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帮会第一人——杜月笙传奇》
第23节

作者: 小杜城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平心而论这一趟黄金荣运气成分居多,但也确实不能说他没有功劳。法国人不管那些,直接把他捧成英雄,而在江湖上,人们借用了一出京剧的名字来概括黄老板这一伟业——黄天霸拜山。
  这是黄金荣职业生涯最辉煌的顶峰,他同时将要面对的,是痛彻心扉的伤害。
  本节后记:
  孙美瑶的旅长只当了半年。在手下亲信被成功分化并内讧后,1923年年底,他就被新任的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在中兴煤矿公司设下鸿门宴,当场被乱刀砍死,部下全部被遣散。张培荣随后发表通电:孙贼认为作恶越大,取得官位越高,此风一长,人心不可收拾,故不杀不足以儆效尤。
  日期:2011-03-12 13:40:11
  一.4.04.

  真是洞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黄金荣山东之行不过十天,家里竟已历经沧海桑田。
  原来趁黄金荣这些天不在,露兰春把他保险柜里的金银珠宝、美元地契等席卷一空,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最要命的是,黄金荣与有关各方私下往来的重要函件、江湖上的秘密、官场上的罪证,都放在一个皮包里,这个皮包也不见了。
  黄金荣毕竟神通广大,很快就查到了露兰春的行踪。她先是投奔法籍大律师逖白克,出大价钱请他代理与黄金荣的离婚手续,逖白克不愿得罪黄金荣,遂婉言谢绝。然后露兰春又去投奔义父聂榕卿,聂榕卿是个戏迷,职业是法租界会审公廨的华籍推事(类似于法院的审判员),在上海滩也是个名人。
  此时露兰春正住在聂公馆。黄金荣倒不怕狠下心来得罪聂榕卿,但对于露兰春手里握有的那些机密文件,不能不有所顾忌,便托人带话给老聂,只说露兰春席卷了黄老板的财物出走,现在黄老板希望她回家,并说一切都好商量。聂榕卿为此询问露兰春,露兰春知道呆不下去了,不想让义父为难,遂离开了聂公馆。
  谁也想不到黄金荣用情如此之深,即使到这时他仍不忍做任何伤害露兰春的事情,估计还等着佳人回心转意呢。最后还是杜月笙出面,请来聂榕卿和许局长调停此事,结果是露兰春还回所有的财物、文件,并承诺永不再登台表演,黄金荣则同意离婚。
  离婚后的露兰春果然嫁给了薛恒。两个相爱的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自然分外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结果一口气连着生了六个孩子。后来激情过后,两人沉迷在了鸦片里面,1936年,一代名角露兰春英年早逝,年仅39岁。

  黄金荣闹家务这段日子,杜月笙一刻没闲着。三鑫公司早就走上了正轨,不需要太操心,他干脆就跑英租界混去了。
  这时的英租界,因为彻底禁了鸦片,英国人又着力加强治理,一时间秩序井然,各帮派都相当低调。加上杜月笙为人四海,处事相当有分寸,很快就和各位老大打成一片,建立起了和谐的私人关系,这是黄金荣从来都没有做到过的事情。
  而帮助英租界大亨顾竹轩打的一场跨国官司,更是令杜月笙声名鹊起,大家无不对其交口称赞。
  顾竹轩是江苏盐城人,本名松茂,竹轩是他成名后请人起的名字。他比杜月笙大两岁,同样出身贫苦。17岁背井离乡闯荡上海滩,图的是混一口饭吃,最开始在闸北新疆路一带拉黄包车,劳累而艰苦的活着。当时上海的黄包车夫基本都是苏北人,人称“苏北帮”。
  顾竹轩为人慷慨仗义,好打抱不平,朋友很多,很快就在苏北帮黄包车夫中崭露头角。后来赶上英租界巡捕房招巡捕,只要年轻力壮就行,文化程度不限。顾竹轩兴冲冲前去报名,因为体格魁梧,被当下录用,当上了在马路上执勤的巡捕。

  英租界上交通规矩繁多,黄包车夫动不动就得被罚款乃至吊销执照,顾竹轩自己拉车的时候就深受其苦。他很讲义气,手中有了权力,不忍为难同乡,遇有违规的,大多睁只眼闭只眼给放掉。时间长了被人告发,结果惨遭下岗,不得不重操拉车旧业。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顾竹轩因此在苏北帮中赢得了大批粉丝,更交上桃花运,被一个富孀看中,富孀资助他开了家车行,就此当上了老板。顾老板毕竟干过一段时间巡捕,昔日同行多少得给点面子,加上礼数周到,善于周旋,他的车行就得到了更多的关照,发展得越来越好。然后他又拜青帮“大”字辈刘登阶为师,接着就在同乡中广收门徒,最多时有一万多徒弟;人多势众,于是巧取豪夺的买卖也干将起来,很快就混成了闸北一带赫赫有名的“江北大亨”。

  发财之后,顾竹轩不改本色,照样一身短打装束。有一天他去大名鼎鼎的丹桂茶园看戏,不巧之前吃饭时吃了不少大蒜,口臭难免,在茶园门口检票时,直熏得旁边几个着正装者掩鼻而跑。检票人大怒,忙叫他快滚,顾竹轩掏出戏票,“我花钱买票,凭什么叫我滚?”说着就往里闯,两人就打了起来,那检票员哪儿打得过顾老板?正在这当口来了个“红头阿三”(印度巡捕的昵称),阿三自然帮着戏院,当即以扰乱租界秩序为理由,把顾老板带到巡捕房里关了一夜。

  第二天放出来后,顾竹轩叫人去丹桂茶园买了100张戏票,当晚请了100个车夫穿着工作服去看戏兼演戏。台上戏一开场,台下100个车夫掏出大蒜就开吃,顿时空气中飘满了“蒜香”……自然,观众跑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的报纸上,记者以醒目标题报道“大嚼蒜头风味独特,丹桂飘香臭气熏人。”
  丹桂老板听说得罪的是江北大亨顾老板,立即开掉检票员,然后赶紧登门道歉,请客吃饭赔偿损失自不在话下。顾竹轩争回了面子,也就没再计较,但心里总觉得别扭,想来想去,只有自己也开家戏院,才算真正有面子。
  富孀爱的就是他这种上进心,自然大力支持:“你去张罗,钱不是问题。”恰巧丹桂茶园斜对面有一块空地,顾竹轩托青帮“通”字辈季云卿帮忙,花钱从英租界工部局(英租界最高行政机构,法租界的叫公董局)将这块地买了下来,办好所有执照,马上招标动工。
  风声传进丹桂茶园,老板只说了一句话:“跟我唱对台戏?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顾竹轩回应道:“不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不是好蛤蟆!这天鹅肉我吃定了!”立即更改外观设计,大屋顶顿时变身为一只面向丹桂的蟾蜍,取名“天蟾舞台”。
  “天蟾舞台”落成后顾竹轩不惜重金,请来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文武老生常春恒演出连台本戏《开天辟地》,并不惜血本,在灯光、布景、道具等方面无不精益求精,结果一连三月场场爆满。丹桂茶园声势居然真被压了下去,生意大受打击。

  顾竹轩正春风得意呢,消息灵通人士杜月笙得到了一个消息,马上托人来跟他说:“你的天蟾舞台只怕要保不住了。”顾竹轩心知杜月笙不会和他开玩笑,赶紧赶到杜公馆,问到底怎么回事。
  “你园子旁边不是永安公司吗?他们看上你这块地方了,准备盖一幢10层的大楼开旅馆。永安公司是英国背景,后台是英国总领事,工部局必须买他们的账,估计很快就会来找你拆迁。”
  顾竹轩哪里肯拆迁?可一下子又茫然无措,只好问计于杜月笙,杜月笙就怂恿他打官司。顾竹轩毕竟没见过大世面,怎么也不敢在英租界里跟英国人打这场官司,杜月笙告诉他说:“据我所知,英国人还是讲道理的,你就打吧,我找阿德哥(虞洽卿的尊称)一起支持你。拼都不拼一下,也不是你顾四爷的风格呀!”
  这一下激发起了顾竹轩的豪气:“好,我要拼一下,老子大不了回家种地去。”
  不久,英租界工部局果然派巡官送来一份拆迁通知书,限令天蟾舞台一个月内拆迁,为此,工部局将支付几百两银子(大约合1000块钱)的迁移费作为补偿。

  顾竹轩当即赶到杜公馆,把拆迁通知书递给杜月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