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第53节

作者: 枉了冲冠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7-23 09:15:09

  巽卦:尊重的本质——发自内心的谦逊和顺从
  《巽卦》巽下巽上,巽为风,两风相随,长风不绝,无孔不入,无所不顺。所以,《巽卦》为顺,顺上顺下,意为行事谦顺即亨通。
  据《汉书》记载,跟随刘邦打天下之前,曹参做沛县的狱吏,萧何做主吏,两人关系很好,也都很有威望。跟随刘邦平定天下后,曹参战功多,封赏却不如萧何,两人间似乎因此有了隔阂。公元前193年(汉惠帝二年)7月,丞相萧何病逝,当时为齐国国相的曹参接替萧何当了丞相。朝臣们于是都在私下里议论,认为曹参必然会对此前萧何所任命的人进行大调整,因此各级官员人心惶惶。

  但曹参却出乎意料地贴出文告,宣称一切政务依前丞相旧章办事。几个月后,曹参也只是革除了那些好名喜事、弄文舞墨的人员,在各郡国文吏中,选了一些年高忠厚、口才迟钝的人士补缺。按常理,新官上任三把火 ,可曹参却连一把火都没有烧,这让刚刚即位的汉惠帝有些着急。曹参的儿子曹窋在朝廷担任中大夫,惠帝就让他侧面问问是怎么回事。曹窋于是回家后找了个机会照汉惠帝的旨意跟他父亲闲谈,并规劝了曹参一番。曹参听了他儿子的话后,大发脾气,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番。

  惠帝听了曹窋的回话,更加莫名其妙,就在第二天下朝时把曹参留下询问。曹参听了惠帝的话,摘下帽子,跪在地上不断叩头谢罪,然后问惠帝:“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惠帝自然回答,他不如先帝,曹参不如萧何,曹参这才诚恳地对惠帝说:“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之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

  君臣自此统一认识: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不乱加改动,只是遵照执行。结果,此后几年,整个西汉王朝社会稳定,百业兴旺。
  尊重心理不仅仅存在于学生和老师之间、推销员和顾客之间、公司员工的上下级之间,它存在于所有的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中。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人们这样说:你是一个学生,怎么可以不尊重老师呢?要知道你的知识是老师教给你的;你是一个推销员,怎么可以不尊重顾客呢?要知道顾客是你的衣食父母;你是下级,怎么可以不尊重上级呢?要知道上级握着你的前途呢!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尊重老师,是怕他不教你知识;你尊重顾客,是怕他不拿钱买你的东西;你尊重上级,是怕他毁了你的前途。
  尊重心理的本质不是这些。尊重,是一种美德,一种发自内心的谦逊和顺从,就像《巽卦》的风一样,不会看对象决定吹不吹、或者吹几级风,不是为了以此来套取对方的利益。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是自然而然地流露。

  在“萧规曹随”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曹参对萧何的谦顺,还有惠帝对先帝的谦顺,但归根结底,是对治国之正道的谦顺。
日期:2010-07-26 09:06:55

  兑卦: 和对手结盟,在关键时候找到彼此的共同点
  《兑卦》的卦象为上兑下兑,兑为泽,两泽相互浸润,相互滋益,所以象征欣悦。而且,兑卦九二、九五阳刚居中,六三、上六阴柔处外,意即外柔内刚,不谄媚、不暴戾,所以能亨通畅达。汉文臣陈平与武将周勃相处,便用了这一卦。
  据《汉书》记载,陈平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可他还是很喜欢读书,而且喜欢读黄帝、老子的学说,陈平的哥哥便承担了家中的全部劳动,让弟弟有时间出外游学。有一年,人们推举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主持祭社神,为大家分祭肉。陈平把祭肉分得十分均匀,受到父老乡亲的赞扬。陈平于是感慨说,要是他能有机会治理天下,也能像分祭肉一样恰当、称职。果然,陈平后来在保住了大汉天下的关键时候,展示出了他的这些才干。

  吕后封诸吕为王,专揽大权,大有夺取刘姓天下的势头。陈平时任右丞相,对此很是担忧,但自己力量有限,做不了什么,因此很不安,后来经贾陆提醒:“天下平安无事的时候,看丞相;天下动乱不安的时候,看大将。”于是,陈平利用给周勃祝寿的机会,送去重礼,并且准备了盛大的歌舞宴会来招待他。周勃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陈平,就这样,两人建立起了非常密切的联系,联合处置了诸吕。

  迎立孝文帝登上皇位后,周勃任右丞相,陈平任左丞相。有一次,文帝问周勃,全国一年审判多少案件啊?周勃答不上来,急得脸都红了。后来又问陈平,陈平说,这个可以问廷尉。文帝又问,一年国家收入多少钱谷?陈平说这个可以问搜粟都尉。文帝说,这样的话,还要你这个丞相干什么?陈平说,丞相的作用是:在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在下使万物都合适发展;对外镇抚四夷诸侯;对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都各得其职。文帝认为陈平回答得很好。

  出朝以后,周勃对陈平说,您也不教教我怎么应对。陈平笑着说,您在那个职位上,难道不知道怎么做好那个职位应做的事么?况且如果陛下问长安有多少盗贼,您还能强回答么?周勃感觉自己的水平比陈平差,于是就向文帝打报告辞去了官职。周勃辞职后,文帝就以陈平专为丞相。
  “道不同,不相为谋”,每个人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都有“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心理。但能够在关键时候找到对手的共同点,然后彼此心甘情愿地结成联盟,这样的人,便是能做大事的人。
  陈平和周勃的关系一向不是很好。当年陈平初投刘邦当上了都尉,周勃就很不服气,如果不是魏无知,恐怕性命难保,但到了关键时候,陈平却主动送礼给周勃,军政联手,铲除了吕姓异姓王,迎文帝登基。
  汉文帝论功行赏,周勃、陈平都劳苦功高,丞相让谁做呢?为了让周勃,陈平假装生病,汉文帝前往探望,陈平说:“高祖的时候,我的功劳比周勃大;但是这次消灭诸吕,周勃的功劳比我大。”于是汉文帝就让周勃做右丞相,赏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
  但周勃毕竟是武将,能治军,在突发事件上镇定自若、应付自如,在治国方面却不是他的强项。所以,屡次证明自己的治国才华确实不如陈平后,周勃主动提出辞职,陈平做了唯一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一路走来,陈平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周勃亦毫无怨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