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这个实验中,狗面颊上的腮腺管被切开,有一条管道将狗所分泌的唾液输送到一个计量器里面。狗的上方是一个铜铃,实验者一拉线,铃声就会响起来。狗的前下方有一盘肉,实验者一拉操作杆,肉就会送到狗的面前。实验开始时,实验者拉响铃声,狗无动于衷,没有一点反应,腮腺也不分泌唾液。显然,铃声对于此时的狗是个无意义的中性刺激物(条件刺激物,需要有条件刺激才能产生反应的东西)。
实验者又把盛着肉的托盘拉到狗的面前,狗瞬间变得十分激动,腮腺通过管道分泌了大量的唾液。显然,肉对于狗是个有意义的刺激物(非条件刺激物,不需要条件刺激就能产生反应的东西)。
接着实验者把盛着肉的托盘拉到狗的面前,同时拉线,使铃声响起来,狗照样会产生大量的唾液。这样,肉和铃声结合,配对出现多次,后来即使肉不再出现,仅仅给狗听铃声,狗也会分泌出大量的唾液——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在这个实验中,肉是强化物,铃声本来对狗是毫无意义的东西,结果因为跟肉结合在一起,变成了有意义的东西,狗通过这个实验学会了对铃声产生兴奋和分泌唾液的行为——这是不断使用肉来强化的结果。
日期:2010-07-10 20:31:09
继续讲故事:
3.在这个实验中,狗面颊上的腮腺管被切开,有一条管道将狗所分泌的唾液输送到一个计量器里面。狗的上方是一个铜铃,实验者一拉线,铃声就会响起来。狗的前下方有一盘肉,实验者一拉操作杆,肉就会送到狗的面前。实验开始时,实验者拉响铃声,狗无动于衷,没有一点反应,腮腺也不分泌唾液。显然,铃声对于此时的狗是个无意义的中性刺激物(条件刺激物,需要有条件刺激才能产生反应的东西)。
实验者又把盛着肉的托盘拉到狗的面前,狗瞬间变得十分激动,腮腺通过管道分泌了大量的唾液。显然,肉对于狗是个有意义的刺激物(非条件刺激物,不需要条件刺激就能产生反应的东西)。
接着实验者把盛着肉的托盘拉到狗的面前,同时拉线,使铃声响起来,狗照样会产生大量的唾液。这样,肉和铃声结合,配对出现多次,后来即使肉不再出现,仅仅给狗听铃声,狗也会分泌出大量的唾液——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在这个实验中,肉是强化物,铃声本来对狗是毫无意义的东西,结果因为跟肉结合在一起,变成了有意义的东西,狗通过这个实验学会了对铃声产生兴奋和分泌唾液的行为——这是不断使用肉来强化的结果。
日期:2010-07-10 20:32:51
4.我告诉厅级干部,在上面所说的巴甫洛夫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实验中,实验者使用肉做为强化物,对狗的进食行为进行强化,结果让狗学会对铃声分泌唾液,你现在就可以用这个原理来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我告诉他:为什么这个小孩不听话,不是小孩坏,而是你们做错了。你们采取了一个错误的强化措施。你这个错误的强化措施就是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给他买东西,因为他一哭一闹你就给他买东西,哄住他,他就会得到一个强化。这个强化的结果是什么呢?孩子就会知道爸爸妈妈现在是怕了我哭、怕了我闹,我只要闹、只要哭的话他们就会妥协,就会满足我的愿望。从此他就开始哭闹,因为闹而获得了你们不得不买的东西;因为闹而使自己的愿望获得了满足,这样他的哭闹行为就不断被强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日期:2010-07-12 00:27:46
5.大家到动物园的海洋馆去玩,看到那些海狮啊海豹啊在看台上拍手啊、顶球啊,顺着训兽员的手势做各种各样的高难度游戏。做完游戏之后干嘛?那些训兽员从身后的篓子里拿出一条鱼来给它吃。它做对了一个动作就喂给它吃一条鱼,做错了一个动作就不给它吃鱼,从此它就会学会了游戏的动作——训兽员所期望的动作,只要它的能力所及,它就会做到、做好。训练海狮啊、海豚啊都是同此一理。
又比方说马戏团的大狗熊表演吧,那么胖,那么笨,那么庞大,居然能够骑一个小自行车,骑得飞快,围着场子转,一点都不会出问题,为什么?它是学习得来的,是训兽员通过食物强化得来的,它做对了一个动作,训兽员就给它喂食物来奖赏——于是就训练出了大狗熊高超的技术——就是这么简单。
日期:2010-07-12 00:29:38
6.这个厅级干部的小孩同样是如此。这个孩子他做了在地上打滚的动作之后你就给他买东西,买了东西以后他又继续在地上打滚,然后你又再给他买东西,所以强化了他的哭闹、在地下打滚的行为。是你们爸爸妈妈做错了,不是孩子错了,所以孩子是没有罪的。
现在我们的媒体上经常说,我们的后代怎么怎么变了呀,怎么怎么不知好歹呀,怎么怎么好依恶劳呀、怎么怎么不思进取呀、“80后”“90后”是问题的一代呀等等。好多独生子女的爸爸妈妈都对我诉苦说:“没有办法了,这孩子不去找工作,赖在家里啃老,上了班以后又跟领导吵架,跟同事吵架,不停地换工作,没地方了他又回来啃老爸老妈的。”
还有的爸爸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上高中了、读大学了,要到学校去住集体宿舍,感到十分艰难,不愿意住。集体宿舍里没有热水器,没有独立卫生间,没有空调,跟大家住在一起不习惯,人际关系不知道怎么处理。不行,要住外面,要自己租房子住,要爸爸妈妈来陪读,自己的衣服不知道怎么洗,鸡蛋不知道剥壳,妈妈来当老妈子伺候我等等。这是什么问题?孩子为什么变坏了、变懒了、变得无用了、变得不近情理了?归根结底——强化、错误的强化造成的。强化的类型可分为两种即: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奖励;负强化就是惩罚或者取消奖励。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无论使用正强化或负强化,只要能起到科学地教育和引导孩子进步的作用的强化行为,就是正确的强化行为,否则就是错误的强化行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也就是奖励和惩罚或者取消奖励,这两个行为矫正的手段是我们改变孩子人生的一个绝招,怪就怪在爸爸妈妈错误地使用了这个绝招。
日期:2010-07-12 00:31:35
7、我告诉这个厅级干部,我告诉他,我说:“从今天开始,你做到几点,第一,他越闹你越不理他,第二,他不闹了你再买东西给他。你就买好了他喜欢的东西放着,他哭的时候你不吭声,看你的电视。”
他说:“他会摔东西,会上房揭瓦!”
“不会的。”我说,“他一开始闹,你就起身离家,把他扔给家里的老人扔给保姆照看,任他去哭,让他去闹。
“不行啊,孩子会感冒的,在那冰凉的地上滚来滚去的。”
“你看吧,问题来了吧?不是孩子的问题,是你们做父母的问题,你们心痛了吧?孩子很聪明,他知道谁疼他,谁疼他,他就折磨谁。他为什么不这样去折磨保姆?折磨老师、同学?好好想想吧。”
厅级干部低头想想也对,接下来继续请教。
日期:2010-07-13 00:08:54
8、我告诉厅级干部,孩子如果再闹,就让他在地上打滚。让他去滚,让他去哭,直到他自己不想滚了,不想闹了就算完了。他知道滚来滚去是他自己吃亏,不是你吃亏的,他就不哭、不闹了。你们在家里,他才会哭,才会闹,你们走了他肯定不会再闹了。”
厅级干部照我说的做了,任凭孩子哭闹。老婆去洗碗,他就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按遥控器,随意地换频道。这个孩子滚了一阵子以后捂着眼睛看爸爸妈妈,看到没有效果,立马不闹了,赶紧爬起来了。孩子爬起来以后,爸爸妈妈就给他吃好东西,好言相劝,给他买他想要的玩具。
“这才是好孩子,你这样好了,都七、八岁了,都读书的人了,怎么能这样子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