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帮会第一人——杜月笙传奇》
第15节作者:
小杜城南 此时,鸦片走私与时俱进的改了玩法,小土商因为资金不够,固然还只能走传统路线,依托于杜月笙等人的货运保护;大土商们嫌这么做没效率,他们干脆包租远洋货轮,直接从波斯口岸运送烟土到上海,10万元一艘的价格,在他们看来根本不算什么。
所谓“鸦片之路”,是指远洋货轮到达吴淞口外的公海后,沈杏山他们利用缉私营,在岸上戒严,并用全副武装的小艇,驶往公海接货,然后再驶回杨树浦一带英租界沿江的江边码头,由此进入英租界,一路畅通无阻,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土商们的利益,大家无不对他交口称赞。
可惜这只是沈杏山的“鸦片之路”,而不是黄金荣的。这两个在各自租界呼风唤雨的黑老大探长本是点头朋友,生死存亡之际,黄金荣也曾找过沈杏山,希望能分享这条交通线,以便进入有饭大家吃的大同世界,不想被一口回绝。黄金荣很生气,就找来了杜月笙,看看他有什么脱困之招。
杜月笙也没什么好招,想来想去还是只能打沈杏山的主意。肯定不能再去求他,正面火拼也不行——这个事情,从始至终沈杏山没做错什么,如果火拼,黄金荣将师出无名,道义上说不过去;更重要的是,沈杏山同样势力强大,黄金荣根本没有多大把握。
杜月笙想,那也不能无所作为呀!干脆偷丫的,抢丫的!这么做,一来多少可以缓解一下货源的紧缺,二来也可以影响到沈杏山这个巨头在行业里的威信。黄金荣想想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支持杜月笙这么去干。
最开始干得很不顺利。沈杏山的人马实在是训练有素,再加上又在自己的地盘上,以至于杜月笙手下的弟兄连偷都难得偷到几箱,更别说抢了。实际上,他们不仅什么都没抢到过,反而有不少弟兄因此受伤。
杜月笙很窝火,决定招兵买马,建立自己的干部队伍,大干一场。他首先找来了顾嘉棠这个杀手级的老朋友,另外几位,高鑫宝、叶焯山、芮庆荣个个身怀绝技、能拼善打却又一时不太得意,常有怀才不遇的愤懑,所以虽然之前跟杜月笙交情不算很深,但一经召唤,立即欣然来投。至于杨启棠、黄家丰、姚志生、侯泉根,他们同是卖力气的工人出身,身材魁梧,胆大妄为,早就对江湖中人的气派和生活方式心仪不已,能够跟随杜月笙打天下等于是圆了他们的一个梦。
杜月笙招来的这几个帮手,正好也是八个人,后来人们就统称他们为“小八股党”,而沈杏山他们则被改称“大八股党”。当然,这大小两个八股党,是真正的死对头。
小八股党的加入,使得杜月笙的工作开展起来容易了许多,基本每次都能抢到一些烟土回来,初步迈进了贼不走空的至高境界。沈杏山大概也知道这些事儿是黄金荣手下的人干的,不过他懒得理会,毕竟丢失的那点烟土在他眼里太微不足道,不值得也没工夫去追究——数钱还数不过来呢。
没错,对手防范太严,杜月笙他们无论怎样努力,甚至杜月笙自己亲自出面,买通了大八股党之一的谢葆生做内应,依然无济于事,抢到的烟土怎么也多不起来,杯水车薪,连惨淡经营都远远不够,黄金荣整天唉声叹气,杜月笙的心情同样相当灰暗。
就在这时,张啸林兴致勃勃的来找杜月笙。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出好戏将要就此上演。
日期:2011-03-07 11:43:36
一.3.04.
真是风水轮流转。张啸林被黄金荣打入冷宫无所事事一段时间后,正在心灰意冷,无意间听说他在浙江武备学堂的把兄弟张载阳、夏超、周凤岐都已经成了气候。夏超官拜浙江丨警丨察厅长兼杭州丨警丨察局长;周凤岐是浙江省警备司令部总参议;张载阳更是了得,出任浙江省军第二师师长,驻军杭州。此时的上海,名义上归江苏管辖,实际上却是浙江军阀的势力范围。张啸林分明已经看到,自己的未来不再是梦,他决定要认真过好每一分钟。
张啸林正在琢磨该如何跟几位旧日兄弟重新搭上线,浙江政界发生了巨大的震动,震源是浙江督军(相当于浙江军区司令员)杨善德,他死了。
杨善德一死,卢永祥顺势升任浙江督军,留下自己手下的嫡系大将何丰林接任淞沪护军使。何丰林把司令部从高昌庙搬到了龙华镇,和淞沪丨警丨察厅、水警营、缉私营挨得很近。张啸林了解到,丨警丨察厅有个主任秘书刘春圃,以及缉私营统领(营长)俞叶封都是出自浙江武备学堂,和自己是校友。
已过40的张啸林非常不惑,他清楚这两个校友通过张载阳不难结识,关键还是何丰林。而要结交何丰林,最好是通过卢永祥,这就还是得靠张载阳。好在张载阳是浙江军方实力派人物,卢永祥新官上任,不能不给他面子。
作为把兄弟,而且还有救命之恩,张啸林自信张载阳不会不对自己伸出援手。果然,通过张载阳的积极引荐疏通,张啸林以一介平民的身份,成功打入了浙江军政界,混得如鱼得水,在何丰林面前都能说得上一两句话,跟俞叶封更成为不分彼此的至交,两人后来干脆结为了儿女亲家。
张啸林特别清楚的知道,跟这群贵人朋友的友谊若想维护乃至进一步发展,必须找到一件大家都感兴趣且利益相关的事情一起去做。那当然就是烟土生意,这想都不用想。他能感觉到黄金荣对自己成见很深,便找到杜月笙商量大事。
以张啸林和杜月笙的交情,说话完全不需要兜圈子,张啸林开门见山:“我知道你和师父最近不太顺。”这时的张啸林和杜月笙,还都管黄金荣叫师父。
“是的,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杜月笙同样实话实说。
“妈的个X的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天地良心,这肯定不是张啸林的原话,但大概意思应该错不了,“依我看,当务之急是打通军方和华界官府的关系,否则烟土进不了法租界,师父的势力就发挥不了作用。”张啸林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话是这么说,可是没有门路啊!”杜月笙开出口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叹息。
“我有。”张啸林掷地有声。见杜月笙半信半疑的看着他,便得意的把这段日子和何丰林、俞叶封等权贵的交往简单的说了说,最后加了句,“如果需要,就是卢永祥那里,也是好说话的。”
杜月笙始而惊讶,继而惊喜,拉着张啸林就去找黄金荣。黄金荣把事情搞明白之后,不禁大喜过望,当即决定让杜、张入股三鑫公司,齐心协力,把失去的夺回来。这两位本来就没多少钱,花钱又一向大手大脚,哪里能有股本?久旱逢甘霖般爽快的黄金荣表现得相当大方,事实上此时的三鑫公司基本就剩下一个空架子,不值钱,于是两个人分文不出进入了董事会,杜月笙并出任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张啸林任总副经理,负责与军政方面打交道;金廷荪则担任财务主管,同时负责与商界的关系。
得此重任,杜月笙和张啸林不只惊喜,更多的是感激。士为知己者死,师父如此看重并提携自己,要再打不开局面,真是没脸做人了。
好在哥俩心里有底,尤其杜月笙深知有钱能使鬼推磨,征得黄金荣同意后,他从公司支出一万元交给张啸林,拜托他去打通整个淞沪军政衙门的各个环节。
金钱开道,又有何丰林的面子,更有俞叶封的极力疏通,加上张啸林独树一帜的交际手段,他的各项工作进展得相当顺利,没多久三鑫公司就理顺了军阀、华界、法租界方方面面的关系,等到把各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利益分配等完全落实,一条崭新的鸦片之路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接货后由公海驶回高昌庙附近的的江边码头,再从码头经高昌庙、龙华进入法租界。顺便说句,淞沪护军使衙门最早就驻在高昌庙,后来才搬到龙华。这个高昌庙,就是现在炙手可热的上海世博园所在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