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婴儿一样学英语》
第16节

作者: 陆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2、它是可数名词,但它出现在一个其它词的前面。比如computer game、 basketball player、 congress man,这些名词的前一个词虽然是可数名词,但在这里起修饰作用,所以不用管它的数。
  3、它是可数名词,但它出现在一个短语或成语里。这个比较有意思了。以hospital为例。
  hospital是根正苗红的可数名词。下面是几个句子:
  A、 I was in the hospital .
  B、 I was in a hospital .
  C、 I was in hospitals.

  D、 I was in hospital .
  A是说“我在医院里”(具体哪一个医院听的人肯定知道),B说的医院听的人就不知道是哪一个了,C的情况可能是“我”是一名医疗器械推销员,老往医院跑。但这三种都不能说明我是去看病的,唯有D最倒霉,我住院看病了。
  可数名词一裸奔,往往成为其它成语或短语的一部分,丧失了原来明确的对该事物的界定,似乎变得不可数和虚了,并和那成语或短语形成新的另外的意思。比如,Adam"s apple 亚当吃的果——喉结,by heart——用心记,root and branch——连根带枝,彻彻底底。
  4、比如说,Cat is a new word I learnt yesterday ,这时你可以不用给cat穿靴戴帽。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了,你要能把我写的这多么字有兴趣看到这里,你一定不会昨天才知道cat这个词——这个不用多解释了,放松一下吧。
  这时还要说一说似乎本该一开始就说的“不可数名词”。英国人说话首先要分辩事物(名词)是不可数的还是可数的,如果是不可数的,好吧,那没办法了,由它去吧,什么也不要改变它——没有改变它,本身也是对数的一种判断和交待。不过,这首先的第一步分清可数还是不可数,对我们有时有点困惑,我们有时觉得可数的,他们却认为是不可数的,反之亦有。比如news,我们认为有时可数,他们却一直认为是不可数。那我们怎么判断到底名词是不是可数呢?有一个简单的窍门,如果翻译成汉语你能加“个”的,基本上就是可数的。比如一个“马”(horse)、一个“路”(road)、一个“罚款”(fine)(前两个虽然不太顺,但可以那么说)。不过,我觉得更好的办法还一个一个去认吧,倒省点心。

  把情况搞得比较复杂的是,有很多词既是可数的,又是不可数的。如fire ,这一类东西单独看时不可数,但从远处看它们时又是一个一个的,fires就是好几堆火。还有很多游走于虚实之间的词,比如business、authority、 auction、 attraction、 appointment(图省事后几个全在字典的A里找的),它们当不可数用时,就是那虚化的概念性的东西,而当可数用时,又指的具体的“一门生意”、“一个掌权的人”、“一次拍卖”、“一次吸引”、“一次约定”——或者也可以是数次,这个我们从汉语方面也能理解。这时,你的思维要能随意地跨界,当你感觉你要用它具体的意思时,你就要赶紧给它加上s、es,或者a、an、the了。

  日期:2010-10-28 09:37:54
  关于数也要多说一点
  作为英语一个重要概念的“数”,似乎也有必要再补充一点,但它并没有时态那么复杂,你只要脑子里时时紧绷数这根弦,就自然不会用错它了,所以就简单地再说一点吧。
  有时候你看到一些电影和书或者什么作品的英语名单,你会发现在按字母顺序排列时,a、an和the是不算的,它们都放在名字的后面,比如 A Clockwork Orange(《发条橙》),他们会写成 Clockwork Orange,A ;The Godfather,写成 Godfather,The 。 因为要强调数与特指的原因,使用a、 an、 the开头的名字太多了,如果把它们也列入字母排序,就会有一大堆以a开头的排在一起,the也是,这样你就根本无法找到你想找的东西,排序就失去了意义。

  作为人或物的专有名称的名词,是不用考虑数的概念了,Michael,New York,是什么就是什么,但它们一般都是全部大写或者首字母大写,以区别于其它普通名词。
  有些不可数名词有一些特例,也加了a、an,比如,你到餐厅里,可以向服务员要a
  coffee,他绝不会给你拿来一颗咖啡豆,而是会弄来一杯咖啡。在这里,a coffee 其实是a cup of coffee 之略。这有点象我们坐公共汽车买票,你向售票员说:“买两个天安门。”谁也不会以为你从此就拥有了这个著名建筑——的70年产权。
  有很多名词既是可数的,又是不可数的,如果它们的两种性质的意义仅仅是虚与实的差别,那倒不会带来多少麻烦,但有的两种意义却区别比较大,其可数意义成了一种特定的东西,那你就要注意了。比如 concern,其不可数意义为“关联”,加上a 成为可数名词,并出现在company 或 business类似的语境中时,就是特指“股份”。He has a concern in my company,并不是指他关心我的公司,而是确确实实指他在我的皮包公司里有股份。按我前面讲的从字形字面本身去认词的原则,concern的核心意义并没有变,但它的特指有了变化。

  所以,这时,a 这个可数名词的身份牌就具有了识别词汇不同意义的作用,也就是说a本身也成了一种语境。类似的还有carbon 碳,当a 出现在它前面时,a carbon就是特指的碳棒了。
  有人说了,数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前边说了数字,那后边再强调名词形式的变化,岂不是多余的?的确,连英美自己也有人不管数这个三七二十一,他们就是复数也不加s、es,也不管he、 she 跟的动词要加s、es,不过,在正式场合你要这么说,难免要被人认为没文化了,那种说话不管复数变化的英美人是他们的劳动阶级——现在中国人不是个个都想“中产”吗?但是,没有数的变化的汉语,却也许给中国人带了一些思维特点,即:中国人对数不敏感。这很容易陷入相对主义。中国是个盛产相对主义的地方,都说辩证法的发明人是老子,“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后来的中国古代文人,也很喜欢用个例来以一概全,他们只要找到了一个例子就敢否定全部,而没有数的形式变化的中文在区别一个和多个时无能为力,所以经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利用来成为以偏概全的工具。这是一种缺乏科学精神的表现。其实,你只要把数说清楚,到底是好,还是坏,十个人里有九个高兴,还是一个高兴,事实是相差很远的。中国人似乎不承认“绝对”的存在,那么,“绝对”存不存在呢?我觉得也许存在,所有人类共同追求的真善美其实都可以进行科学分析,在某种成分达到一定数值后就可以称为绝对的“真善美”了,放之四海皆准。

  有人要说我跑题了,赶紧回到英语吧。时态和数搞得我们手忙脚乱,但你把这两个基因植入你的思维后你就发现其实根本也不费事,并且清清楚楚。其实还有更麻烦的,法语还有性的变化,阳性、中性、阴性的词,冠词和形容词的形式都不同,“男人”是阳性,“女人”是阴性,这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书”、“桌子”为什么是阳性的,“门”为什么是阴性的,这个可能连法国人自己都说不清,你更别指望英国人能搞清了。那法国人算不算麻烦?也不算。阿拉伯语里把人称、数和性的变化组合起来,一个动词至少有十几种的形式变化,据说更复杂的还有斐济语,数里还要区分单数双数,“小复数”和“大复数”——怪不得万有引力定律不是他们发明的了,哪有时间啊。

  顺便说一下,我的法语和阿拉伯语说得很好,跟法国和阿拉伯的哑巴一样好——上面的一点知识是我的又一次学舌。
  日期:2010-10-29 21:21:57
  中国古人要是学英语会不会容易一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