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住在山里的小和尚,我把我的寺庙生活告诉大家》
第37节

作者: 释戒嗔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山上也不是没有让人休息的地方,在三重瀑布附近的山腰上有个亭子,走累的游客常常在亭子中休息。亭子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建的,已经很破旧了。亭子的建造者显然没有对它花费很大工夫,既没有雕刻,也没有很好的造型设计,只是简单到用土黄色的石柱撑起了整个亭子,在亭子上方的石梁上隐约可以看到几个字:观雨亭。
  因为是在三重瀑旁,所以平日里坐在亭子中的人,通常不是观雨,而是观瀑的。
  南方的天,变化莫测,只是有时候一阵悄然而至的雨,才让观雨亭变得名副其实,很多游客挤在观雨亭里避雨。

  有一次下雨从观雨亭路过,看着躲藏在亭子中的人们,一个不起眼的小亭子,一样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且也不比那些装饰精致的亭子差。
  那一年,戒尘吃坏了肚子,戒嗔跑到山下镇卫生院去找沙大夫,想从他那里拿些治疗的药品。路过镇卫生院的病房,发现房间里的床上躺了好几个镇民,有人包着头,也有人包着手臂。淼镇不大,镇卫生院里一般很少有人住院,微微有些奇怪,更何况这几位病人戒嗔也算熟悉,不像惹是生非的人,可是,看样子却像刚刚打过群架。忍不住上前询问,有个病人说,上午上茅山运石头,经过观雨亭的时候,它忽然倒了,我们都被倒塌下来的石头砸伤了。幸好反应得还算及时,而且人都不在亭子中,否则问题就大了。

  不由得感慨,一直默默地为路人挡风避雨的观雨亭,今天伤到了人。
  一个长期无人管理的好亭子,也可能发挥坏作用。
  生活中的好与坏原来都并非恒久不变,一贯表现好的人也可能去做坏事情,长期做坏事的人也可能做好事,比如前段时间,也曾经报道过小偷救人的事情。
  我们是否一定要用老眼光去对待一些事情,一些人呢?真正起到了坏作用的是你的归类和你的排斥。

日期:2008-1-18 8:54:30

  冬雪
  这一夜,不知何故,很冷。
  早晨醒来的时候,推开寺门,外面已经一片白色。
  冬雪就这样来了。
  院子里那几棵枝干上只剩下枯黄卷曲瘦叶的老树,前几日还怜它单薄。而如今,细雪浮在枝干上,反到多了一分韵味,少了一分凄冷。

  踏去屋外,雪并未完全停止,时有星星点点落在衣襟上。
  疾风吹过的时候,雪骤然又大了起来,我不知道那雪来自天外,还只是天地间的遗物。
  脖子上片片冰凉,那不着痕迹的雪花,不知道怎么就钻进了脖子里。
  耳边传来欢呼声,戒痴从身后的屋子里冲进雪地里,爬在地上,兴奋的拢着积雪。
  这场雪下的并不太大,戒痴坐在雪地里,身边只积起了小小的一堆,他望着我笑着说,戒嗔师兄,等雪再下的更大些,陪我一起堆个雪人吧。
  笑着点头。
  有人惧怕严寒,因为他不愿感受冷风吹在身上的滋味;也有人兴奋的等待,那是他看到了寒冷中的快乐。

  搬上板凳做在寺门前方,静静的看着戒痴跳跃奔跑。
  天比平日要亮了几分,那是因为薄薄的日光,被雪地散射开后在空中穿梭。
  身边有响动,却看是戒尘从里屋来到我身旁,小僧袍里裹着厚大的棉衣,显得臃肿不堪,转到起来也甚是不便。
  低着头偷偷的笑,不想让戒尘发现我在笑话他。
  戒尘摇摇摆摆的走到我身边,就势靠在我怀里。

  搂着那个小小身体,仿佛抱着一尊小暖炉,戒尘和我一起笑咪咪的看着玩在兴头上戒痴。
  他转过头忽然问我,戒嗔师兄,是不是再过几个月,等到春天来了,我们就能再见到美景了呢?
  笑着指着铺满雪的山地对戒尘说,难道现在的景致不美吗?
  我们习惯把怀念留在秋日黄叶飞舞的瞬间,把希望寄托在随着春风轻荡的柳枝上,却总是在忽略那侧头就可以瞥见的美丽冬雪。

日期:2008-1-21 8:51:02

  井底之蛙
  那几天,离天明寺不远的山路边,忽然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个大洞,探头看看里面,泥土甚新,而且挖的还很深,大约有好几米,若是一个不小心,人掉了进去是很容易受伤的。
  既然不知道是什么人挖的洞,也不好轻易的去填掉,只是寺里的师兄弟们都相互提醒了,平时行路的时候要绕开走。
  这样过了几个月,大洞依然在那里,只是大家也不再关注了。
  当不平常变成习惯,它也就成了平常。
  有天出门,远远的看到戒傲,戒傲蹲在地上不知道在看着什么,走近了几步,原来戒傲蹲的地点就在大洞边上,他正在向里面窥探。
  好奇的走到戒傲旁边,戒傲神情专注,居然没有留意到我。

  瞅了一眼洞里面,好像没有什么异常。
  我问,戒傲你在看什么。
  这时,戒傲的身体忽然向前倾倒,就要往洞里跳下去。
  我吓了一跳,从后面奋力把戒傲抓住,使劲把他拽回来。
  戒傲被我拉的倒在洞边的草地上,不断喘气。
  怪责的对他说,戒傲,你做什么呀,那么深的洞,往里面跳多危险呀,你还头朝下。
  戒傲说,谁想跳了,你一点声响都没有的出现在我身边,又忽然说话,我是被你吓的失足了。

  微微的觉得不好意思。
  正想问戒傲看什么,却看见戒尘抱着一大捆粗长的绳子走了过来。
  戒傲说,刚才戒尘说,洞里不知道怎么掉进来一只青蛙,他让我把青蛙从洞里救出来,否则只怕过不了几天,青蛙就死了。
  伸头看看洞里,确实有一个小青蛙,伏在洞底。
  用戒尘带来的绳索把戒傲放到洞里去,戒傲把那只小青蛙从洞里带出来,交给戒尘,戒尘兴高采烈的去山下的池塘了。

  这事很快就遗忘了,只是有一天,几个小和尚缠着智惠师父故事,智惠师父便讲了井底之蛙的故事,戒尘听的开心,还不忘记向旁边的我和戒傲说起那天的事情。
  戒尘说,那天若不是师兄救了那只青蛙,那只青蛙就成了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的一片天空了。
  和戒傲一起笑了起来,戒尘这小和尚活学活用的还是挺贴切的。
  戒傲忍不住问戒尘,那你眼中的世界有多大呢?
  戒尘说,世界当然有淼镇那么大。

  生活在井下的青蛙眼中的世界,只有井口的那一方天空,戒尘却认为青蛙见识少,世界有我们生活的淼镇那么大,而我和戒傲呢?我们当然知道世界要比青蛙和戒尘所知道的大很多,而究竟有多大,我们也不清楚。
  我们仰望天空的时候,没有人能把整个天空尽收眼底。
  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而大多数人只知道别人是。

日期:2008-1-25 9:08:01

  滴水观音
  那天,天明寺的佛堂中特别热闹,前来进香的镇民们在座位上议论纷纷,和平时安静的等着故事的样子截然不同,戒嗔不由得起了好奇心,凑进人群里探听,有位李施主告诉我,前天,淼镇西边最拐角的一户姓王的人家发生了异相,他家里供奉的一尊观音像手中玉净瓶口开始往外滴水,而且直到现在都没有停止过,大概每过半个时辰就要往外滴上一滴,现在王施主家人群也是络绎不绝。

  这个王施主,我们寺里的僧人都认识他,他家就在淼镇西边的山边上,那座山比茅山陡峭许多,而王施主家就紧靠山壁而建。
  王施主家的那尊观音像,则更加的有名,那是附近几个乡镇中最古老的佛像之一,据说是从清朝时就传下来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本来镇上同样历史的佛像有好几尊,但是其他几尊在文丨革丨时期都被砸的差不多了,只有王施主把观音像放在毛主席画像后面才免过一劫。
  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寺里的人,师兄弟们都很兴奋,都觉得这样的异相出在天明寺附近,一定是佛对我们虔诚的修行的肯定。只有智缘师父没有发表意见,智缘师父说,我们去王施主家看看吧。
  寺里人都不愿意放弃见识这个有生以来从没有见的奇迹的机会,于是全寺出动,只留下戒言一个看家。
  走到王施主家的院子外面,远远的就看到很多人影,把王施主家小小的院子挤的满满的,镇民们看见我们来了,便主动让出一条通道,王施主见到我们,又是开心,又是兴奋,他说,这几天,佛像已经滴了很多滴“圣水”了。他正想着找寺里的师父来商量,看看是不是要把这尊佛像送到寺里去供奉比较妥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