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委会老河工:讲讲黄河古道中的诡异故事》
第6节

作者: 菡萏暮霭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3-13 02:07:50
  我们所说的黄河古道,就是黄河改道后废弃的河段。
  这些河段很尴尬,你说黄河都不打这过了,这河道就算废了,可是黄河多年来沉积的泥沙将这河道垫得太高,河道成了悬河,要是放任不管,万一哪天洪水泛滥指不定又要出什么大事,所以赶在枯水季吧,还是得疏通它,要将河底的泥沙给淘出来。
  也就是在这样枯燥乏味的淘泥中,才发现了深深隐藏在水下的惊天秘密。
  有朋友抱怨这几段没讲黄河怪物,枯燥乏味,那么我就讲讲黄河里的“铁头龙王”:鼋。
  鼋被称为鼋,团鱼,癞,其实在古代,能翻江倒海的巨龟才被称为鼋。
  在东北的大江大河中,巨龟被传得神乎其神,说它能翻江倒海,卷起百尺浪,也有说蟒蛇和巨龟相交会生出来的巨鳖,就是“鼋”,也被称为“鼋神”。

  在松花江、嫩江和黑龙江一带均有祭祀江神的习俗,这里祭奠的就是“鼋神”。文
  秦朝末年,刘邦还在沛郡做小混混的时候,就怂恿过卖狗肉的樊哙用捉狗的夹子捉了巨龟,掺在狗肉里充数,没想到那狗肉混着龟肉有异香,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在江苏沛县,当地最著名的就是这道菜:鼋汁狗肉。
  扯的远点,《西游记》中托着唐僧师徒过通天河的,就是巨鼋。
  在我们黄委会内部,一直秘密流传着一个关于鼋的神秘说法。

  多数人都说,黄河之所以改道,是因为黄河在中游黄土高原裹挟了太过泥沙,泥沙沉淀导致下端河床垫高,最后黄河成为了悬河,导致黄河夺路而走。
  这个说法当然对,非常对。
  但是还有好多情况是,在黄河中游乃至上游,在黄河很干净水流很正常的时候,也常常会发生不可思议的改道,这就很难解释了。
  比如说,在完全可以抵御的洪峰经过河道时,原本可以轻松承受的河道突然就崩溃了,河水堵在河道中,洪水瞬间暴涨数仗,最后大堤崩溃,黄河夺路而走。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就像是黄河中突然冒出来了一个巨兽,将河道整个堵死了,洪水过不去了,只好越堤而过。
  那个黄河中的怪兽又是什么呢?

  日期:2011-03-13 11:45:39
  待黄河水退下去,专家去决堤处调查,却发现河道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坑四边各有四个爪状深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怪物曾伏在水下,用四只爪子牢牢抓住河底,这样才出现了那么大的巨坑。
  可是,这又会是什么样的怪物呢?
  就有人悄悄传言,这就是铁头龙王,就是巨鼋卧在江泥中,堵塞住了江水,才导致黄河改道。
  后来我经常去黄河沿考察,黄河边的老人也常常说起这个说法,民间不仅有鼋的传说,也有说伏在水下的是未化龙的蛟龙,这叫做走蛟。

  关于这些水下巨怪的说法,我一直都当故事听,但是有一次却让我改变了这个看法。
  在六十年代末,我当时主持发掘开封段古道,挖到半截时翻出来了一个古墓,在古道中发现古墓也很正常,有的是古墓群被大水淹了,也有怕被盗故意修建的水墓,修好后引入的黄河水。那古墓不知道沉在水中多少年了,墓室都被水给冲开了,淤泥中冒出一截石棺,一个河工没收住劲,一镐头将石棺子给砸破了,石匣子往外淌水,水中还有一些雪白透亮的鱼虾,蹦跶几下就死了。

  我让人清扫了一下石棺,里面的枯骨早成了一堆黑泥,奇怪的是石棺中还有一个井盖大小的白龟壳子,大家知道,龟壳一般是黑褐色,少有白色,所以我就将龟壳拿回家了,想先留着,留着做个纪念品也不错。
  结果到了晚上,当地一个隐世的高人就来找我了。
  那个人的背景很深,他姓谢,祖籍河南南阳,是当年显赫一时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谢安家后人,自东晋起便是累世公卿,巨富累累,于满清入关时便移居海外,虽非官非商,但却比官商威势更甚。
  这种传承了几十代的贵族,绝不会喜欢财色等俗物,他的爱好比较奇特,他喜欢收集大乌龟壳子,越大越好,越古怪越好。
  他的来意很简单,想用重金收购我手上的白龟壳。
  这白龟壳是从古道中发掘出来的,严格意义上说是属于国家的,或者属于那个发现它的河工的,我怎么敢收他的钱,于是做了个顺水人情就送给他了。
  日期:2011-03-13 21:10:04
  那个人收了白龟壳,当下便请我喝酒,那酒楼就修在黄河大堤上,看着已经流淌了几千年的黄河滔滔从脚下流过,河水淡淡的泥腥味,两个人就着黄河鲤鱼,谈了些黄河旧闻,水怪虾鼋,也是颇得兴致,在席间喝得半酣,我就问了他他为什么要收藏龟壳。

  他也是来了兴致,略沉吟了一下,便给我讲了一段关于巨鼋的隐秘故事。
  他说,自秦始皇始,中国各朝皇帝都热衷于寻找不死药,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当然不知道,就随口说皇帝尽享荣华,当然是想不死的,反正权势倾天,就死马当活马医呗!
  他抽了根烟,看了一眼外面黑黝黝的黄河,换换说道:中国民间有种很荒谬的看法,认为名门望族子弟蠢笨,其实不对。真正的世家子弟,其实是很讲究传承的,比如我们谢家,从东晋谢安始,几乎每一代都会有状元或者武将,满清鞑子入关后,谢家举家外迁,在海外也发展了很多产业,这些都是家族传承的人脉和根基,庞大的难以想象,根本不可能撼动。

  为什么现在好多贵族衰落了,好多爆发富还拼命想去联姻,就是因为贵族传承的不仅是钱,更重要的世家积累了好多个世纪的隐秘文化。
  我要说的就是,其实最大的贵族就是古代的皇帝,太子一出生,就由最博学的人教导,任何一个朝代对于太子教学都很看重,如果太子不好好学,不仅要挨板子,可能连日后的皇位都保不住了。
  你想想,这样严格教育下出来的皇帝,怎么可能会一些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大费周章呢?
  我想了想,也是这个理,就问他到底是为什么?
  他说,在他们家族中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当年秦始皇之所以派童童男女东渡寻不死药,是因为在当年发生了一件怪事。
  在渤海之滨,上来了一只白色巨鼋,巨鼋身长数十丈,鼋甲坚硬如铁,上面雕刻着古怪的文字,最古怪的是它身上用铁链绑了一个老人的尸体,老人鹤发童颜,已然死去很久,但是尸体不腐,面色依旧栩栩如生。

  日期:2011-03-13 21:11:31
  后来秦始皇广发皇榜,寻高人破译鼋甲上的文字,后来聚集了一堆最博学的儒生,将文字破译了,大意是这只巨鼋在巴掌大小的时候,为一海外炼丹的高人收养,高人孤零零活了几百年,终于耐不住寂寞,将自己绑在了鼋甲上,希望巨鼋可以背负自己重归故土。
  在后来,秦始皇就派人去寻找不死药了,为了不泄密,将那些儒生以及他们的笔记都焚烧活埋了,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焚书坑儒。
  这个故事很传奇,你们也别问我真假,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始终记得当时他的眼神,那是一种虔诚又专注的目光,是发自内心的信仰。

  无论真假,一个人能对一件物件有这样发自肺腑的爱好,也是值得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