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这才回过神来,突然发现洞边有个白色的珠子,就是平时常玩的玻璃弹珠大小,就随手捡了起来,塞在裤兜里,马上跟着我和大牙就跑。大牙看到了小宝捡了个玻璃珠也没当回事,因为来这里的小孩子很多,丢个玻璃珠也是经常的事。
这回很顺利,不到二十分钟,我们三个人就全跑到了大道上,路边的村子里星星点点的灯火也可以看到了,偶尔还能听到几声狗叫声。不知道是那几泡童子尿起了作用还是小宝踢飞了黄皮子救了大家,跑到大道上后,三个人已经是筋疲力尽。来不及说别的,各自奔着自己的家就飞奔而去。
回到了家,三个人都自然免不了家里的一阵数落和教育,教育的方式基本上立竿见影,就是身上都会留点青紫色的印记。在农村,淘小子挨打已经是家常便饭。我也免不了,在又一次和我爹的鞋底子做了几下亲蜜接触之后,又做了一番保证:保证以后黑天就回家,绝不贪玩。
农村的作息习惯真称得上是早睡早起,天一擦黑基本上就睡,天蒙蒙待亮时就起来生火、做饭、烧炕。可能是因为火炕取暖的原因,火炕的保暖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需要尽量趁着炕热时早睡,炕的热度不高时尽量早起。
火炕是北方所特有的,宽约一米七到两米二左右,长度随居室长度而定。搭建炕在北方称为盘炕,也是一门手艺,每个村子都有盘炕盘的好的师傅。其内部是用砖建的炕间墙,炕间墙中有烟道,上面覆盖比较平整的石板或是红砖,石板或红砖上面用泥摸平,泥干后在上面铺上炕席就行了。
在中国北方一般炕的灶口与灶台相连,这样就在做饭做菜时顺带着就把火炕烧热了,就不必再单独烧炕。但是到了冬天,往往临睡前要特意的烧上一捆柴禾,也就是烧坑,否则冬天的夜里实在是冷,做为主要取暖的设备,要保证一定的温度。
火炕邻近灶口的位置称为“炕头”;邻近烟口的位置称为“炕稍”。
一般“炕头”都留给供家中辈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睡觉,而男人或年青人都在“炕稍”寝卧,因为男人或是年青人火力壮一些,现在家里那边还有着“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的俗语。
至今还记得,家里的土炕烧得很热,但是室内温度并不是很高,刚躺下时,热炕像烙饼似的烫人,烙痛了后背,翻过身又烙前心。睡到后半夜,室内的温度低得有点冻脸,基本上要把脸蒙在被窝里。快到天亮时,火炕慢慢地冷却,基本上就是靠自已体温的热气,蒙在几层厚被里。
每次都是感觉要冻醒时,村子里的鸡相继就打起鸣来,家里的大人就起来把火生起来了,不到半个小时,火炕又热了,再来一个小回笼觉,那种舒服的感觉,妙不可言,等到我们这些孩子起来时,阳光已经通过窗户射了进来,室内的温度已经不冷了。
经过了昨天在坟圈子的一通折腾,着实是累了,连惊带吓后,这一觉睡得实在是香。等到我妈把我硬拎起来让我上学去时,天已经亮了,又下了一夜的雪。
在当时,上学最盼着就是下雪,可以不用上课。带把铁锹或是别的扫雪工具去学校,每个班级把指定的分担区打扫完基本上就是中午了,就可以放学了。我扒拉了一口饭,拎起一把铁锹就走出了家门。
学校与我家只有一路相隔,很近。毫不夸张的说,课间休息的十分钟,我可以回到家里喝口水后再跑回学校都来得及。一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终于清扫完毕。和大牙一起扛着铁锹往回走。
路上就看见前院的范大娘和他老伴背着一包东西在前边走,旁边跟着一些人前呼后拥的,我和大牙一看到这场面,就知道又有谁家出事了。
[卷一 偏脸古城]第五章 跳大神
说起这范大娘,在我们这片儿十里八村也是小有名气。[]
当时应该是四十多岁年纪,很瘦,眼睛不大,皮肤黑黑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农民大嫂形象。她家里世代供奉“黄仙”,在菜园子里的一个角落还修了一座小庙,时常能看到有黄皮子的脚印在小庙周围出现。范大娘会“跳大神”,能“出马”,这种人在农村都是很受人敬重的,而这些东西也一直是我们小孩子眼里最神秘最感兴趣的东西。
跳大神,也叫萨满舞。另外的一种说法也叫做“出马”,应该是继承上古萨满文化的传承,然后在我国北方地区发扬光大的一种巫文化。
巫师是可以与鬼神交流和传达信息的人,是一个建立于凡人与神鬼之间互通信息的一个职业,其负责的是上传下达,把神的旨意带给凡人,然后把凡人的要求传达给天神,相当于神媒。
萨满舞原来是巫师在祈神、祭礼、祛邪、治病等活动中所表演的巫舞。而在后来的流传改良中,则少去了很多神秘的程序,在我们当时的农村,则一律称为“跳大神”。
跳大神通常要有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是一神,一个是二神,一神是灵魂附体的对象,二神是助手,也叫帮兵。在跳大神过程中,一神多是在“旋转”,身穿带有飘带的长裙,腰里系着九面铜镜,缠着一长串铜制的腰铃,用以显示其神威、法力。二神则耍鼓。跳大神在固定的曲调和请神词,神请来之后,由二神负责与神沟通,回答人们的问题。请来的有的时候是所谓的仙,有的时候是死去人的灵魂。
基本上在农村,都有这种人存在,平时正常种地过日子,谁家出点事了,就帮着驱驱邪,请请神,消个灾。
跳大神也有种别的说法,叫做“出马仙”,这种说法一般都是在北方普遍。
很多人都知道“南茅北马”。“南茅”一般是说南方大多普遍使用茅山道术镇鬼,而“北马”是指“出马”。也就是可以请到一些修炼数百年动物仙,也就是“保家仙”的帮助,解决一些疑难诡异之事。保家仙中以“胡黄蟒常”最为多见,道行最高,所以被世人称为四大家族。家族内又以金花教主,通天教主,银花教主,胡三太爷,胡三太奶最为著名,负责统领及监管天下出马的仙家。
记得前两年流行的一部电视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茅小芳道长被尊称为“南茅”代表,擅长道法驱鬼。而马小玲则是“北马”传人,可以请到“神龙”的帮助,进行伏魔。电视剧自然是虚构的,南茅北马也并非就是指两个人,但有一点是正确的,就是“南茅”擅用道法,“北马”擅请仙,马小玲请出的“神龙”可以看成是她们家的保家仙。只不过,现实中,请到龙为保家仙的似乎很是少见了。
今天看到范大娘老两口又拎包出来,看这架势,我就心头一喜,看热闹是当时枯燥单调生活的一种调味剂。也就顾不上回家吃饭,就拉着大牙一起奔着范大娘所去的方向跑去。
村子里的路一共就那么几条,跑上路口,就能远远的看到前面的人群,络绎不绝。
这种事虽在农村普遍,但也不是经常能见的,听到信儿的村民也都赶去看热闹。所以这一路上总会碰到三三两两的人。听他们闲聊,才真的让我和大牙都吃了一惊,听他们说才知道竟然是小宝中邪了。
原来小宝昨天晚上回到家里,也免不了挨打。可是睡到半夜却突然的发起了烧,浑身发烫,直说胡话,眼睛发直,直流口水。把他爸妈以为给孩子吓着了,就一直在旁边照顾着,直到天亮才找人帮看看。
农村的医疗条件很差,在镇上也有个卫生所,但一般在农村有个头疼脑热的也就自已挺过去了,大不了吃片“索密痛”啥的,拉肚子实在不行,就咬点大烟壳,不到万不得已,是很少去镇里卫生所的,就是去,当时的镇里的医疗条件也是实在不敢恭维,只能打个针什么的,什么检验仪器都没有。
天亮之后,有老人来看过,说是像是“冲”着了啥,得找人给“叨咕叨咕”,帮“找找”。农村里一般把这个招惹阴鬼邪灵之类的事一般叫“冲”,需要给找找魂。
因为一般小孩子的三魂七魄不是很稳定,极容易在受到惊吓时,产生魂或魄离体的现象,这样身体上或是性情上有异常变化,或晕睡不醒,或哭闹不止,或发烧乱语,俗称为“丢魂儿”。
三魂是指天魂、地魂、命魂。七魄分为:天冲、灵慧、气、力、中枢、精、英。魂为阴,魄为阳。命魂乃七魄之根本,七魄乃命魂的枝叶。魄无命不生,命无魄不旺。
在我们老家农村那里,这种犯“冲”,“丢魂儿”后,要请大仙给跳跳大神,叫叫魂,使魂魄归来,除病消灾。
范大娘是远近一带很有名气的大仙,经常帮别人家的孩子“叫魂儿”,十里八村的有一定的知名度。有的人要是求药的,虚空抓两把,不知怎的手里就有了小药丸,沾点香灰,黄纸一包,据说拿回家吃了能包治百病。
好不容易和大牙挤到了窗台边,隔着窗户往屋里看着。农村的窗户距地面不高,一般窗内就是火炕,只看到小宝躺在炕上,身下铺着一些被褥,他妈在旁边抽抽嗒嗒,小宝他爸很小心的把堂钱压好,正在请屋里的人往外让让。
范大娘很虔诚地点上香,闭着眼祈祷一番,香烟缭绕中,范大娘往中间一坐,神态安详,宝相庄严。瞧热闹的人们开始还唧唧喳喳,一看这场面马上噤若寒蝉,静了下来。二神也就是他老头见状,弓着腰,走着猫步,在屋里地开始划圈。手里拿着周边装饰着铜大钱的太平鼓,以及一根发颤的鼓鞭,敲着一种奇怪但是很有韵律的鼓点。
而范大娘听到鼓点后,忽忽悠悠地站起身来,一边扭着身上的叮当直响的腰铃,一边张着没有门牙的嘴就哭声赖调地唱了起来,伴着有节奏的鼓点,屋子里顿时就回绕着一种诡异的气氛。
“开阳山遍地火,许多散仙里边躲;
胡大愣,黄锦标,金蛇仙儿,吴灵豪。哎咳哎咳哟。
老仙家,你别作,你要听我细细说。
知你住东山坡,你爹是那黄三太,黄天龙来是你哥。
劝你对这孩子多保重,为你修庙送吃喝。哎咳哎咳哟。
老仙家,你放过他,为你还愿把猪杀。
初一十五上大供,逢年过节送鸡鸭。
……”
范大娘嘴里唱个不停,二神则开始上下晃动单面鼓,鼓上的铜大钱发出哗哗啦啦的声响;同时,又不停的敲打着鼓点,鼓点声音散乱,忽高忽低,急一阵,缓一阵。范大娘唱过一段之后,则拿出几张黄钱纸,在蜡烛上点燃,嘴含烧酒,一口一口往点着的黄钱纸上喷,冒起阵阵火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