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婴儿一样学英语》
第18节

作者: 陆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revolve,(需要注意的是动词revolve并没有revolution那个“政权大改变”的意思,但从词的本义和字面义来看内核是一样的。)剩下revolve还能切掉re这表示“一次又一次”的零碎,最后就只剩下了volve,这个来自拉丁文的字表示跟旋转涡旋有关的东西——从它的样子本身看好象也是在转啊。U和V看着象,其实它们有时候就是一回事。(现在英美有些地方还把u写成v,有一次看到一幅照片,美国一个县法院大楼的门楼上的“XX县”刻着 XX Covnty ,而不是county,我一开始心想,这么大一个错别字弄在上头也行啊?后来查了查,原来把u写成v古意。)所以revolutionary,你实际需要认和记的只有volu这个部分。甚至说只要看到volu或者volve就能看到一个旋转的东西,这样形象感就出来了。

  翻一翻字典,你会发现,掐头去尾之后,不少词只要3个字母就能够区别了,大多数词5个字母也就够了。而这当中最具区别意义的是第一个音节。cre- 和cra-相似,但以它们开头的字义相差很远,没有关联。te-、 to-、 ta-之类也是,第一个音节不同,基本上归属于不同的字根,整个的词意就差别很大。第一音节只是e、o、a区别,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还是看着挺象,但对英美人来说就象保安和老总的差别那么大。

  英语中有大量的缩写,不仅有把几个词缩成几个字母的,也有把一个词缩成几个字母的,对于一些特定的语境和熟人之间的书写,缩写更是常用。美国的50个州,每一个州名的缩写只有2个字母,就足够区别了。这说明,实际上词之间的区别远不需要那么多字母。但是英国人也当然不可能全用缩写说话,那样实际上可能要记的东西反而更多了,因为所有的词的所有字母都成了无意义的了,就都要记了——那语言就成了摩尔斯电报码了。

  英语有26个字母,从排列组合的意义上来说,英语可能形成的word理论上会是现在的——多少倍?我不会算,估计是个天文数字。当然要排除一些无法拼读的组合,但仍有大量的组合现并没有使用。当然语言并不是由字母的人为随机组合形成词的,但这至少意味着英语仓库里仍可能有大量的未开封的备用子丨弹丨。
  美国的各个领域的新产品一问世,基本都会起一个新的名字,一般都是从一个word中取一个核心的部分,与另一个word的一部分嫁接到一起,coca-cola就是,还有现在高科技公司和生物公司多了,tech和 bio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产品的名字里,tech和bio简直快取代technology和biology了,一个word中的核心部分,已经具有识别的意义了。现代社会将会是一个越来越简洁的,信息传递越来越无障碍的社会,给自己产品起一个很长的,不太好识别的名字,是成心想退休了。另外说一点题外话,如果你不是要给美国国防部做报告,不管是写还是说,都尽量别用那些字母很多的词,那显得虚张声势。

  我们不是语言学家,也没必要每一个字都要了解它的起源和查它的字根,但你要象婴儿一样,要看到哪些字母是主人,哪些字母是今天来明天走的客人,时间长了,自己就有感觉了。关于字根的研究很多了,一定有人说得比我更系统更专业,还可以靠它得到牛津大学的博士。我并不想在这里过多追寻它词源上的意义,只是从识别的角度来看待它。我的感觉也是自己慢慢形成的,我后来认识到,两个词如果有一部很象,尤其是主音节的部分,那它们一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非主要部分,基本上可以一笔带过或一口带过,就是错它几个也没关系了。

  日期:2010-11-05 00:13:04
  介词帮我省了9块钱
  有一时期要经常给美国寄邮件,收件人是华盛顿白宫——五里地外的一个街边小杂货店,Just kidding!为了省钱就寄邮局,只是时间太慢,基本上要2个月左右。邮局每次都要求买他们一个专用的纸箱,那个纸箱做得的确结实,卖到废品收购站怎么也得卖个两三毛钱,所以它在邮局就要卖9块钱。邮局还要求除了填一个包裹单,还要把地址用笔写到箱子上。这就要用到我们中学学过的知识了。中学课本说,中国的信是收件人在上,发件人在下,外国则相反。可有一次我还是按我们中国的习惯顺手写了,完了才发现这跟“老师教的”不一样。怎么办呢?我想了想,其实也不用再买一个纸箱了,我在上面的收件人地址前加了个“to:”,底下我的地址前加了个“from:”,这样,我相信世界上没有邮递员会把这个包裹又送回到我手里了。我放心地回去了——其实也是建立在所寄的东西不值钱的前提上的放心。后来,包裹到底是寄到了。

  “中国的信收件人在上,发件人在下,外国相反”,其实也不是了,中国和外国的信,都是收件人的名字在中间,而中国信的发件人名字一般在右下角,外国信的发件人一般写左上角。但是如果你在收件人名字前写上to,发件人前写上from,你就是把发件人写到信封背面,信也能寄到——邮局连匿名信都能寄到。
  to和from能赋予一个名字两种完全相反的外延。介词的作用,当然不止能帮我省9块钱这么简单。关于介词的用法我不想多说了——语法书里有的我都不准备多说,因为你可以自己去看。我只是想提起大家注意,英语是一个富有介词的语言,介词赋予英语一些特殊的表现力和语感,它们本身也有能表示丰富的情感,有时介词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大改变其涵义而保持语言外形的简洁与有力。

  举几个例子吧。
  to和 for。如果你要送给你暗恋的人一份礼物,应该说I have a present for you 而不是to you,因为for与 to都可以“给”对象,但for一般跟好东西一起用。如,gift、happiness、favour、job……,to比较客观,好坏都能给,最著名的Happy birthday to you,Merry Christmas to you,但坏事也往往是用to 给的,如a shock to him 、harmful to him、a disaster to him。一个surprise 如果对于我是一个坏事,要说to me,如果是好事,可以说for me,当然也可以还说to me 。把该说for的地方说成to当然也可以的,别人也能明白意思,但显得生分、客观、客气,或是在抑制内心的喜悦——你可以细细体会一下这感觉。不过给你暗恋的人送礼物,也许你更愿意说a present to you,故做深沉,叫她捉摸不出你的心思。而要是把坏事用for说出来,就总有一种调侃与自嘲的意思。

  我们中国人说把一个东西放到“地上”,下次又说放到“地下”,老外就要困惑了,到底是“上”还是“下”?当然都可以了,本身“上”“下”就是相对而言的。我们看英语,要面对同样的问题,有时候到底是in 还是on呢?on the street 、in the street,这个例子可能大家都知道了,你站在纽约谷底般的街道上,直觉里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in,但如果你象忍者神龟一样刚从下水道里钻出来到街上,恐怕心里只想说on了。如排队而言,有些美国人说wait in line,但也有些说wait on line,(不过,在一个互联网比较常用的语境里,说on line可能会少一些,因为会引起歧义)但是,不管怎么说in和on自身的形象感是不同的,这就使不同的说法带有了不同的形象感。再以up而言,up to you 、eat something up、 close up 、make up my mind ,不管是什么短语,似乎up都能带来一个往上走接近顶端以至终结的形象感,前一阵有一个电影《Shoot them up》,主人公枪法如神,最后是一个坏蛋都不留地打死完了。

  介词用起来大可触景而发,自由组合,也不一定所有的带介词的英语都是固定短语了,有的只是临时组合而已。你叫一个人过来,如果你在屋子里,可以说come on in here,如果你在屋顶上,可以说come on up here,如果你在地下室,就说come down in here,如果你干完了屋里屋外所有的活儿,就说,老板请付钱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