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50集收视完毕,不吐不快的若干观后感》
第1节作者:
规划员K
日期:2010-7-14 15:05:00
昨晚19:45,新红楼的第50集在宝玉的突兀一拜中嘎然而止,随即连续的5、6个广告联播才让我意识到这个李少红版的红楼梦终于播完了。
我算是很认真的本剧观众,50集大戏看了45集,其中仅仅1次外出、1次信号故障,才漏掉5集。算是坚持把牛奶喝完,才发表的观后感。这一点先预告新红的支持者。
原本在看了前4集后,已经有了个基本认识。而且这个认识并没有随着其后的40多集演进而有太多变化。之所以迟迟才提笔,大略是因为数年前为了反对李旭丹出演黛玉并反对胡枚担任导演,已经奋笔疾书的许多。热情耗费不少,自以为终于得计(这一点不少天涯网友想必在得知蛋蛋和胡导出局时颇有同感)。而最终是现在这么个结局,却是政老爷说宝玉和贾环的“两难”了。好,闲言收住,且说正题。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豆瓣的评分。豆瓣上:《89版红楼梦电影》的评分是7.8,《林青霞、张艾嘉红楼梦电影》评分7.5,《徐玉兰、王文娟越剧电影红楼梦》评分8.9,《87版电视剧红楼梦》评分9.2;而《新版红楼梦电视剧》评分为4.9。豆瓣的起评分为2.0,最高分为10。一般电影而言,9分以上寥寥,都是神作,比如《肖申克的救赎》;8.5分以上接近神作;7.5分以上都值得一看;6分以下必属烂片。
豆瓣上给新红楼打分的约有3400人,其中40%的人给了一颗星(最低评价),9.3%的人给了五颗星(最高评价)。其余2星、3星、4星分布平均。毕竟有超过300人给出五星评分。
日期:2010-07-14 15:08:09
那么新红楼究竟是否好看?私以为设定这样一个前提:没有看过《红楼梦》原著,也没认真观看过《87版电视剧》,甚至对红楼梦的故事、人物了解非常模糊。那么在看完了新版红楼梦后,应该认为这部剧拍得还不错。场面大、人物多,场景、道具蛮漂亮,情节曲折跌宕,至少是部看的下去的好电视剧。比之央视不断重播的穿越大戏《神话》那好了不是一点半点,甚至比大胡子的《鹿鼎》、《倚天》在流畅性上也强出很多……交出这样一份答卷,李少红和新红制作团队当然想不通目前铺天盖地的板砖了。
问题是,这样的前提假设存在吗?
就像《黄金甲》。如果没有看过《雷雨》者,会觉得影片的故事情节还是大有可观的。但是这个主线框架和老谋子有半毛钱关系吗?同理,既想借助《红楼梦》的故事、人物以及其声望带来的收视关注;又在遭到批评时以“艺术手法创新”、“导演的二度创作”、“80、90后的新视角”等为托词,试图摆脱原著的框架和规范。请问李少红,这得了便宜又卖乖的事情,合适吗?
日期:2010-07-14 15:10:32
以下,漫谈我对于新红楼选角、表演、剧本、场景、服饰、音乐、音效的数点观感。
选角是个大题目,也是李少红失败的根本。这个篇幅比较大,我放在最后细细说。争取对每个主要角色发表以下个人观感。这里单说一下林黛玉的选角。
新红的海选是搞到了“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地步。其中沸沸扬扬的,就是黛玉的角色。当时三甲当中,李旭丹和闵姑娘就不评论了,程媛媛的容貌最出众,气质也柔弱。但是一来演技太弱,这点在新版的平儿身上同样可以看到。二来年龄感太大。三来程的皮肤确实是个大问题,新红中厚厚的粉还是没能完全掩盖。李少红因此另起炉灶,本来也属必要。哪知道千挑万选,居然选出了现在的蒋黛玉。这个实在叫人情何以堪啊?
关于蒋的丰腴(应该算中性词吧),有目者无不知也。李少红其实也明白,所以用了数种说辞辩解,或曰蒋内心气质像黛玉,或曰黛玉原本不瘦是心愿不遂所以渐弱,或曰蒋很听话像她的女儿云云……
这第一条理由,蒋的内心气质我们看不到,甚至50集电视剧完毕还是没有看到。退一步说,内心气质像黛玉者几希,都能演黛玉吗?数年前所居公寓有一操作电梯的农村小妹,手不释卷余秋雨、席慕容的大作,薄有三分姿色。常掩卷捧心的自叹为黛玉,困顿于魔都方寸空间中不得一知音。难道请她来演黛玉也合适吗?论面容却比蒋清减些,只是肤色黝黑,但焉不知是大观园地方大了些,常常从潇湘馆步行到怡红院,被日头晒黑的吗?
这第二条理由就更是鬼话连篇了,而那第三条理由则是无赖狡辩了。蒋的肉段(写错了,应该是身段)和肿眼袋无时无刻不在荧屏上颠覆着读者对于林黛玉的想象。这“珠玉”在前,好比去赴一席万元的红楼飨宴,第一道就是滚肥泼油的毛家红烧肉,能不让食客胃口大倒而无心安坐吗?
因此,蒋黛玉的选角失败是新红楼一篇大文章倒坏的根基。
又及,新红支持者言“一千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啥林黛玉就不能是肥嘟嘟的”。这个只能对9.3%的投票者说,这个黛玉却着实在一千个以外,只好算作一千零一个,即所谓“天方夜谭”也。
日期:2010-07-14 15:47:53
表演和选角一起谈,我们再来看看新红的剧本。新红的口号是“忠于原著”,确切来说是忠于一百二十回本原著。八十回后的情节问题,是所有红楼影视必须面对的难题。89版选用了程高本,87版却大胆的另起炉灶,以脂批线索为纲,探佚成果为目,自行编写了“真本故事”。89版在这一点上谨慎保守,但也挑不出大错。87版的创新即时在当时的主创人员中也颇有矛盾反复的心情。家中一位长辈相识邓云乡老人,常常讨论87版红楼梦。据说邓老等数位87版顾问事后也有些为启用新说表示追悔,认为当时的举措大胆了些、莽撞了些。我个人却更能接受87版的处理,虽然情节上不完善,但是至少了避免了很多程高本说不通的硬伤,更吻合前八十回的草灰伏线和脂批的线索披露。
89版用的程高本,整体上问题却不大。至少悲凉末世的感觉还算出来了,尤其结尾处余韵袅袅、引人感叹不已。而新红的后四十回部分呢,一个词概括之:“拧巴”。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电视剧较舒缓的节奏和镜头语言较细节的手法,放大了人物的前后不一致性。以贾薛联姻为例,贾母、王熙凤、薛宝钗这三个人物完全颠覆了前八十回中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从而使人物的动机和情节发展的内部逻辑变得毫无协调性。
89版在处理上比较聪明,后四十回尽量避免在这三个人物上浓墨重彩,以凸显矛盾。而是把主线放在宝、黛身上,突出悲剧色彩。
新红呢,李导却像不明真相的群众一样,死活围观贾母和王熙凤这两个掉包计的主谋。一定要把她们突如其来的行为线变化细节都表现出来。这样一来,观众真的百思不得其解。宝玉的疯病明明因为听到黛玉入嫁的消息而好转,反而最关心他的贾母、王夫人连带最聪明的王熙凤却集体脑残,非要把宝钗塞给他来加以刺激。掉包计商量的种种细节,漠视黛玉病情的处处态度,以至于大婚当夜三个主谋的紧张心理,描摹细致,一笔不漏。殊不知这些细节更放大了情节和人物的前后矛盾,对于观众接受一百二十回本的整体性适得其反。
日期:2010-07-14 16:38:48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