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 那点事儿,一个 海归 婚托 的一年》
第41节作者:
迈克迈克杰克逊 日期:2010-05-25 15:10:37
**********************************
周末没有去远的地方。款姐这个礼拜很累,不是因为车祸的事。接到通知说检查行业内偷税漏税的“运动”已经开始,要求各公司开始准备好各项文件材料。运动可以随时来,搞一搞可以给普通人们一个交代。运动来了,中国衙门的人需要给予足够的礼遇。大事可以化小,小事也可以化大。这是在中国经商的一种文化风险。习惯了的觉得这很好,社会就该这么运行,否则才不适应。不过凡是有选择可以离开这种人文环境的,都选择了离开,因为未来实在无法预期。前面不是有个回帖说,原来体制内的人们都出去了。说的便是这个事。
猫在家里两天,没干什么事。知道了卢安克,觉得很无奈。
款姐在感动之后,还是觉得卢安克不可思议,她一大串的问题。一个德国人为什么对中国人这么有感情?卢安克怎么能忍受的那种生活环境?卢安克为什么没有对中国地方政府不满?卢安克为什么要走?
我说,你看柴静那段访谈里,有一段说的是那些孩子在卢安克到来之前,他们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打架,而且都不是点到为止那种。后来卢安克来了,教会孩子们互相之间友善相处。
她说,是有这么一段。
我说,中国人现在的社会行为习惯,在自然状态下,就是一种个体之间相互对立的状态。就像这些孩子们之间的打架。这些不是谁刻意教的,而是他们自然而然就养成的习惯。这和我们自己觉得自己很集体主义的认识完全不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个体利益的成分要远远大于整体利益。在这种行为习惯之下,任何人对未来都无法预期。这个在经典的prisoner`s dilemma中间就有结论,姑息selfish的行为,没有moral guidance,社会就不会趋向相互合作的平衡态。
她说,卢安克就像是这么一个moral guidance。但是他其实也是这社会中的一员,他的动机是什么?这样做对他也没有好处啊。
我说,卢安克的动机是我们这些一直处于selfish状态的人们不可能理解的。想象一下,如果prisoner`s dilemma里面的两个囚犯如果是一对父爱子敬的亲人,这个dilemma就不存在了。因为个体利益中加入了一个强大的道德成分。卢安克刚来的时候,孩子们也把他当成“阶级敌人”看。但是他用损失私利的方式赢得大家的信任,换来道德的认可。在没有道德的人群里树立道德,是件非常昂贵的事,你必须首先做出足够的奉贤,就是损己利人。昂贵不在于多大金额,而是多大的努力。否则的话,王老吉捐出两个亿,陈光标捐出九个亿,早就足够了。卢安克这样努力了十年。
日期:2010-05-26 14:38:33
******************************
款姐的累,不是身体上的累。一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开一两个会,打十几个电话,还有很多时间是空着,想问题。心累。
我说,你现在操心的,是这些年的积业有多少能保全下来,要怎么样保全,什么时候能完成。其实你对这些都没有明确的预期,或者有明确的你也不愿意接受。
她不说话,只是长长出口气(其实是叹了口气)。我看看她,脸上全是疲惫的表情。
我不明白房地产到底有什么罪?她盯着我,恨恨的说。
我知道她这是在发牢骚,一个多月了,人不能总是这么憋着。好就像她不小心摔了一跤,刚倒下的时候,她还感觉不到很疼,心里想着我可能很快就会起来。但是坐在地上再等一段时间,疼痛感慢慢上来了,她也知道自己马上站不起来了,这更加重她的痛苦。在没有看医生之前,她甚至要怀疑自己的腿脚是否真的骨折。要能快点看看医生,不管真的骨没骨折,心情都会安定下来。
我说,做个最坏的打算吧。房地产是先富起来的,现在需要你们让出利益来带动大家了。你看看能够让出的利益有多少。
她说,怎么让啊,不是都降价了吗?
我说,降价的是二手房。你们开发商手里的存货,降价的还只是在作秀。你把手头的资金整理一下,看有多少可以先撤出来。好在在建的项目没有,留下维持市场运营的资金就够了。收缩规模。剩下最大就是库存的问题,其实你们杠杆率不都是很高的吗?
她说,你觉得到了这一步了吗?
我说,把心情放到底,再有什么出现就都只能是好的了。否则整天苦着脸不性感了就。今天做足了施瓦辛格,明天就有机会体验胡汉三。
她说,什么?
我说,施瓦辛格的嘴硬,I will come back。胡汉三的手狠,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呵呵,她总算乐了一下。
我说,千金一笑啊。她补充说,以5月13日金价计算。
日期:2010-05-26 17:08:48
************************************
款姐担心的事情还是有道理。很多人都以为国家怎么也不会让房地产垮下去。房地产于中国经济多重要云云。其实这些人是对中国还不了解。这个问题如果讲深了,就是一个问题。在当前房地产的问题上,主要矛盾是什么,谁是矛盾的主体,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果你把房地产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看成主要矛盾,那么房地产业是主体,国家是另一个主体。两个主题之间,国家是主要方面。国家需要让国民经济增长,房地产就不能跌。而且国民经济的增长甚至还会带来房地产也以后的增长。这个矛盾,就成了谁主涨谁跟涨的问题。顶多是房地产长得太快,价值不合理配置,让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缺乏动力。停涨就可以,不必要跌,也最好不要跌。
但是国家和房地产作为主体,你是否觉得有点虚。这两者都不是实实在在的人。而矛盾的斗争是人在起作用。明白了处于矛盾之中的人的主体之后,对矛盾的理解就会是另一个层次。房地产的飞涨,代表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先富起来的人,必然招致全社会(至少另一部分人)的不满。一部分人代表社会全体不满的人群,来个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房地产业很重要。煤炭行业也很重要来着,2008-2009年,不是也经历了一个,整治私营煤窑--南方雪灾缺煤电--放开煤窑--煤窑国营化的过程。煤窑的问题,安全事故是导火索。房地产的问题,房价飞涨是导火索。导火索不同,矛盾相似,是社会一部分人和另一部分人的问题。就像股市里的卖家和买家。你是买家你就喜欢低点价,只要你入手转换成卖家了,你就喜欢高价了。买卖之间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平衡。买家太多,卖家太少还老是一拨人,时间长了,股价就上来了,市场多数的买家一定不干。反过来也是。由任何一小部分人,老是占据一个位置都不行。市场需要维持一个秩序,秩序之下,人们的位置可以经常流动,一会是买家,一会又是卖家。这样矛盾的主体人不稳定,就不会积蓄矛盾。
中国的文化在上下五千年,都没有很好的组织好这样一个人们在不同地位之间易于流动的机制,一种表面上的自由机制。结果常常是生产发展的时候矛盾激化,一部分人出来斗另一部分人。斗完了利益重新分配,生产继续发展。以前是武力斗争(比如改朝换代),现在是和平的政治斗争,应该算是进步了的。
人们在不同地位之间易于流动的特性,就决定了一个国家发展生产(即经济)的内在成本。也可以说就是交易成本。交易就是价值的流动,交易有成本,就是阻碍价值的流动。流动的快慢,就决定了经济的活力。很遗憾,中国还只能停留在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大规模社会剪切运动的方式来完成流动。
房地产业是不会被剪切的,被剪的,是一部分人。但是这一部分在被剪的时候,你可别以为房价不会掉。壁虎都知道会断尾保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