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13社会》
第8节

作者: 发帖回帖专用马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上面我已经提到了文化工业包装出来的明星和凤姐这类普通人,他们让大众处于心理优势还是劣势,他们又各自满足大众的什么欲望。而犀利哥的被发掘和存在,恰恰是把这两类人完美地融为一炉。
  我想请问:假如是一个你知道的明星玩犀利哥的造型,而且几乎和犀利哥一模一样,他会不会在这件事上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可以说绝对不会!
  为什么?很简单,第一,他可以达到犀利哥在眼球和心灵上所给你的震颤,但因为身份,他却无法满足你的这一点心理期待:你可以在他面前拥有心理优势。
  第二,明星在价值排序上比你高,玩的比你酷,这一点已经得到你的心理默认,所以,他玩那种造型,在你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构不成极大的冲击力。
  这意味着,当你看到明星的那种造型,只有羡慕或向往,而绝无可能在羡慕和向往的时候也能够起哄。而没有起哄,就没有惊人的聚焦性。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既向往某种酷的形象,同时又不想在心理上屈服于偶像的时代。正如我上面所说的,文化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明星,无论如何美轮美奂,都满足不了你发泄某种欲望的需要。而凤姐之类的名人虽然可以让你获得发泄,却又不能满足你对酷的形象的向往。表面上看,没有一个人可以同时满足你既向往某种酷的形象,同时又不想在心理上屈服的需要,因为这两类人不可共存。

  然而千万别忘了,这是网络时代,观众不需要在现场,他们不需要看到“明星”的真身。他们需要做的只是:看“明星”的图片,并记住他的身份即可。
  从图像、图片当中看一个人和在表演现场看一个人完全是两回事。图像、图片把一个人理想化并对其形象予以定型,在不是面对面的情境中给一个人进行了“造魅”。所以,犀利哥那种极酷的形象,尽管是一个乞丐的造型,但在网络上,却仿佛具有明星般的效应。它给了网民以眼球上的冲击和心理的震颤,而同时却又只是在造型型,而不是在身份上让网民在心理上屈服。这必然引发狂热的起哄,到处鬼哭狼嚎。

  而也恰恰因他的乞丐身份,犀利哥是不可面对,不可接触的,他必须和观众进行隔离,保持足够的时空距离,否则他的酷就不可能保持下去,他就会被“祛魅”。原因很简单,一旦大众和他面对,他们面对的只是一个乞丐,那些打扮也完全就是乞丐的打算,这就对图片上的那种“形象”进行了解构,大家也就无法玩下去了。一旦犀利哥存在于现实中,互在现实中与大众互动,那就一点都没有意思,剩下的只是爱心的表演,正如媒体报道后,官方、媒体和大众送他回江西一样。

  “犀利哥”的犀利不可突破时空距离的心理禁忌,一突破就完了。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句流行的话已经耳熟能详到让人觉得肉麻。但它简单就是为犀利哥而说的,而且,也只有犀利哥的事情真正配得上这句话。他只能是个传说。

日期:2010-05-13 22:37:26

  3、豪宅女朱真芳
  分析这个女人有给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做托之嫌。但鉴于它的关注度,这个女人和《非诚勿扰》节目已然是一种公共现象,自然不能无视它们的存在。
  和上面一样,如果不知道朱真芳这个人的网友不嫌浪费时间,可以百度一下。
  朱真芳作为《非诚勿扰》的女嘉宾,所走的路线结合了凤姐和一个同是嘉宾叫马诺的女人的特点:自恋,拜金。她长得普通,也没有什么好的家庭背景、高学历、收入等优势,但却赤裸裸地要豪宅,蔑视穷人。态度极为嚣张。
  她的经典名言似乎是:“我要的是男人中的精英,精英中的人才,人才中的王子”、“牵我的手一次二十万”、“闻钱的气息”。
  这样的人不红简直就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她的红和凤姐、马诺的不一样。凤姐走的是芙蓉姐姐的路线,满足的是大众的戏谑、嘲笑、逗着玩的欲望。马诺的拜金有她的资本,毕竟长得漂亮,她以拜金的形象张扬,只是刺激到穷人的自尊心而已,由于穷人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认同美女找富人的合理性,因此反弹基本上只是自尊心被伤害的反弹,换言之,马诺的红不全靠拜金形象,而与其美貌有关,事实上她更多地只是想引起富人的注意。

  凤姐和马诺不可能让人恨,而朱真芳却是故意让人恨。
  她利用了这两点反差:第一,长得并不怎么样,却说要住豪宅,严重地违反资源交换的游戏规则。这叫不按常理出牌,让人忍不住想骂她:就你那X样也配?
  第二,她对穷人的蔑视让人产生强烈的愤恨。富人蔑视穷人虽然也让人恨,但由于与经验和阶级关系相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但一个实际上也属于穷人的女人也蔑视穷男人,就无法让人容忍了。来自本阶级的叛变和打击是让人恼羞成怒的,因为大家都有这种预设,本阶级的人在心理上和自己是一个共同体;而如果连本阶级的女人都瞧不起本阶级的男人,那么本阶级的男人等于在尊严上被宣判了死刊。

  这种表演对于大众具有超强的心理冲击力。当眼球和心理能量投向朱真芳,她也就成了名人。
  需要说明的是,大众其实非常配合朱真芳的演出。她的那些话一出来,很快就在网络上引来无数的谩骂。这意味着,她存在了,不可忽略。
  而随着她继续嚣张,大众的配合演出也渐入佳境。有人对她发动了“人肉搜索”,把资料弄到了网上,诸如月薪只有一两千,只是个企业员工的隐私一并抖出。呵呵,真是辛苦了网民的配合演出,这正是朱真芳所需要的。
  接下来,我不说大家都能够猜到她会如何表演,诸如受伤害啊有舆论压力啊什么的。果然,她以“电视的力量太强大,压力太大”为由,含泪向节目组要求退出节目。
  这样的人会觉得“压力太大”?她含的是泪还是喜?呵呵。

  是否退出节目可能受制于节目的规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朱真芳还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就不会真的退出,所谓“含泪”当然只是一种姿态。你也知道,这种场合,会有其它人,比如节目组的人配合她演出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