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50集收视完毕,不吐不快的若干观后感》
第12节

作者: 规划员K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沁表演中的呆板、僵硬,反映在人物身上,就是做作和故作矜持。除了片头类似“十八摸”一般不着调的捉迷藏和床边自解罗衫取出金锁这两幕,宝钗给人的感觉是刻意与姐妹们和宝玉保持距离。
  打个比方来说,新红的宝钗就像一个端着小大人架子的三好学生,能得到老师和校长的表扬,却不可能被同学们爱戴和拥护。这种干巴巴的“先进人物”,还是曹公笔下的宝卿吗?
  所以,李沁之与张莉形成巨大差距,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导演的人物定位不准确。
  新红全剧,李少红对于少年宝、黛、钗三个人物,仅仅给出了三字真言:于宝玉是一个“顽”字,蒋黛玉是一个“酸”字,小宝钗是一个“冷”字。宝、黛二人的定位是谬以千里,宝钗的定位则是管中窥豹。这种程度不同的偏差,也在最终观众的风评上得到了反映。

  可惜啊,李沁在新红的一群小演员中,相对而言是最具备发展潜质的。可是一旦身入这演艺圈的滚滚红尘中,又被李导所误。小朋友这“二十年来难得一见的闺门旦”梦想便可算作如泡如影了。

日期:2010-07-22 15:41:49

  白冰这个大宝钗的存在,大约是可以佐证李少红口中所谓“难处”的。薛宝钗这么个主要人物,生生地被拆成了前后两段。而白冰大宝钗的戏份又被明显的压缩。那就只能让人推测:白冰是投资方之一的英皇,钦定指派而来。李少红并不看好白冰,因此就降低了薛宝钗在电视剧后半程中的地位。
  这种投资方之间的角力或者投资方和制作团队之间的博弈,在当今的圈内屡见不鲜。常常是开机之后,导演突然要大张旗鼓地修改剧本。所为何来?并不真是艺术理念或者创作思路上发生了大的突变。因为这种沟通,在导演接拍之前早就应该完成。剧本能改则改,分歧太大的,导演索性退出。开机之后再大动剧本,无非为了两个字“戏份”。

  男一号、女一号的人选,多数情况下都由投资方拍板。导演上马之后,夹袋中的私人,却如何安插呢?或者是男二号、女二号,或者是剧中大反派,或者是主人公的死党、跟班。反正身份不重要,制作班底的“关照”才是重点。莫说改动剧本,增删戏份;或者摄像师的拍摄角度、镜头调度。这些当然能决定成品之后,演员最终的“出镜率”。就算是灯光师,关系是否“到位”,侧光、逆光、阴影……大可以影响演员展示给观众的形象。

  一大通的题外话,无非说明了一点:拍电视剧就像建大观园的工程,即使贾芸身为贾府近支,要揽个“巧宗”也需上下疏通。而咱们的新红剧组,自成立第一天起就陷入了这种纷繁复杂的“权利斗争”。二李大人,一个导演,一个制片,还能有多少正经心思放在《红楼梦》身上呢?

日期:2010-07-22 17:23:49

  说老实话,新红的最后十多集我看得不那么认真。就像一碗传说中的忆苦思甜饭,越是吃到最后几口,越是难以下咽。但是匆匆看过后还是有个印象,宝钗被弱化之后,后半段的新红,情节上更松散,观众看得更心不在焉。
  以女主角而言:大宝钗的出场,约么是第七十回,而黛玉归天是第九十八回,至程高本结尾还有22回的篇幅。这么长的篇幅里,作为第一女主角的林黛玉已经缺失,又不把薛宝钗的位置替补上来。整个剧本的平衡性就出现了问题。
  我之前提到过,新红用程高本不是不可以。虽然我和多数红迷一样,对程高本几乎到了厌恶的地步。但是电视剧如果后篇全用探佚学的内容来填充,各项技术难度非常大。红学家的纷争不必提了(咱帖子已经有同学对宝玉“为僧”、“为丐”发难了),单是一个“台词”的问题就很难解决。作为向全国人民普及《红楼梦》的电视剧,新红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作为剧本的基础蓝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前八十回的曹公原著,李少红和少年编剧们倒没少改动;到了需要大幅裁剪的后四十回,却又噤若寒蝉地“忠实于原著”起来了。

  后四十回文本的结构、故事、人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陷,这一点其实正为新红电视剧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发挥空间。大的情节走势可以不动,但是大可以通过调度、裁剪、补白的方式把人物的行为线解释得更加合理,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更有吸引力。尤其是宝钗,她必须填补的不是“二奶奶”人选,而是“诸芳流散”之后,宝玉因缺乏“对手戏”而留下的舞台空间。

  现在的情况呢?李导不断地在第九十八回之后“闪回”,而蒋黛玉就像阴魂不散的贞子一样,不断地在潇湘馆的各个角落飘荡。后半程缺乏吸引观众的场面,李导多少也自知这一点,就索性阴风凄凄的让各类孤魂野鬼一起出现,在大观园神出鬼没。真所谓“戏不够,鬼来凑”。本该有所作为的宝钗,人物形象变得更为苍白无力。所有的才干、心机和自矜的态度全然不见,变成了“锯嘴葫芦”式的新媳妇。


日期:2010-07-22 18:18:01

  从“大宝钗”的身上漫谈到程高本结尾,对于白冰本身,可说的反而不多。
  最早看到白冰,是在《爱情呼叫转移》。但是如云美女之中,这枚新人也没给观众留下多深刻的印象。红楼选秀,直到她的宝钗组第二名身份尘埃落定,英皇投资新红的消息也板上钉钉。大家才咂摸过味儿来:哦,这是杨老板手面里的“新人”啊。仿佛白冰借着新红上位的势头,已然确定无疑。我们家乡话说来,就是“三个指头捏田螺——稳扎扎”。

  哪料到风云际会,城头变幻大王旗。不知怎样一番折冲樽俎之下,白冰最后得到的角色居然是个不咸不淡的“大宝钗”。虽然明面上是“第二女主角”或“第三女主角”,实在却是个被打入冷宫的“填房”。大约是嗅到了新红的命运,或者大宝钗的前途,都不算光明。英皇果断的让白冰转战《神话》。结果呢,白冰在这部被朝廷台从八套到一套,再十套、N套不断重播的大作中总算混了个脸熟。虽然《神话》遭到骂声一片,但凭着新红的崛起,年度烂片的头衔无论如何也不会落入囊中。杨老板早有预料,V5啊。

  说起来,白冰也算好看。眉目之间,确有五分肖似南棒国曾经的首席整容天后。但是“小金喜善”这个名头,器局太过有限。就像《水浒传》中的一干“小尉迟”、“小温侯”比起真敬德、真吕布,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白冰的演技也实在乏善可陈,连金喜善那种花瓶美女的气场都找不出来。《神话》也好,“大宝钗”也好,白冰的表演基本可以用几个字总结:完全没有存在感。


日期:2010-07-23 01:42:26

  今天写得比较少,嘿嘿。留着明天一口气开始八王熙凤。
  给大家一个小小的补偿吧,推荐一本我个人十分喜爱的小说,可以算《红楼梦》的周边读物。
  《重生于康熙末年》,作者:雁九(是个女生),目前在起点中文网连载,已经写了很长、很长的400万字。主人公是曹颙,当然也不可免俗的是个穿越者。曹颙是谁?曹寅的儿子。曹颙和曹公是什么关系?这个真的很难回答,反正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研究曹雪芹家事的“曹学”是红学四大分支之一,但是连上述问题都没讨论出标准答案)。

  书的名字很烂俗,开头的情节看着也像俗套的穿越小说。但是等到作者弄明白了她究竟要写一部什么样的小说之后(大约第30、40章以后吧),就变得越来越好看。整体上来说,就是把《红楼梦》的故事再还化到曹家身上,而大背景则是康熙朝末年的九龙夺嫡。
  写作手法非常的细腻,而背景还原的真实度之高可称目下历史小说中的最高水平。和一般网络小说越写越大、越写越离谱的基本规律不同。这部小说越是写到后面,越是专注于曹府“家务事”,但是人物、情节却越是吸引人。而且时时能看出《红楼梦》的影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