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一共有537张选举人票,获胜至少要有269张票,两个人加起来只有522张票,这是因为有15张本来应该投给肯尼迪的民主党选举人票因为在民权立场上和他相左,投给了维吉尼亚的联邦参议员贝若德,实际上肯尼迪的票还要多15张。这么说来,今天流传的芝加哥黑手党操纵选举的说法纵然属实,也不能影响大选的结局,和2000年大选佛罗里达一州的归属可以决定大选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确切的说法是民主党靠伊州加德克萨斯州舞弊赢得了大选,如果这两州都归尼克松的话,尼克松就获得270张选举人票,就算剩下的都归肯尼迪,也只有267张选票,因此尼克松赢得大选。
让我们从民主党的角度出发,如果能成了这种情况,民主党是不是也会同样攻击共和党舞弊?今天流传下来的就是一个截然相反的版本了。
共和党为什么拿伊州和德州说事,主要因为这两个州是大州,而且选票接近。肯尼迪在伊州只领先8858张选票,占该州选民总数的0.19%,在德州领先46242张选票,占该州选民总数的2%。
只有接近的选举才有可能通过重新计算选票的来翻盘,如果一方领先另外一方不要说10%以上,即便5%以上,失败的一方也认输了,因为在美国的选举制度下,是无法出现这么大范围的空子让你钻的,重新计票不会有什么结果。大选时按州算全或无,所以才关注选票接近的州。如果从统计学的角度,5%以下都可以算成误差的范畴,但美国的选举制度还是相当健全的,选票接近的情况比比皆是,但除非差距极小,1%以上基本上没有翻盘的可能。
日期:20090522 09:50:19
1960年,伊州的0.19%肯定值得一争,可是德州的2%有可能吗?那一年全美的选票都很接近,最高的差距只有9.73%,从小到大,德州只派在第10位,为什么不去争其他八位?因为德州是大州,而且是约翰逊的家乡,共和党有证据表明约翰逊及其党羽干涉了该州选举结果。
话又说回来了,他要是没有本事干涉自己家乡的选举结果,肯尼迪找他当帮手有什么用?德州的46242张选票,超过肯尼迪11万票的三分之一了,共和党人的说法是沿着墨西哥边境,所投的选票比登记的选民还多,但这类抗议并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关于舞弊的说法还是集中在伊州。
伊州101个县,尼克松赢了92个,肯尼迪主要赢得芝加哥和临近的库克县,大芝加哥地区肯尼迪多赢了45万张选票,超过人口总数的10%,而芝加哥的市长是民主党人达莱,民主党在芝加哥根深蒂固,因此肯尼迪在伊州险胜。
选举结束了,因为选情太接近了,直到第两天下午,尼克松才承认失败,携全家去佛罗里达度假,而共和党几乎全党动员,希望改变选举的结果。在芝加哥更是总动员,共和党人及其同情者到处收集民主党舞弊的证据,连一位13岁的小女孩也被动员得上街了。这个女孩出身一个保守派家庭,理所当然为共和党卖力,从此走进了政治选举的圈子。谁料到白云苍狗,32年后,她已经变成民主党的中坚,帮助丈夫在保守派为主流的年代里拿下两届总统大选,2008年更是亲自上阵,可惜功败垂成。
没有1960年这场激烈的选举,也许就没有克林顿夫妇的驰骋风云和希拉里的不逊须眉。
选举结束三天后,尼克松公开表示不做抗争。担任共和党主席的参议员毛顿来到佛罗里达,力劝尼克松要求重新计票,被拒绝后自行就11州选举结果上述法庭,一直为此争到1961年夏天。
尼克松本人和艾森豪威尔都认为肯尼迪因为选举舞弊而上台,但作为受害者的尼克松并没有应大家所敦促的像2000年高尔那样出来抗争,而是接受了这个结果。
从佛罗里达回来后,尼克松并非心静如水,而是认真考虑了是否上诉要求重新计票,最后还是决定算了。原因是一旦重新计算选票,估计要花一年半的事件,这期间美国没有当选总统,也没有副总统,元首只能由议长兼任,这样一来美国联邦政府就会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对美国非常不利。因此牺牲个人荣辱,忍了。
尼克松被称为狡猾的狄克,会这样大公无私吗?
对1960年大选确实有过重新计算选票,是在夏威夷州,也确实翻盘了,由支持尼克松改为支持肯尼迪。这件不被人提起的事说明了什么?
伊州检察长阿达墨斯基也落选了,他是共和党人,把自己和尼克松绑在一起,大肆指责民主党舞弊,经过调查,他举的例子大多数都是选举过程中的错误,而且获益的是共和党,导致民主党上诉联邦法院,要求调查选票,被共和党控制的州选举委员会拒绝了。
这两件事说明,不管是舞弊还是钻空子,或者是错误,共和党方面也有不少,甚至比民主党还严重。尼克松之所以认为重新计算选票要一年半以上,是因为各州的乡村,共和党钻的空子更多,你计算芝加哥的选票,民主党就会要求计算伊州乡村的选票,这样全国计算下来,一年半也未必能完。
民主党之所以没有认真调查选举舞弊,是因为他是胜的一方,何必多此一举,一个月后,共和党撤销了相关的指控,民主党也就不在追究了。1960年大选的舞弊事件,就在坊间流传下来了。
选举过程再严格,也会出现错误,尤其是人为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平时是错误,到了党派之争的时候,就成了舞弊了,这便是1960年大选中绝大多数故事的答案。
肯尼迪在获胜后,当即断言:尼克松的政治前途到此为止了。
1960年,共和党内的实力人物都卖尼克松一个人情,给他一个机会。胜了你当总统,四年后还是你的,败了四年后就该轮到我们了。
肯尼迪说的没错,在他有生之年,尼克松在政坛上每况愈下。1962年竞选加州州长,以30万票的巨大悬殊落选,大家公认他的政治生涯已经划上了句号。
1962年,尼克松才49岁,在世人眼里,已经毫无政治前途。
政治这个江湖,真的如此催人老吗?
日期:20090523 19:01:37
1960年大选,肯尼迪家族和洛奇家族之争,以肯尼迪家族的胜利又告一段落。但两家的恩怨还没有结束,1962年,洛奇的儿子乔治在参议员选举中败给肯尼迪的弟弟泰迪。
艾森豪威尔卸任后,来到宾州一家农场过退休生活,1969年去世。
从1947年到1960年的13年,是两位年轻人的政治奋斗历程,最后以肯尼迪的成功而结束。意气风发的肯尼迪走进白宫椭圆型办公室之时,并没有想到,从此之后的13年,这里的三位主人竟然都是1960年大选中人,1960年两大政党的四名正副总统候选人之中除了洛奇之外,相继出了三名总统。
肯尼迪在美国人心中形像不错,海选总统时排名很靠前,这是因为他遇刺造成的。作为总统来说他是非常不称职的。
因为总统死了而继位成总统的副总统通常都是平庸之辈,因为在竞选中,副总统候选人不是凭真本事,而是用来拉选票的,但是林登•约翰逊则是其中的另类,他是有能力自己成为总统的。鼎盛时期的罗斯福曾经以慧眼识英雄的口吻谈到年轻的约翰逊,认为他有一天会成为美国总统。
约翰逊学的是讲演和辩论,从政是理所当然的。从国会议员的秘书开始,于1937年当选为众议员,直到1949年。1941年加入海军。战争中罗斯福需要自己在军中的眼线,指派他作为三人检察小组成员,派到南太平洋。在一次轰炸日军的行动中,约翰逊本来应该在轰炸机上,一名上校临时代替他前去,结果飞机被击落,无一生还。在麦克阿瑟的推荐下,约翰逊获得银星勋章,也因此一直被人耻笑。约翰逊回来后,自然帮麦克阿瑟说话,改善了南太平洋战场的状况。
1948年,在一场舞弊嫌疑很严重的选举中,约翰逊当选为参议员。一直干到当副总统,从1953年开始成为参议员民主党领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