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帮会第一人——杜月笙传奇》
第11节作者:
小杜城南 当了总监,薪水高了许多,但同时也意味着责任重大了更多。这个位置,首先要应付法租界的衙门,这是杜月笙从来没有过的经验,好在这一切有黄金荣罩着,倒也容易上手。除此之外,又要管理赌场里的所有保镖打手,又要摆平地界上三教九流的人物,以达到和气生财的最高境界,责任委实重大。
当时整个上海滩所有赌场的头号隐患,无一例外是“剥猪猡”。所谓“剥猪猡”,就是抢劫赌客。歹徒通常埋伏在赌场门口不远处,等半夜时分有钱的大老板从赌场里出来,走不几步就被一闷棍打晕过去,醒来时早已被洗劫一空。此风一开,无疑对赌场的生意影响极大,尤其是大客户不敢登门,那还了得?
公兴记由于就开在法租界巡捕房附近,以往敢打他主意的人还少,近来可能因为经济不景气,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多,歹徒们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于是大名鼎鼎的公兴记门口,“剥猪猡”的故事开始时有发生。
杜月笙新官上任,于公于私都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愧大家都夸他脑筋灵光,苦思冥想之下,还真想出了一条釜底抽薪之计。这是剑走偏锋的一招,经他一再劝说,老板勉强同意他去试一试。
杜月笙之前那些年没有白混,通过袁珊宝等小兄弟,摸清了法租界“剥猪猡”圈子里几个帮派的底细,令他欣喜的是,以前在十六铺一起打过架,一起嫖过娼的顾嘉棠,如今已经混成了这个圈子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就更好办了。杜月笙跑到十六铺,找到顾嘉棠,拉着他就去了德兴馆,一边吃糟钵头,一边海阔天空的感慨前尘往事。
顾嘉棠,原名顾泉根,因为最早在上海首富、犹太人哈同的哈同花园(也就是闻名遐迩的“爱俪园”)里当花匠,对花木园艺颇为有心得,故一般人都叫他“花园阿根”。他比杜月笙大几岁,练得一身好拳脚,当年他初出道的时候,杜月笙正落魄得在妓院里打杂兼拉皮条,顾嘉棠是那家妓院的常客,两人因此认识,慢慢的成了朋友。后来杜月笙混码头,还请顾嘉棠帮他打过两次架,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过总的来说,顾嘉棠的主业是“剥猪猡”,两个人的事业始终没什么重叠的地方,在为生活打拼的艰辛中,哥俩已经很久没见过面了。
多年不见,要说的话自然很多,终于杜月笙还是把话拉了回来,说明来意,请顾嘉棠帮忙,把他们圈子里的几个大哥约出来吃个饭,并且率直相告:“我想花钱消灾。”
第二天大家就坐在了一起。顾嘉棠做完介绍,彼此客气一番后,杜月笙开门见山:“兄弟刚刚接手公兴记赌台,近来风头有点怪,兄弟想请各位高抬贵手。”见大家都只盯着自己没有答话,他接着说,“光棍不挡人财路。各位都是吃这碗饭的,我不能砸别人的饭碗。所以我想,从今天起,公兴记每月拿出盈利的一成,算是弟兄们的分红。条件只有一个,各位都是胳膊上跑马的人,我只要一句承诺:公兴记的客人,永不再被剥猪猡。”
这是真正的不劳而获。本以为是鸿门宴,哪成想竟是入股大会,想想公兴记一个月的盈利,哪怕只是其中一成,已经足以在他们的GDP中占有足够的比重,真是太令人兴奋了!只是幸福来得太突然,大家正不知道该说什么,顾嘉棠发话了:“月笙兄做事绝对光棍,弟兄们尽管放心。”
杜月笙紧接着承诺:“公兴记每月的盈利是多少,在我们弟兄之间,我可以保证让它透明化。”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又有顾嘉棠顾大哥在一旁担保,那还能有什么说的?大家就只剩下一句话了。
“月笙哥,一切听您做主!”
杜月笙做事极其漂亮,当时就招呼手下把事先封好的大洋拿了进来。“这些算是预付款,给弟兄们做生活补贴,从月底开始再正式按例抽成。”紧接着杜月笙话锋一转,“不过,也请各位务必管好自己手底下的弟兄,否则,别怪杜某人翻脸不认人。”
“月笙哥言重了,你的面子,我们不能不给。”其中一个大哥微笑着回应。
顾嘉棠站起身,一脸的严肃:“各位,这不是面子的问题。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江湖上的道理,我想不需要多说。”
杜月笙也站了起来,举起酒杯,“来,大家干了这杯酒!”
就从这天晚上开始,公兴记门口附近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剥猪猡的事情。没几天,“到公兴记玩绝对安全”这句话就开始在整个上海滩的赌客中传颂,一时间,视安全为生命的赌客蜂拥而至,就连英租界和华界的赌客,都有不少慕名前来,公兴记的生意,好得就像现在的海底捞火锅店,去晚了得排队,还得有耐心。
面对来自各方的赞誉,杜月笙表现得像围棋大师李昌镐一样低调,他深知艺无止境。确实,面前还有另一大难关等待他去攻克。
这是和“剥猪猡”并称为“两大无解之谜”的难题,学名叫“大闸蟹”,同样困扰法租界各赌场已久。
“大闸蟹”是个象形词,就是把抓进巡捕房的赌徒们用绳子绑成一串,押到马路上去游街示众。这个画面,极像上海人最爱吃的阳澄湖大闸蟹,故得名。
法租界那些洋人,从上到下定期都会按例从各赌场分好处,但为了应付舆论,这帮人还时不时要做样子抓赌,这种当了婊子还立牌坊的无耻行径,就连“剥猪猡”的匪徒都嗤之以鼻,偏偏当权的法国人乐此不疲,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可能是公兴记生意太火爆,最近当局抓赌抓得很凶,三天两头就来抓一次,抓完了就罚款,罚完了就游街,一条龙服务。咱们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能到公兴记这样的大赌场玩钱的人,大部分应该都有点身家,甚至不乏大款大亨、社会名流。这些人,你罚点款也还罢了,但游街示众,你让他们的一把老脸往哪儿搁?你让他们情何以堪呢?
不用想,刚刚红火起来不久的公兴记,生意一下子就淡了下去,就好像当年非典时期北京的餐馆,门可罗雀,其情可感。
当然其它的赌场也都未能幸免。由于杜月笙在赌场圈子里已经有了“智多星”的美名,大家便纷纷问计于他。
杜月笙最喜欢干的就是为别人排忧解难,他觉得这样很有面子。而且这次还有自家赌场的利益在里面,那就更加责无旁贷。问题是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两全之策,最后逼急了,终于让他琢磨出了个舍卒保车之计。
当时上海的赌场有一个行业标准,就是一日两场,即日场和夜场,通常日场客人少,夜场客人多。杜月笙的想法很简单,运动黄金荣,和巡捕房沟通好,只抓日场,不抓夜场,损失就能减小到最低。同时,作为一个爱面子的人,他还考虑到了被抓赌客的面子,计划雇些瘪三专门来顶替他们游街。
方案定好,立即去找黄金荣和桂生姐商量。法租界的赌场,一大半都是黄金荣罩着,生意冷清,他其实比谁都着急。听闻此计,不由得大喜,当即和林桂生分头去活动疏通,没几天就大功告成。赌场生意重新红火,黄老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耳边不断传来赌场圈子里对杜月笙的高度评价,黄金荣忍不住夸奖林桂生:“伯乐,你真是伯乐啊!”
在黄公馆内部,原先对杜月笙上升太快颇有微词的元老们,也渐渐开始心悦诚服,尤其是负责掌管法租界另两大赌场的顾掌生和管宝全,更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口一个“月笙哥”叫得他心旷神怡,杜月笙真真切切的感觉到,自己的春天快来了。
日期:2011-03-04 11:33:58
一.2.06.
眨眼间杜月笙在公兴记干了快四年了。治赌场如烹小鲜,他把个公兴记打理得井井有条欣欣向荣,赢得了赌场上下乃至黄金荣夫妇的一致称道,成为场子里仅次于老板的第二号人物。同时,在整个赌场圈子内,杜月笙也有了足够的知名度。那时还没有猎头公司这个行当,不过打他主意的人也不在少数,只是一听说是黄老板的人,便只好打消这个念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