300年四月四日凌晨。当夜,赵王司马伦召来右卫将军麾下的前驱、由基、强驽三部司马,假称奉了皇帝诏书,说:“中宫与贾谧等杀吾太子,今使车骑入废中宫。汝等皆当从命,赐爵关中侯。不从,诛三族。”
三部司马一看,连直接上司、右卫司马督路始都已经参与,哪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于是“众皆从之”。
司马伦率领着禁军赶到宫城,早有人替他把宫城大门打开,兵变的部队消无声息地进入宫城,陈兵列队在御道南侧。司马伦命令侄孙齐王司马冏率领三部司马进殿废黜贾皇后。
为什么要派齐王司马冏出马呢?这是有原因的。
参与兵变的禁军将领出身都很低微,平素也是任由贾皇后指使的,这些人做惯了奴才,此刻只是想趁机赌一下富贵,未必能镇得住皇帝皇后。贾皇后可不像杨骏那样无能,以她的手段,万一说动这些将领反水,不仅兵变腹死胎中,赵王司马伦等也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只有能与贾皇后分庭抗礼的宗室成员出面,才可以把她治住,而且这个人起码得是宗室近亲。司马雅是疏族,不具资格,剩下的人选就寥寥无几了。
据说梁王司马肜也参与了政变,但是他似乎没有到达现场,兵变现场地位最高的是赵王司马伦,他是这次行动的主谋,应该身先士卒。可是司马伦一来年迈二来无能,孙秀不敢对他抱有期望,而且估计司马伦自已也胆怯,所以就指使年轻力壮的司马冏作了先锋。
司马冏的皇帝司马衷的堂弟,景帝司马师的嫡孙,这个血缘绝对有说服力。更何况他是齐献王司马攸的嫡子,“少称仁惠,好振施,有父风”,在宗室中口牌不错。
最最关键的还有一个原因,司马冏绝对不会对贾皇后心慈手软。若说武帝司马炎是害死他父亲的杀父仇人,那么贾皇后就是害死他母亲的杀母仇人。
贾皇后其实是司马冏姨妈,(司马冏若按母亲的亲戚关系,他应该是惠帝的侄子辈,但按父亲的亲戚关系,他是惠帝的堂弟。这辈份真乱!)她与司马冏的母亲贾荃(这名字听起来借假酒)是同父异母的姊妹。
贾充的父亲贾逵是曹魏有名的忠臣,曾领兵为将多有战功,曾任过郡守多有政绩,百姓立碑怀念,贾逵的临终遗言是:“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如此忠诚的父亲竟然生出贾充这种奸佞儿子,让人惊咤不已。
贾逵死时贾充十七岁,贾充他的第一次婚姻娶的是李丰的女儿,生下了贾荃、贾裕姊妹俩。李丰后来在曹魏嘉平末年,在魏主曹芳的授意下,与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太常夏侯玄密谋反司马师,结果泄露。皇帝曹芳在九个月后被废黜,李丰被司马师用刀环砸死,夏侯玄、张缉被夷三族。贾充的前妻李氏受到牵连,被流放。
后来贾荃嫁给了齐献王司马攸,贾充也另娶了城阳太守郭配的女儿郭槐,生下了贾南风、贾午两姊妹。泰始元年,武帝受禅大赦天下,流放在外十一年的李氏获释回到洛阳。
当时贾充的母亲柳氏还在世,柳氏与丈夫贾逵相似,都是忠直的人,她要求儿子把李氏接回家来。武帝听说了此事,特地下旨允许贾充设左右两位夫人,(一夫一妻,其余只能为妾,这才合乎礼数的,贾充两夫人并列,是特例。)可是郭槐不干了,她是一个泼辣的悍妇,(但是在太子一事中,这个老悍妇显得很明大理。)贾充怕老婆,不敢违背郭槐的意愿。
最后,贾充在洛阳永年里建了屋室,安置李氏,自已却从不过往。当时贾荃与妹妹贾裕多次请求父亲去看望生母,而贾充不为所动。
泰始三年,贾充被任命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要出发前去关中,百官群集为贾充送行,贾荃、贾裕当众恳求贾充召回母亲,叩头流血。当时贾荃已是齐王王妃,百官一看这陈势,清官难断家务事,都吓跑了。不久,贾南风做了太子妃,武帝下旨,严令像李氏这样的罪人家属不许回到夫家。
皇帝都开了金口,李氏最后就终老永年里。柳氏因为这儿媳,一辈子都不原谅儿子,柳氏临终,贾充问母亲还有什么心愿未了?柳氏白了他一眼,说:“我教汝迎李新妇尚不肯,安问他事!”
大女儿贾荃也绝望了,她又气又恨,不久就生病去世了。
然后过了十几年,贾荃的儿子司马冏终于逮到机会替她、替她的母亲李氏报仇,出一口恶气了。
日期:2009-03-09 00:34:12
9、癸巳政变(下)
赵王司马伦的立威效果并不理想,屠刀只能压制态度,并不能影响判断,更改事非。贾谧也许该死,张华、裴頠则完全是无辜受戮,兵变现场的大部分朝臣都是式乾殿事件的旁观者,如果据理力争的张、裴都有罪,那他们岂不个个都有罪?退一步说,即使张、裴真正有罪,也罪不容诛。
明眼人都看出来,司马伦不过是在借机逞私愤。四年前,司马伦任征西将军出镇关中,腹心孙秀胡作非为,刑赏失当,激起氐族叛乱,孙秀还与时任雍州刺史的解系争夺军权。两人都上表参劾对方,解系请求诛杀孙秀以平息氐族、羌族的怒火。朝廷知道解系是良吏,而赵王司马伦一向不成气,于是召回赵王,改换梁王司马肜出镇关中。
当时解系的弟弟解结担任御史中丞,朝廷在议孙秀的罪行之时,解结坚持诛孙秀以谢天下。执政的张华与裴頠示意梁王司马肜抵达关中之后,将孙秀治罪,安抚氐、羌情绪,梁王没有听从。从此孙秀就对解氏兄弟,还有张、裴二人怀恨在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