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帮会第一人——杜月笙传奇》
第28节作者:
小杜城南 没过几天,在杜月笙的迎宾馆里,张宗昌和孙传芳果然就见面了。孙传芳客气谦卑得一塌糊涂,张宗昌自然也不好太摆架子,结果两人越聊越投机,最后通过段祺瑞的小舅子、曾担任过陆军总长的吴光新的运作,并在杜月笙张啸林的怂恿下,这俩对手居然结拜成了把兄弟,每天在一起喝花酒、赌牌九,亲如手足一般。
这一下张宗昌是真的为难了。虽说因为分赃不均自己有点闹情绪,懒得为张作霖卖命,但毕竟这次是专门来打孙传芳的,不打吧,跟老帅没法交代;但是打呢,现在自己和孙传芳两人都已经拜了兄弟,还怎么打?何况小孙一口一个大哥的叫着,而且一起嫖过娼,怎么好开枪?
左右为难中,结果本来就留恋上海滩声色犬马的张宗昌现在更不想回去备战了。不过他没再和老六腻在一起——在气度高华的老六面前,他多少有点自惭形秽的感觉,干什么都放不开,不够爽。所以现在,杜月笙给他换了一个豪放的广东美女肖红,这美女很对张大帅的路子,两个人一天到晚玩得兴致勃勃,甜甜蜜蜜,张大帅是真正的乐不思蜀了。
日期:2011-03-15 11:48:19
二.1.03.
张大帅不爱江山爱美人,成天和肖美人腻在一起,不问世事,日子就这么甜甜蜜蜜的过去,转眼就到了春节。
除夕之夜,杜月笙和往年一样,哪儿也不去,陪着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他觉得这样挺好。一家人在一起,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发发红包,吃吃东西,聊聊家长里短,杜月笙觉得这样很好,因为他实在是太难得能晚上在家陪着家人了。
12点一过,舒舒服服洗个澡之后,杜月笙上床睡觉,养精蓄锐,迎接第二天的应酬。
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得起来,因为杜公馆早已门庭若市,拜年的人成群结队,纷至沓来,各色人等都有。红包早就准备好了:2块钱的小红包3000个,是给一般司机、仆役和巡捕等等人的;1英镑的中等红包200个,是给朋友、徒弟们带着前来拜年的小孩子们的;另外特制的50个金洋钿,是专给干儿子、干孙子们的。
徒子徒孙们照帮规行下跪磕头礼,其他人有鞠躬的,有打躬作揖的。巡捕房的巡捕来的最壮观,最多的四五十人一大队,到门口排成队列,齐声高喊:“给杜先生拜年来了!”就有管家统一招呼他们,每人一个红包,发毕,他们再喊一声“谢谢杜先生!”,就走了。还有一些小流氓地痞,也成群结队来拜年,同样每人一个红包。少不了也有浑水摸鱼的,类似于现在蹭婚宴者,也红包照发。
杜月笙自己只去两处拜年,首先是到恩师黄金荣家,孝敬一万元;然后到他的老头子陈世昌处,同样孝敬一万元。其他地方,无论什么样的达官贵人,都只投一个拜年名片。
忙过大年初五,杜月笙就会督促大管家万墨林回故乡高桥去查看棉衣发放情况。每年春节前,杜月笙都会差人买一些棉衣在家乡向穷人发放,夏天则免费发放诸如诸葛行军散一类的药品,另外他还通过慈善团体施舍棺木,这些事情都由万墨林总负责。万墨林需要亲自管的,是经常会有到公馆来告帮的人,他得一一盘问,只要真有困难,都会发一张卡,凭卡可以到指定的钱庄去领几块钱。当时一块钱大约能买2、30斤大米。
杜月笙的乐善好施,帮他赢得了某种超越帮会的声望,加上他什么事儿都能摆平,渐渐地便有越来越多的邀请,包括请他出席一些上流社会的活动。
一直到这个阶段,杜月笙的穿戴,始终是标准的上海白相人打扮:一身黑拷绸短打,敞胸露怀,露出悬挂在胸前的金怀表链——道上约定俗成,表链越粗代表腕儿越大;袖子要卷起来,露出胳膊甚至手臂上的刺青;右手大拇指一定要竖起来,因为上面会带着一枚大戒指,戒指越大越名贵,就越有身份。
杜月笙的戴的是一枚巨大的金刚钻戒,异常夺目。手腕上的刺青比较别致,是一只蓝靛的铁锚,袖子一卷,便露了出来,很是拉风。
第一次应邀出席正装晚宴,杜月笙就是这样一身装束。虽然面对大名鼎鼎的杜先生,秉承“衣冠不整者谢绝入内”理念的门童不敢阻拦,但一旦进入大厅,总免不了招来异样的眼光。杜月笙天生就是一个敏感的人,看着身边熙来攘往身着晚礼服的绅士淑女,更是觉得自己这身打扮和上流社会格格不入,不免气短,赶紧回家把衣服换了。
——这个时候的杜月笙还不知道,这个所谓的上流社会,其实比他混的那个圈子更肮脏。
从此以后,杜月笙摘掉大拇指上的钻戒,取下胸前挂着的西洋金表,穿上长衫,连最上边的一颗领口扣子都要扣紧,一年四季莫不如此。即使在三伏天,即使那会儿根本没有空调,长衫袖子也绝不卷起来,免得露出那曾经令他得意的“铁锚”。
杜月笙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竟然改变了圈子里数十年不变的流行风潮,一时间,大小流氓纷纷改头换面,模仿起了杜月笙的装扮。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与此同时,杜月笙把自己的一大爱好“听说书”升华到了提升内在素质的高度,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每天都要上课,绝不间断,连双休日也不休息。
杜月笙上课,就跟皇帝上课一样,他坐着听,老师站着讲——他的老师都是说书先生,说起来手舞足蹈,不站着不行。杜月笙对老师足够尊敬,他有时会亲自给老师倒茶,这是连上海市长都享受不到的待遇。当然他请的老师也都有真才实学,全是上海滩最有名的说书先生,《三国》、《水浒》、《岳飞传》、《杨家将》等等无不说得眉飞色舞引人入胜。同时他们也都很敬业,有时候说的时间长了些,也不会索要补课费一类的额外报酬。
“听说书”这个习惯和爱好,杜月笙保持了一辈子,即使后来抗战时远走香港、重庆,随行人员中,总会有重金聘来的说书先生。
随着“学习”的日积月累,杜月笙渐渐也“腹有诗书气自华”了,无论言谈举止,还是行为做派,都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人才,这个人叫苏嘉善,是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最大的财源——三鑫公司的员工。
苏嘉善最早是做烟土生意的常州老板,生意做得不大,后来他的公司被三鑫收购,他就从老板变成了职员,级别不高,此时却引起了杜月笙的注意。
三鑫公司来钱太多也太容易,所以底下的员工个个养成了吃喝嫖赌大肆挥霍的毛病,苏嘉善是极少数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而且因为自幼饱读诗书,受过正规教育,无论谈吐还是见识,都跟其他那些出口成脏的同事大不相同,于是杜月笙随意找他聊过两次天,发现该人果然眼光独到,见识不凡,且赤胆忠心。这样的人才,自然要重用,于是苏嘉善很快成了杜月笙的心腹。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此之前,杜月笙周围全是猛张飞一类的狠角色,现在,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徐庶庞统诸葛亮,一个崭新的未来将要就此展开。不过这是后话,现在还得先说张宗昌他们。
却说带领大军驻扎在宜兴的副军长褚玉璞等人,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日日等着张宗昌下令攻打浙江,奈何上海方面毫无消息,众人纳闷中一筹莫展。最后是毕庶澄自告奋勇,愿到上海去探个虚实。
毕庶澄是张宗昌手下一个补充旅的旅长,长得英俊潇洒,据说堪比后来的国军骁将张灵甫,帅得能让谢霆锋陈冠希之流绕着路走。
小毕此时率部驻扎在无锡,自诩周瑜周公瑾再生的毕旅长,已经偷偷跑上海去玩过几次了,苦于人生地不熟,一直没能寻到心中的小乔,便想着这次正大光明去玩,也许借杜月笙的神通广大,能有所惊喜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